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第二阶段报告与本土修行的可能(三)(2 / 2)

而要研究,最基础的就是科研人员和电力设备。

要发电,那么就需要从本土运输煤矿等燃料。

这种投入是必须且值得的,因为将来将会得到千倍万倍甚至更高倍率的回报。

随后秦振东对林立问道

“对了老林,这段时间你学生搞出来的那个17修行环境怎么样了?

核心层对这个修行环境是非常关注的,毕竟咱们和大莫界的修行领域比起来,起步要晚上很多呐。

如果这种修行环境能在本土推广,那么想必咱们的速度可以提升一大截。”

17修行环境,是由王蔷团队此前研发出来的人造型高浓度灵气修行体系。

此前提及过。

大莫界的灵气中只有少部分可以被人体吸收,其余大部分都是失活的吉祥物。

而能被人体被吸收的这部分灵气便叫做灵粒子。

敲黑板,这个概念很重要,以后会考。

而灵气浓度越高,可以被人体吸收的灵粒子便会越多,这个现象有些类似于勒夏特列原理,即平衡右移。

在实验阶段,王蔷团队尝试过膜分离、气体液化、抽取非目标气体等一系列方法。

但无论是提纯灵气还是将其余的非灵气气体抽取,灵气的浓度最高也只能达到388。

哪怕将空气中其他的氧气、氨气进行封闭式抽取,灵气的浓度也依旧只会处于388这个峰值——多出的灵气会通过某种未知的不可逆反应降解成其他气体,从而使灵气浓度始终保持在这个峰值。

这种不可逆现象暂时只能被观测而无法被解析,有些类似光门最初的时候一样,光谱可见不可解。

这是一个有些悖逆常理的现象,但并不悖逆科学。

因为科学的本质就是去解答未知,存在便是合理。

不要觉得这个现象很离奇,本土中也有不少现象与灵气峰值降解类似甚至远远过之。

例如中子寿命的谜团。

众所周知。

中子是强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构成。

自由的中子可以通过弱相互作用发生衰变,变成质子,同时释放一个电子和(反电子)中微子,

既然中子可以衰变,那么它自然就会有寿命。

毕竟它又没有黑色框架的眼镜。

而对于中子寿命的测量,目前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是把很多中子放到瓶子里,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数一下瓶子中还剩多少中子,用这种方法测得中子寿命为14分39秒。

第二种是产生一束中子束,然后统计其中生成的质子数,得到的中子寿命为14分48秒。

足足9秒的差距,在粒子领域中是难以想象的差距。

好比你在家拿着两颗乒乓球往下扔,由于风力或者你起始角度、力量的原因,两颗乒乓球可能在落点上有些误差。

譬如可能一颗正正落下另一颗落歪一点,双方距离差距在十几厘米。

这种属于常规误差,可以通过剁手换成械臂之类的手段纠正。

但若是在两颗乒乓球丢下后,其中一颗正常落地,另外一颗掉到了离你家200公里的某个地方,那这就不是用误差所能解释的了。

中子寿命便是这种性质。

这个现象某种意义上来说比灵气降解要离谱的多了,哪怕导入暗物质理论目的都无法解答。

同时这也是科学比文辩直白的地方——现象就在那边,你解释不了那就是黑箱就是乌云。

但一旦解释开了,你就能在别人“nb啊”的祝贺声中被印到教课书上成为一道六分的考题。

话题再回归原处。

王蔷小组此前的研究发现,在目前可以分离的这388的灵气峰值条件下,可以被吸收的灵粒子浓度为174。

因此这套体系便被称作了17修炼环境。

也就是哪怕四灵根在这套修炼环境中,都能吸收17的灵粒子。

而在大莫界,一位普通四灵根修士在修行期间若无其他的特殊机遇,能吸纳的灵粒子大约是08左右。

资质较高一些的三灵根修士——也就是魏强生、魏凡这类人,他们平均吸纳的灵粒子会多一些,大约能达到15-2。

双灵根修士则为3-5。

所以17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这也是典型的科技与修行相结合的产物。

也正因如此,核心层非常关注一件事

17的修行体系在本土到底能不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