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加州总动员(1 / 2)

美国,格兰德河军营。

由于在新墨西哥科罗拉多州的墨西哥人抵抗不力,所以美军在科罗拉多河边建立了据点,并且可以利用内河运输兵员和物资。

这让斯蒂芬·卡尼中将的部队迅速得到了补充,美国也第一次展现出了一个新兴列强的恐怖动员能力。

斯蒂芬·卡尼向约翰·泰勒要五万援军,后者直接送来了八万人,并且还送来了攻城必需的重炮,以及供大军消耗的物资。

实际上由于奥地利军在撤退时并没有烧毁圣帕斯夸尔的农业区,所以美军完全可以就地取材自给自足。

只不过圣加布里埃尔要塞要比他想象中难攻克得多,虽然要塞的主体是十六世纪时西班牙人造的凸角堡,但是经过奥地利方的改造之后对于炮击的耐受度大大增加。

其实卡尔·费迪南德大公就是在凸角堡外都堆了一个土坡,外加一道壕沟。但是不要小瞧这一层“土”,它能极大地缓解炮击的冲击力。

由于奥地利在加利福尼亚地区缺乏重炮,所以双方的炮战之中奥地利一方并没有占多大便宜。

不过由于防炮坡的存在,美军的重炮也没发挥出多大优势。

但凡是有利有弊,经过奥地利改造的凸角堡防炮能力大大增强,但是由于这些临时加高的土坡,城墙的高度也被降低了。

步兵强攻的难度被大大降低,不过这也大大增加了这场战争的血腥程度。

起初的战斗里,美军新兵凭借着一股勇气毫无畏惧地冲上缓坡,然后跳入壕沟之中,这时候这些人才发现原本的低矮的城墙瞬间“长高了”。

棱堡的城墙实际上就是远低近高,因为很多人更注意的是前面那道斜坡,而没注意到后面的壕沟。

于是乎第一批进攻的美军就像下饺子一样落入了这个简单的陷阱,作为防守方的奥地利人只需从射击孔射击便能安逸地解决问题。

实际上美国人从独立战争开始就没打过什么正经的攻城战,更别说是攻击这种防御专家苦心经营的堡垒了。

实际上卡尔大公一家都是防御战专家,只不过阿尔布雷特和弗里德里希则是比较擅长进攻而已。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大多数战役都是靠着法国人打的,美国人平时更多是靠游击。

此时的圣加布里埃尔要塞就如同天堑一般挡在美军的面前,无论斯蒂芬·卡尼派多少人去都只能无功而返。

其实他错了,因为圣加布里埃尔要塞是依山而建,能供兵力展开的面积十分有限。

所以无论斯蒂芬·卡尼派多少去攻打要塞,但是能直接与守军交战的只有一两千人。

卡尔·费迪南德大公之所以弃守圣帕斯夸尔便是因为这个原因,反观圣加布里埃尔要塞狭窄的地形不利于大兵团的展开。

同时还能迟滞对方的推进速度,这段时间刚好可以用来解决可能会出现的“后患”。

现在这种局面是美国人最不愿意见到的,因为这种消耗战可能会打上几个月,甚至半年,直到有一方承受不住伤亡为止。

而约翰·泰勒的命令是三个月之内必须结束战争,否则就会给美国造成巨大的负担。

可现实问题是在遭遇夜袭之后他的士兵士气便跌入谷底,而新兵们对于战争认识不足,每一次进攻都会付出惨重的伤亡。

其实那只是斯蒂芬·卡尼的视角,因为只要城墙上大炮一响美军进攻部队就会连滚带爬地往回跑。

但实际上由于美军并没有采取线列进攻,而都是成散兵队形,所以炮击并没有造成多少伤亡。

再加上美军的低迷士气,除了最初的攻击,几乎没有人会傻到跳进壕沟去直接进攻奥地利方的城墙。

虽然他们也有很多次都进攻到了缓坡之上,但是滑膛枪的精准度毕竟有限,即便是只有不到五十米命中率也十分感人,所以美军的士兵损失并不多。

反步兵火箭弹倒是能在这种距离上高效杀伤步兵,问题是奥地利在加利福尼亚的兵工厂造不出这种新式火箭弹,甚至连标准的小铁珠都生产不出来,只能在里面装些钉子和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