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磁盘冗余的新想法
燃面不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8章 磁盘冗余的新想法,科技革命,从1984开始,燃面不燃,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秦奕接着说道:“目前主流的存储冗余方案,当属数字线性磁带备份技术。这种磁带运用螺旋扫描记录技术,在磁带纵轴方向平行记录数据。磁带机磁头在磁带高速运转时,以倾斜角度进行数据读写,极大地提升了数据存储密度。”
“凭借大容量特性,数字线性磁带能轻松容纳机场每日运营产生的航班计划、旅客信息、设备状态等海量数据,完成每日全量备份任务。而且,相较于其他存储设备,数字线性磁带单位存储成本较低。”
“不过,相比优势,这项技术的弊端更为突出。”
“虽然数字线性磁带数据存储密度高,但受磁带机读写速度和传输接口带宽限制,机场运行控制中心系统每日产生的数据量极为庞大,全量备份到磁带上,往往需要耗费数小时。”
“随着机场规模不断扩大,客流量航班量都会进一步提升,数据也会相应增加,备份时间还会持续增加。”
“这不仅占用大量时间窗口,还可能影响其他维护任务的正常开展。”
“更麻烦的是,一旦出现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恢复流程极其复杂。工作人员需要在众多磁带中寻找对应的备份磁带,这无疑是大海捞针。”
“找到磁带后,还需借助专门的磁带机读取数据。要是磁带机发生故障,或者磁带受潮、磨损,数据恢复工作将陷入困境,有时甚至需要花费数天时间。”
吴松英听完,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问道:“照你这么说,目前还没有成熟便捷的技术可用于存储冗余方案?”
“是的。” 秦奕缓缓说道,“不过我近期对存储冗余有了些新想法,后续打算在原型机测试中尝试一下。”
他所谓的新想法,正是前世在服务器存储领域广泛应用的单机存储冗余方案 —— 磁盘阵列,这是前世 1988 年 david patterson、Randy Katz和Garth Gibson 在计算机存储领域里程碑式论文《A case for 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 (RAId)》中提出的方案。
该方案通过将多块廉价磁盘组合成冗余阵列,运用数据冗余和校验技术,大幅提升存储系统的可靠性,即便某一块磁盘出现故障,系统也能借助其他磁盘上的冗余信息恢复数据,确保业务正常运行。
不过这个思路对秦奕这种重生的人来说是很简单直接的,对这个时候的业内人士来说却不是,当下行业思维深受 “高可靠性必须依赖昂贵硬件” 这一观念的束缚,企业级存储严重依赖价格高昂的专用磁盘,廉价磁盘仅被当作个人电脑的配件,在专业存储领域难登大雅之堂。
所以《RAId》这篇论文的创新性,不仅在于提出 “多块磁盘组合实现高可用” 的方案,更在于从根本上颠覆了当时主流的存储设计范式,为后续存储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大数据、云存储等领域的数据冗余方案,基本都借鉴了这篇论文的思想。
“小秦啊。” 吴松英听完秦奕对磁盘阵列的简单介绍,目光中透着审慎,“我知道你向来敢于探索新领域,可专用磁盘的稳定性大家有目共睹。这么多年,各大企业都靠它保障数据安全。你想用廉价磁盘搭建存储阵列,那要怎么保障可靠性?”
秦奕对吴松英的疑问早有预料,不慌不忙地回应:“传统专用磁盘相比廉价磁盘虽说单块容量大,表面上看可靠性更高,但它存在单点故障风险。一旦磁盘损坏,整个系统就会瘫痪,后果不堪设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