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幽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5章 藩王谋计守家国,秋野驰缰享天伦,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莲池幽月,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又是一个宁静的夜晚,宁王府庭院中,月色如水。朱权与王妃张氏对坐于亭下,石桌上一盏茶散发袅袅热气。朱盘烒在屋内安睡,偶有几声梦呓,似是在诉说着孩童天真的梦境。

“权郎,如今大宁暂安,盘烒也有良师启蒙,咱们也该寻个闲暇,稍作休憩了。”王妃张氏轻言细语,身子微微向朱权靠了靠。

朱权抬手轻轻抚着王妃的发丝,柔声道:“这些年,辛苦阿妹了。待过些时日,寻个风和日丽之时,咱们一家三口去郊外踏青,也让盘烒多见见外面的天地。”王妃嘴角含笑,点头应道:“一切但凭王爷做主。只是如今这世道,边境虽一时安稳,却也不可不防,外出时还得多带些侍卫。”朱权颔首,“夫人考虑周全,此事我自会安排停当。”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几日后,王府长史周怀瑾匆匆入府,神色间带着几分凝重,“王爷,朝廷有旨,陛下对北方军事部署有所调整,着令大宁增加军饷供应,以充边防军需。”朱权听闻,眉头紧锁,踱步至书房,脑海中迅速梳理着大宁的局势。他深知,大宁作为北方军事要地,军饷供应至关重要,可当下财政捉襟见肘,贸然增加军饷,百姓负担必然加重,弄不好还会引发民怨。

待周怀瑾退下,朱权与王妃于书房相对而坐,面色俱是凝重。“王爷,这军饷之事,可真是棘手。若要足额供应,其他开支势必要削减,可大宁的各项营建又怎能停下?”王妃秀眉轻蹙,眼中满是忧虑。朱权长叹一声,“唉,这些年大宁百姓已然劳苦,我实在不愿再增添他们的负担。可陛下之命,又怎敢不遵?”

正说着,朱盘烒在奶娘的陪伴下走进书房。小家伙手里握着个拨浪鼓,步履蹒跚地走到朱权身边,嘴里咿咿呀呀地叫着,伸手要朱权抱。朱权将他抱起,在那粉嫩的脸颊上亲了亲,“盘烒乖,爹爹眼下有要事在身,待忙完这阵,再陪你玩耍,可好?”朱盘烒似懂非懂,只是依偎在朱权怀里,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桌上的文书。

朱权思索良久,历史上虽无藩王令乡绅富商出资襄助军饷并许以商业特权的明确记载,但当下局势紧迫,不妨一试。于是,他对王妃说道:“夫人,我有个想法。咱们大宁的乡绅富商,这些年承蒙太平,多有获利。如今大宁有难,朝廷有令,或许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邀他们出资襄助。作为回报,在合乎律法与朝廷规制的前提下,给予他们一些诸如优先参与官府物资采买竞标等合理便利,您觉得如何?”王妃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缓缓点头:“王爷此计,虽无前例,但于情于理倒也说得通,只是实施起来,还需谨慎谋划,莫要落下把柄。”

于是,朱权与王妃开始细细商议具体的方案。他们打算先办一场宴会,将大宁有头有脸的乡绅和富商都请来,在宴会上,朱权将言辞恳切地说明朝廷的要求、大宁当下的困境,以及此举不仅是为朝廷尽忠,更是为守护大宁的家园。同时,详细阐释回报举措,确保每一项都在不违背朝廷法度、不损害百姓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朱盘烒在一旁,虽听不懂大人在说些什么,却也乖乖地不吵不闹,时不时伸出小手摸摸朱权的脸。

筹备宴会期间,朱权依旧忙碌于大宁的日常事务。一日,他前往田间查看农事,正值病虫害高发之际,农民们满脸忧虑。朱权耐心地向他们传授防虫之法:“防虫需标本兼治,治标在于及时喷药,治本则是改良土壤与作物品种。我们可从南方引进抗虫良种,再结合本地气候土壤改良种植之法,如此方能从根本上保障丰收。”农民们纷纷点头称是,看向朱权的眼神里满是感激。

回到王府,朱盘烒正在院子里玩耍。见朱权回来,小家伙兴奋地挥舞着小手,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朝他蹒跚跑来。朱权笑着将他抱起,“盘烒,有没有乖乖的?”朱盘烒靠在朱权怀里,手指着地上用树枝摆成的歪扭图案,含糊不清地嘟囔着。朱权夸赞道:“盘烒真聪明,这摆得真好看!”朱盘烒得到夸奖,开心地咯咯笑,在朱权怀里扭动着身子。

