率真的晚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4章 困局谋变,秦梦长歌,率真的晚晴,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听到这个消息,李斯心中一阵狂喜,他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向熊元叩头谢恩道:“多谢楚王陛下的慷慨相助!微臣一定会将陛下您的大恩大德如实带回秦国,告知我家大王。相信我王必定会将这份恩情深深铭记于心,不敢有丝毫忘却。整个秦国从上到下,都将对楚国的义举感恩戴德,没齿难忘。”
得到楚国同意借粮的喜讯之后,李斯不敢有半刻耽搁,立刻带领着随从们快马加鞭地踏上归程,心急如焚地赶回秦国。嬴政在王宫之中焦急地等待着李斯归来,当他终于见到李斯并听闻楚国愿意出借十万石粮食的消息时,心中稍稍感到一些宽慰。可是,当他走出宫殿,亲眼目睹国内仍然四处蔓延着的巨大饥荒景象,那刚刚升起的一丝丝喜悦之情瞬间就被沉重的忧虑所完全替代了。
整整十万石粮食啊!然而,这对于此时正遭受严重饥荒肆虐的秦国来说,简直就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完全无法从根源上解除这场可怕危机带来的巨大威胁。
宏伟壮丽的大殿之上,嬴政端坐着,那紧皱的眉头如同深锁的城门一般,透露出他内心深深的忧虑和不安。他用一种充满无奈且沉重无比的语气缓缓说道:“这十万石粮食,于我大秦眼下的饥荒状况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实在难以化解这根本性的危难啊……”
听闻此言,殿下的众多大臣们纷纷面面相觑,一时之间整个大殿又一次陷入了令人窒息般的沉默之中。每一个人的面庞之上似乎都被重重的忧虑与无可奈何所填满,就好像被一层厚厚的阴霾无情地笼罩住了一样。
就在这片沉寂快要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只见一员猛将挺身而出——正是那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蒙骜!他身披厚重而坚固的战甲,身躯笔直挺立,宛如一座雄伟巍峨的高山耸立于众人面前。战甲上的片片金属在明亮光线的映照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愈发衬托出他那双眼眸之中所蕴含的坚毅和果敢之气。
只听蒙骜抱拳拱手,大声向嬴政奏道:“启禀陛下,微臣认为,依靠向外借粮这种方式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啊。那些他国之所以愿意出借粮食给我们,无非也只是看重其中所能获取到的利益而已。要想真正彻底地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饥荒难题,最终还是需要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才行呐!”
嬴政闻言,立刻将目光转向了蒙骜,眼中不禁闪过一丝隐隐的期待之色,急切问道:“那么,蒙将军对此可有什么高明的见解吗?”
蒙骜双手抱拳,身体略微前倾,面色凝重而沉稳,他缓缓开口道:“诸位大人,如今各国之粮食储备皆颇为有限,妄图期望他国能够源源不断地出借粮食予我国,这无疑是痴人说梦,实难实现啊!微臣斗胆进言,恳请陛下颁下旨意,责令我蒙家军日夜勤奋操练,时刻做好出兵他国、强行掠夺粮食之准备。”
话音刚落,偌大的宫殿之内瞬间掀起一阵轩然大波。原本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此刻变得嘈杂喧闹起来。众多大臣们面面相觑之后,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之声不绝于耳。众人的面庞之上尽皆流露出震惊与忧虑交织的神色。有些大臣双目圆睁,嘴巴微张,满脸皆是难以置信的神情;还有些大臣则紧紧皱起双眉,不住地摇头叹息。
就在此时,一位大臣挺身而出,他跨前一步,面向蒙骜高声喊道:“蒙将军啊,您此计未免过于凶险冒进了!倘若轻率地出兵攻打他国,势必会引发各国群情激奋,同仇敌忾。届时,我大秦恐将深陷四面受敌、孤立无援之困境啊!”这位大臣说话时,语气急切,声音之中饱含着几分焦虑和深深的忧惧。
然而,蒙骜闻听此言后,脸色骤然一沉,双眼如炬般紧盯着那位大臣,毫不示弱地反驳道:“如今我大秦国正遭受严重饥荒之苦,黎民百姓已然处于生死存亡之紧要关头。若是不能当机立断,采取果敢有力之举措,那么我大秦必将岌岌可危!更何况,我等此番行动绝非肆意妄为之侵略行径,而是旨在夺取必要的粮食资源,以挽救万千子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啊!”
