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政通人和(2 / 2)

并且症状越来越严重,数次昏迷不醒。</p>

众人都认为于谦虽然七十多岁了,可身子骨很是硬朗,从未生过病,这次也不会有什么大碍,慢慢就会好的。</p>

世间之事总是事与愿违,于谦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最后已经不能下床了。</p>

远在钱塘的孙瓒在于谦刚刚生病的时候,就想着禀告陛下,过了两日,于谦好了,第一次就没有禀告成功,一个月后的复发,病情越发严重,孙瓒就慌了神,赶忙派人赶往京师送信,一封是给皇帝的,一封是给于谦的女儿。</p>

而朱见深派遣的郎中到了钱塘之后,还未休息,便一一过来医治,不过,却都束手无策。</p>

油尽灯枯,仿佛已经成了定局……</p>

昏暗的房间中,烛火闪烁,好似下一刻就会熄灭一般。</p>

在于谦的床前,跪着多人,朱骥这半个儿子也在奏请皇帝之后,带着夫人回到了钱塘,送自己的老岳父最后一程。</p>

躺在床上的于谦,慢慢的睁开了眼睛。</p>

于冕看到之后,惊呼道:“父亲醒了,快,快让先生们进来……”</p>

他虽然喊得声音比较大,可却没有人去喊郎中。</p>

因为医师们都已经说了,大限将至,就在这两三天了,已无在喝药受罪的必要了。</p>

这个时候的于谦舒服了很多,呼吸也算通畅,也没有之前那么头昏,听着身边儿女们的哭声,于谦心里面明白,自己快死了。</p>

不过,他却没有一丝恐惧。</p>

人生自古谁无死啊。</p>

他趁着自己现在还有力气,交代了儿女们一些话。</p>

而后又让人把房间外守着的孙瓒叫了进来,将他这外出两年誊写下来各地的风土人情,百姓疾苦之事的风土录,交给了孙瓒。</p>

让他在南京,代替自己交给皇帝。</p>

看着如此虚弱的于谦,孙瓒的内心也很是悲痛,将东西收好后,便跪下身去给于谦磕了三个头。</p>

将事情安排完后,于谦便闭上了眼睛,想着他的一生。</p>

从八岁时,他被乡邻称呼为神童,通经书大旨,屡出奇语。</p>

“一年两度伐枝柯,万木丛中苦最多。为国为民皆是汝,却教桃李听笙歌。”</p>

“护主有恩当食肉,却衔枯骨恼饥肠。于今多少闲狼虎,无益于民尽食羊。”</p>

重名节,轻名利,重成仁,轻杀身,重社稷,轻君王这是他为官之后的政治主张……</p>

在真正的走向生命尽头的时候,于谦想到了远在京师的那个学生。</p>

嘴角露出了微笑。</p>

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应在成化一朝实现……</p>

这一生,无憾矣……</p>

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p>

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照在于谦的老宅之上,老宅之中的哭泣声,时而传出……</p>

一场秋雨一场寒,今年的江南在入秋以来,雨势不减,气温也是下降的极快。</p>

达官贵人们正在期盼着今天冬天的第一场雪,对于寒冷的天气并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p>

而普通的百姓都早早的认定,这可能是近十年来,最寒冷的冬天,他们为了明年的光景而担心,为了庄稼是否可以大丰收而忧虑。</p>

不过,不管是冬天第一场雪的风花雪月,还是普通百姓的些许担忧,在于谦死亡之后,便显得不在重要了。</p>

于谦,大明帝国全篇历史中的转折人物,乃至在整个华夏历史中占据璀璨一页……</p>

成化十六年十一月六日,突发疾病,不治而亡………………</p>

(/63459/63459740/3807944.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