宴会当日,大宁的乡绅和富商们齐聚王府。朱权在宴会上言辞恳切地表明朝廷的要求和大宁当下的困境:“诸位皆是大宁的中流砥柱,如今大宁有难,朝廷有令,还望大家能慷慨解囊,共渡难关。待事成之后,在朝廷律法允许范围内,诸位在商业经营上,将享有一定便利。”众人听后,纷纷表示愿意斟酌。这时,一位名叫孙德茂的富商站起身来,“王爷,此事干系重大,我等自然愿意为大宁效力。只是不知王爷能给我们何种确切回报?”朱权早有准备,将之前与王妃商议好的回报条款,一一详细说明,着重强调所有举措皆在合法合规框架内,众人听后,觉得确实合理且可行,便纷纷表态愿意出资。

军饷的问题解决了,朱权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可他心里清楚,大宁的发展之路依旧充满坎坷。没过多久,王府长史周怀瑾又来禀报,朝廷派了监察御史韩宜可前来,主要督查大宁的吏治和此次军饷筹集的情况。朱权提前梳理各项事务的流程与账目,将所有资料分类规整,还组织各级官员进行自查自纠。

监察御史韩宜可抵达大宁后,朱权亲自出城迎接。“韩御史一路劳顿,辛苦了。”朱权拱手行礼,态度谦逊。韩宜可一脸严肃,“王爷客气了。陛下派我前来,是为督查大宁吏治和军饷筹集之事,还望王爷多多配合。”朱权微笑着应下,“自当全力配合大人公务。”

接下来的日子里,韩宜可开始对大宁的各项事务展开详细调查。面对御史的询问,朱权对答如流,不仅清晰阐述每一项决策的初衷与执行情况,还主动提出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建议,令韩宜可暗自佩服。一日,朱盘烒突然发起热来,还伴着咳嗽,这可把朱权和王妃急坏了。王府府医林鹤龄赶忙前来诊治,“王爷、王妃莫要忧心,小世子只是偶感风寒,服几副药便能痊愈。”朱权和王妃这才稍稍放下心来,两人轮流守在朱盘烒床边,喂他喝药。

王妃温柔地哄着:“盘烒乖,把药喝了,病就好了。”朱盘烒看着黑乎乎的药汤,皱着小眉头,一脸抗拒。朱权在一旁轻声说道:“盘烒最勇敢了,喝了药,爹爹带你去骑马。”朱盘烒似懂非懂,在朱权和王妃的耐心哄劝下,终于乖乖地把药喝了下去。

在朱权和王妃的悉心照料下,朱盘烒的病情逐渐好转。监察御史韩宜可的调查也渐近尾声。一日,韩宜可来到王府,对朱权说:“王爷,此次调查,我看到了大宁在您治理下的繁荣与安稳,吏治清明,军饷筹集也合规合理。我会如实向陛下禀报。”朱权心中欣慰,“多谢韩御史公正评判。这都是大宁百姓和各级官员齐心协力的结果。”

不久之后,朱权接到旨意,被召入京述职。行前,王妃张氏亲自为他整理行装,“王爷此去京城,万事都要小心谨慎。陛下圣明,定会看到大宁的变化。”朱权握住王妃的手,“夫人放心,我自会留意。你和盘烒在家,也要多加保重。”

抵达京城后,朱权入宫拜见朱元璋。奉天殿内庄严肃穆,殿中香烟袅袅,巨大的朱红色立柱矗立两旁。朱元璋高坐龙椅之上,身着明黄色绣着五爪金龙的龙袍,头戴冕旒,每一颗玉珠都在微光下闪烁,那威严的目光仿佛能洞察一切。朱权跪地行礼,声音洪亮:“儿臣朱权,叩见父皇。”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龙椅扶手,静静地听着,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颔首,片刻后,缓缓开口:“权儿,平身吧。朕听闻大宁在你的治理下,颇有成效,今日便细细说来。”

朱权起身,有条不紊地汇报大宁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他谈及大宁依照朱元璋的旨意,积极修缮城墙、增筑堡垒,使得边防防御愈发稳固;士兵们定期操练,针对北元骑兵的特点进行特训,战斗力显着提升;在吏治方面,严格考核官员,惩处了几名贪污渎职之徒,官场风气焕然一新;垦荒政策推行顺利,荒地开垦面积逐年递增,粮食产量稳步上扬;贸易日益兴旺,市场秩序井然。

朱元璋听完,神色稍缓,身子微微前倾,加重语气说道:“农以水利为本,大宁水利之事,务必用心为之,此系百姓生计、国家安稳之大事,不可懈怠!如今吏治整肃关乎国本,大宁官员亦不可松懈,你需多加督查,莫让贪腐之风滋生,坏了我大明根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怪她太乖

蕾西

江湖男儿

阳子下

马头墙映世清徽

慈莲笙

官场:重生后我权势滔天

血染军刀

奉军家产不稀罕,我25岁当元帅

一只馒头啊

综影视:狐狸精在后宫杀疯了

小妙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