嬴政端坐在王座之上,面色沉静如水,双眸微闭,看似正在养神休憩,但实则他那敏锐的思维正飞速地转动着,仔细聆听着下方群臣们激烈的争论声。每一个人的言辞都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中,在他的心间激起层层涟漪。
他的内心如同一片波澜壮阔的海洋,各种思绪交织在一起。一方面,他深知蒙骜所提出的建议充满了巨大的风险,稍有不慎便可能让秦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另一方面,眼下秦国面临的困境确实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不采取果断行动,恐怕国内的百姓将会遭受饥荒之苦,饿殍遍野。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嬴政缓缓睁开双眼,原本平静的眼神此刻变得锐利无比,仿佛能够穿透一切迷雾看清前方的道路。只见他微微挺直身躯,双手扶于王座两侧,以一种沉稳而有力的姿态俯视着下方的群臣。
“诸位爱卿!”嬴政终于开口说道,他的声音并不高亢激昂,但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和决心,仿佛是从胸腔深处发出的阵阵闷雷,在整个朝堂之上回荡不息。
“蒙将军所言固然艰险万分,但如今我大秦已然退无可退!倘若只是坐以待毙,眼巴巴地等待他国施舍借粮,那么我大秦的子民必将饱受饥饿折磨,不知会有多少无辜百姓因此而饿死街头!所以,朕在此下定决心,任命蒙骜将军即刻开始勤加操练蒙家军,务必使其成为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精锐之师,同时做好随时出征他国、抢夺粮食的战斗准备!”
嬴政这番话犹如一道惊雷划过天际,瞬间震惊了在场的所有大臣。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竟无人敢轻易出言反驳。尽管他们心中仍对这个决策存在诸多忧虑和不安,但面对嬴政那坚决果断的态度以及当前秦国所处的危急局势,他们也清楚地意识到,此时此刻除了孤注一掷奋力一搏之外,似乎再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
于是乎,群臣们纷纷双膝跪地,齐声高呼道:“吾皇圣明!臣等谨遵陛下旨意!愿我大秦此番出师顺利,旗开得胜!”呼喊之声响彻云霄,久久不散。
与此同时,嫪毐这个狡诈之徒竟然在这场可怕的饥荒之中嗅到了所谓的“商机”。且看这嫪毐,身材高大而健壮,身形犹如山岳般魁梧,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不仅如此,他还极擅于揣度他人的心思,那一张巧舌更是如簧一般,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花言巧语不断。
平日里,嫪毐本就是个善于专营、心思异常活跃之人。如今眼见着秦国境内遭遇严重饥荒,粮食价格一路飙升至令人咋舌的地步,他那颗贪婪的心瞬间躁动起来,开始动起了歪脑筋。
仗着朱姬对他的极度宠爱,嫪毐在咸阳城中简直是肆无忌惮、横行霸道,根本没有人胆敢招惹他半分。只见他整日里东奔西走,忙得不亦乐乎。凭着自己那张能把死人说活的嘴巴,以及与一些富商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嫪毐开始大肆收购粮食。而且,为了能够尽快囤积食粮,他全然不顾成本高低,不惜花费重金。就这样,短短数日之间,嫪毐便成功地囤积下了数量惊人的粮食。
在嫪毐的眼中,这些堆积如山的粮食可不仅仅只是普通的食物那么简单,它们更像是一把把能够打开荣华富贵之门的金钥匙。只要时机一到,这些粮食必将成为他获取无尽财富和权力的重要筹码。
