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幽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4章 大宁御敌显锋芒,伉俪齐心守边疆,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莲池幽月,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宁的春日,暖阳倾洒,给这片北疆大地镀上一层暖光。田间,百姓们趁着好时节,正忙碌而有序地进行春耕,吆喝牲畜、翻整土地,动作娴熟而充满希望;街道上,人来人往,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各类货物琳琅满目,热闹非凡。朱权自就藩大宁以来,便将守护这片土地、造福一方百姓当作自己的使命,一心把大宁打造成大明边疆坚不可摧的堡垒。而沈书瑶,作为朱权聪慧果敢的侧妃,凭借着自身的见识与谋略,渐渐成为他治理大宁的得力助手。

新年的喜庆气氛还未完全消散,朱权与沈书瑶已全身心投入到新一年的事务中。一日清晨,朱权正在书房与幕僚商讨要事,沈书瑶匆匆走进来,手中拿着一封密信。朱权接过信,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原来,这封信是大宁的密探传来的,信中提到,蒙古部落近期似乎在暗中集结兵力,虽然还不清楚他们的具体意图,但种种迹象表明,他们可能对大宁有所图谋。

朱权深知,蒙古势力一直是大明边疆的隐患,大宁作为北疆重镇,首当其冲。他立刻召集将领们,商议应对之策。沈书瑶也参与其中,她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王爷,蒙古部落此次集结兵力,必定有所企图。我们不能被动防守,应主动出击,收集更多情报,以便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朱权点头表示赞同:“书瑶所言极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于是,他派遣了数支精锐的侦察小队,深入蒙古部落周边,密切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

在等待情报的日子里,朱权并没有闲着。他加强了大宁的城防建设,组织工匠们加固城墙,增设防御工事。同时,他还对军队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训练,提高士兵们的战斗素质。沈书瑶则负责筹备物资,确保军队在战时能够得到充足的补给。她亲自前往仓库,检查粮食、兵器等物资的储备情况,还组织百姓们制作军鞋、棉衣等物品,为军队提供后勤支持。

数日后,侦察小队陆续传回情报。原来,蒙古部落此次集结兵力,是因为他们的首领得到消息,大宁今年的粮食丰收,储备充足,便想趁机掠夺一番。朱权得知这个消息后,怒不可遏:“这些蒙古人,竟敢觊觎我大宁的百姓和财物,我定不会让他们得逞!”他与沈书瑶商议后,决定制定一个诱敌深入的计策。

朱权故意放出消息,说大宁的主力军队将前往边境进行巡逻,城内兵力空虚。蒙古部落的首领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认为有机可乘,便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大宁进发。当他们抵达大宁城外时,却发现城门大开,城内一片寂静,没有丝毫抵抗的迹象。蒙古首领心中生疑,但又抵挡不住城内财物的诱惑,于是小心翼翼地率领军队进城。

就在他们进入城中的瞬间,四周突然响起了震天的喊杀声。朱权率领着伏兵从四面八方涌出,将蒙古军队团团围住。蒙古军队顿时陷入了混乱,他们没想到自己中了埋伏,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朱权身先士卒,手持长枪,冲入敌阵,与蒙古士兵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沈书瑶也不甘示弱,她骑着一匹矫健的战马,穿梭在战场上,为士兵们传递着军令。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蒙古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死伤惨重。蒙古首领见大势已去,带着残兵败将狼狈逃窜。朱权并没有下令追击,他知道,蒙古部落不会就此罢休,他们肯定还会卷土重来。因此,他决定乘胜追击,进一步加强大宁的防御力量。

战后,朱权对此次战斗进行了总结。他发现,虽然大宁的军队在战斗中取得了胜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士兵们在协同作战方面还不够默契,部分武器装备也需要更新换代。针对这些问题,朱权与沈书瑶制定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他们加强了士兵们的协同训练,组织士兵们进行实战演练,提高他们的战斗配合能力。同时,朱权还下令工匠们加紧研制新的武器装备,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在军事防御不断加强的同时,朱权和沈书瑶也没有忘记民生建设。这一年,大宁遭遇了罕见的旱灾,农田里的庄稼大片枯萎,百姓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朱权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他立刻召集官员们,商议应对之策。沈书瑶提出了一个建议:“王爷,我们可以开仓放粮,救济受灾的百姓。同时,组织百姓们挖掘水井,寻找水源,灌溉农田。”朱权采纳了她的建议,下令打开官仓,将粮食分发给受灾的百姓。他还亲自带领士兵和百姓们一起挖掘水井,寻找水源。

在朱权和沈书瑶的努力下,大宁的百姓们逐渐度过了难关。虽然旱灾给大宁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百姓们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们在朱权和沈书瑶的带领下,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看着百姓们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朱权和沈书瑶感到无比欣慰。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宁在朱权和沈书瑶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军事防御更加稳固,民生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厚。朱权和沈书瑶的感情也在这一系列的经历中愈发深厚,他们携手共进,为大宁的未来描绘着更加美好的蓝图。

然而,就在大宁蒸蒸日上的时候,朝廷中却传来了一些不安的消息。朱元璋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日益不佳,朝廷中的权力斗争也愈发激烈。一些大臣为了争夺权力,开始结党营私,互相倾轧。朱权深知朝廷局势的复杂性,他明白,大宁的稳定离不开朝廷的支持,因此,他必须在这场权力斗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谨慎行事。

沈书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她与朱权商量,决定加强与朝廷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朝廷的动态,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朱权派遣了一名亲信前往京城,密切关注朝廷的局势,并定期向他汇报。同时,朱权也加强了大宁的军事防御,以防万一。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朱权和沈书瑶始终坚守在大宁,为大宁的稳定和发展努力着。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守护大宁、维护国家稳定的重任,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相信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怪她太乖

蕾西

江湖男儿

阳子下

马头墙映世清徽

慈莲笙

官场:重生后我权势滔天

血染军刀

奉军家产不稀罕,我25岁当元帅

一只馒头啊

综影视:狐狸精在后宫杀疯了

小妙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