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天基数字图像传输系统(1 / 2)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p>

神舟五号返回舱顺利降落在蒙省中部的预定返回区域。</p>

距离预定着陆中心只有4.8公里。</p>

这个数字,在预定方案里面算是中规中矩。</p>

甚至不算是历次回收中最好的成绩。</p>

但是有美国和俄罗斯的前面两次事故“珠玉在前”,神舟五号的一切正常就显得不是那么正常了……</p>

承担搜救任务的736号直升机,也就是之前常浩南乘坐过的那架直升机很快降落在返回舱附近,医疗团队和搜救团队迅速抵近,帮助航天员打开舱盖,并在舱内进行第一次医学检查。</p>

27分钟后,华夏首位航天员自主完成出舱,确认各项身体指标一切正常……</p>

而到了这个时候,指挥控制大厅内的氛围,反而比刚才平静下来不少。</p>

对于很多为此而拼搏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人来说,这一刻所爆发出的情绪,根本不是欢呼和庆祝所能够表达的。</p>

按照计划,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此时应该正式宣布,神舟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p>

但他站在小讲台后面,连续张了好几次嘴,愣是没能把本已经轻车熟路的一句话给完整地说出来。</p>

而有些年龄比较大的同志,更是已经红了眼眶,只是考虑到架在周围的摄像机,才强忍着没有表现出来。</p>

本来,这里面大概率也应该包括沈俊荣。</p>

但是他刚才被常浩南提前转移了注意力,这会确认了神舟五号的返回舱和航天员都没问题之后,更是光速切换回了刚才的话题。</p>

“浩南同志?”</p>

显然,作为测控通信领域的专家,沈俊荣脑子里已经甩不掉这个想法了。</p>

常浩南这会也正跟着一起鼓掌,被沈俊荣叫了两次才听到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遂赶紧转过身。</p>

“你刚才提到把再入体的外形改为尖锥形……但这个外形内部的有效空间太低,而且更重要的是……空气动力学加热所引发的高温和烧蚀会更为严重,另外薄壳椎体的结构强度也有问题……大概十年前,我们有一发火箭就是因为整流罩内部用了这种结构,导致发射成功但载荷损毁……”</p>

跟很多人的直觉不同,在流体动力学中,阻力最低的外形就是圆钝头,也就是远洋船舶的球鼻艏,或是载人飞船返回舱的外形。</p>

尖锥体反而会提高阻力。</p>

“这……”</p>

其实常浩南刚才提出来的,最多也就算是个念头。</p>

连想法都称不上。</p>

拿尖锥体做例子,也只是因为这个外形比较容易计算,结果肯定能降低等离子鞘层的厚度。</p>

所以,还真没认真考虑过沈俊荣提出来的问题。</p>

一番思索过后,他才重新开口道:</p>

“高温烧蚀,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提高耐热涂层厚度,或者主动冷却之类的技术克服。”</p>

“至于空间利用率……”</p>

回答到这里,常浩南还是卡了壳。</p>

实际上,他之所以会想到黑障区域内的通信问题,跟宇宙飞船没有太大关系——</p>

载人航天搞了这么多年,黑障区域断联几分钟的问题其实并不大。</p>

反而对于弹道导弹来说非常要命。</p>

而弹道导弹的弹头,其实并不太在乎空间利用率。</p>

35-80km的高度范围,正好是末端姿态调整最关键的一个阶段。</p>

在80km以上,调整精度不足。</p>

并且再入过程中的摩擦本身就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轨道偏差。</p>

而到了35km以下……</p>

弹道导弹可没有减速降落这一说,尾速最高可以达到15-20倍音速,也就是每秒钟5-7km。</p>

冲破黑障之后,几秒钟时间就命中了。</p>

根本来不及调整。</p>

然而,由于黑障的存在,弹头既无法被动接受卫星信号,也不能主动使用雷达制导。</p>

所以命中精度几乎只能依靠陀螺仪进行轨道计算。</p>

除了全程不离开大气层的中短程导弹以外,圆概率误差能有个50米,那就已经是豪杰中的豪杰了。</p>

而如果能让弹头使用合成孔径雷达进行末制导……</p>

那50米的命中精度基本算是下限。</p>

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用于攻击活动中的目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