就在这时,嫪毐的一名手下看着眼前堆积成山的粮食,心中不禁有些忐忑不安。他小心翼翼地凑上前去,轻声问道:“大人,咱们如今已经囤积了如此众多的粮食,接下来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呢?”说话间,这名手下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焦虑和疑惑。
嫪毐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贪婪,那光芒仿佛能将人吞噬:“哼,这些粮食,可都是宝贝。如今秦国闹饥荒,陛下为了赈灾,肯定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我们就等着坐地起价,大赚一笔。”
手下闻言,面露担忧之色:“大人,可这赈灾乃是大事,若是被陛下知道我们借机囤粮,恐怕……”
“怕什么!”嫪毐一摆手,满不在乎地说道,脸上带着一丝傲慢与得意,“有太后在,陛下也不敢把我怎么样。太后那么宠爱我,肯定会帮我说话的。”
说罢,嫪毐带着几个心腹,抬着几车粮食,来到了大郑宫。
“太后,小人嫪毐求见。”嫪毐在大郑宫门口,满脸谄媚地对守卫说道,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
守卫进去通报后,不一会儿,便传来了朱姬的声音:“让他进来吧。”
嫪毐连忙整理了一下衣衫,满脸堆笑地走进了大郑宫。一见到朱姬,他立刻双膝跪地,磕头道:“太后,我的心肝儿,您可想死我了。小人听闻秦国闹饥荒,百姓苦不堪言。小人虽能力有限,却也想尽一份力,四处收购了些粮食,愿为赈灾出份力。”说着,还抛给朱姬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朱姬坐在榻上,看着嫪毐,眼中闪过一丝嗔怪,又带着几分宠溺:“你呀,就会耍嘴皮子。不过这次倒是有心了。只是这赈灾之事,还需陛下定夺。”
嫪毐见状,连忙顺着杆子往上爬,撒娇般地说道:“太后,您就帮帮我嘛。小人听闻陛下为赈灾之事日夜操劳,忧心忡忡。小人斗胆,愿以这些粮食为陛下分忧,只是……小人也有个小小的请求。”
朱姬心中已然猜到了几分,却故作不知,娇嗔道:“你这滑头,有什么请求,快说吧。”
嫪毐连忙磕头,带着几分委屈说道:“小人想求太后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给小人谋个官职,也好让小人能更好地为秦国效力,为陛下分忧。以后呀,也能更好地陪着太后您。”
朱姬微微一笑:“好了好了,就你鬼点子多。此事不难,哀家自会向陛下说情。你先把粮食送到赈灾处,剩下的事,就交给哀家吧。”
嫪毐心中大喜,连忙谢恩:“多谢太后!太后大恩大德,小人没齿难忘。太后对我真好,我以后呀,就只听太后的话。”
几日后,在朱姬的一再提议之下,嬴政无奈,顺水推舟,封嫪毐为咸阳宫的侍卫长。嫪毐如愿以偿,心中得意不已,整日在宫中耀武扬威。他穿着崭新的官服,昂首挺胸地在宫中走来走去,见人就炫耀自己的官职,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脚下。
而秦国,却在这场饥荒与权谋的漩涡中,越陷越深。蒙骜加紧操练蒙家军,士兵们日夜苦练,士气高昂。他们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喊杀声震天,仿佛随时准备奔赴战场;李斯则四处奔走,联络各国,试图为秦国争取更多的支持。他日夜兼程,不辞辛劳,穿梭于各国之间,用他的智慧和口才,为秦国寻找一线生机;嬴政则整日在咸阳宫与大臣们商议对策,疲惫不堪。他常常在深夜里独自坐在大殿内,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他深知,秦国的未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他,必须带领秦国走出困境。
一场更为惊心动魄的风暴,正在秦国的上空悄然酝酿,没有人知道,这场风暴将会把秦国带向何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