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跨时代的碳纤维3D打印技术
桃浦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7章 跨时代的碳纤维3D打印技术,娱乐:回到过去,靠国足起家,桃浦丝,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紫禁城,这片承载着数百年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建筑群,占地面积约 7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15 万平方米,无数宫殿、楼阁、城墙等建筑林立,其复杂的建筑结构与精美的装饰,如精美的斗拱、藻井、雕刻等细节,彰显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诉说着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工程。
然而,在现代科技的浪潮下,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即将在这里上演。
李文东站在紫禁城的选址地,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看着从系统里兑换出 3 台 1000x580x780mm 的碳纤维 3d 打印设备。
这些设备造型独特,可拆可装,其蕴含的技术比当下最先进的碳纤维 3d 打印技术还要领先 50 年。
在他的前世记忆中,碳纤维 3d 打印技术已经在众多高端领域大放异彩,太空舱、机身、零件,甚至是无人机框架和小鹏飞行汽车,都出自这项神奇的技术。
“小爱同学,立刻在全世界范围内注册这些设备的专利。” 李文东毫不犹豫地下达指令。
他深知,这项技术虽然强大,但并非遥不可及的黑科技,只要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和研发能力,其他人也有可能制作出来。所以,专利的保护至关重要。
施工团队经过 10 天的艰苦努力,终于将紫禁城的地面整平,并打好了地基。尽管紫禁城的楼房相对不高,但打好地基依然是建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李文东从未见过 3d 设备打印宫殿的场景,心中充满好奇,于是带着白冰来到施工现场。
此时,被小爱同学灌输了 3d 打印技术知识的十来个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一部分工作人员紧盯着电脑屏幕,仔细查看宫殿的三维模型。
墙体的厚度、屋顶的坡度、门窗的样式、斗拱的结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们全神贯注,确保模型的精确无误,为后续的打印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另一部分工作人员则专注于准备 3d 打印的碳纤维材料。
他们将材料小心翼翼地放入干燥设备中,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材料中的水分影响打印质量。
同时,他们按照打印需求,精心计算所需材料的用量,确保材料充足,不会出现短缺的情况。
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正在对碳纤维 3d 打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
他们仔细检查打印喷头是否堵塞、运动系统是否顺畅、加热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根据所使用的碳纤维材料和宫殿模型的特点,反复调整打印温度、打印速度、层厚等参数,力求达到最佳的打印效果。
当所有准备工作就绪,3d 打印设备正式启动。喷头缓缓从原点移动至地基的凹槽处,先挤出少量材料,确认出料顺畅且无堵塞后,开始以低速打印。
材料与地基接触的瞬间,仿佛在进行一场亲密的对话,缓慢而坚定地粘结在一起,避免因速度过快导致线条偏移或粘结不牢。
打印路径从外围轮廓开始,喷头沿着设计好的轨迹,一圈一圈地打印出 “边框”。
这不仅是对材料挤出稳定性的测试,更是为了扩大首层与平台的接触范围,有效防止边缘翘曲。随着时间的推移,材料逐渐固化、降温,为后续的打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台碳纤维 3d 打印设备如同不知疲倦的钢铁战士,同时发力。
它们的喷头有节奏地喷出材料,在空气中勾勒出宫殿的轮廓。仅仅半天时间,外墙就已经搭建完成。
看着眼前初具规模的外墙,李文东和白冰都被这惊人的速度震撼了。
“这速度太恐怖了,如果被广泛应用的话,不知道有多少人失业。” 李文东皱着眉头,喃喃自语道。
随后,他立即对工作人员说道:“安排 50 个保安严密看管,不准任何人接近机器,也不准将技术泄露出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