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二品宏愿,摩柯佛谕(2 / 2)

我有一卷度人经 刀慢 2108 字 9个月前

自从摩柯佛子记事开始,他的身躯之中,就有一本无字佛经。</p>

等他踏上佛修之路以后,更是能将其从血肉中显化出来,降临现世。</p>

&lt;div class=&quot;contentadv&quot;&gt; 这无字佛经,平日里倒是没有什么别的神奇的作用。</p>

但在关键时候,却会浮现出字迹来。</p>

要么让苦思冥想,陷入瓶颈的摩柯佛子一朝顿悟。</p>

要么让深陷危机,难以脱身的他,如有神助。</p>

可以说,这玩意儿就是摩柯佛子的金手指。</p>

不仅如此,它还会教导摩柯佛子,什么是真正的佛,什么是真正的度化,什么是真正的皈依……</p>

这也是摩柯佛子的行事作风和西域大多数恪守清规戒律的和尚不同的原因。</p>

同时,也正是因为有它的存在,摩柯佛子年仅二十七,便突破了那“天尊之境”。</p>

尽管距离那“果位”仍无比遥远,可仍已是整个西域甚至整個东荒无比了不得的成就了。</p>

不超过三十岁的天尊,整个东荒无数宗门加起来,也没几个。</p>

半个多月前。</p>

于禅房中闭门思悟的摩柯佛子,再度感受到了那佛经中的动静,取出一看。</p>

佛经之中,有字浮现。</p>

佛谕告诉摩柯佛子,动乱将至,大难临头,整个西域,都将葬身火海,若要阻止,便要前往摩柯通天塔三十三层,取得摩柯佛的金身之一。</p>

然后……吞吃。</p>

看到这儿的时候。</p>

余琛整个人都懵了。</p>

跟见鬼一样看着摩柯佛子。</p>

他大概晓得,为什么摩柯圣寺要说摩柯佛子被妖魔夺舍,又为什么要说摩柯佛的金身之一下落不明了。</p>

因为从摩柯佛子的走马灯中,余琛看到了真相。</p>

——摩柯佛子从来没有什么抹去自个儿的记忆,相反,摩柯圣寺的人找到他的时候,他将一切都说了。</p>

一五一十,尽数坦白。</p>

当初,他遵循“佛谕”,闯入通天塔,找到了摩柯佛的金身之一。</p>

然后,就如他方才吃肉喝酒那般,将那摩柯古佛的金身,生生吃了。</p>

大快朵颐。</p>

余琛抬起头,惊悚地看向温文尔雅的摩柯佛子,实在难以将眼前的年轻和尚同那个吞吃佛陀金身的身影联系到一起来。</p>

走马灯继续。</p>

随后的事儿,就简单了。</p>

摩柯圣寺发现了这一点,勃然暴怒。</p>

摩柯佛子连夜出逃,一路东遁。</p>

倒不是因为他怕死如何。</p>

摩柯圣寺是他的第二个家,是他佛门之路的开始。</p>

他的老师神秀罗汉,更是如师如父。</p>

倘若是摩柯圣寺要杀他,那他甚至都不会反抗。</p>

他真正逃的原因,是因为那无字经书上,佛谕未完。</p>

尽管他不晓得后面的佛谕是什么,但他仍是明白。</p>

——佛谕,还没有完。</p>

摩柯佛子便是为此,执念不散,化作怨魂,找上山来。</p>

至于那无字佛经,却是在摩柯佛子被摩柯圣寺的菩萨一掌拍死的时候,化作一道金光,远远向西遁去。</p>

后来,摩柯圣寺将这让佛子步入歧途的无字佛经,视为魔经,秘密追索。</p>

将一切,完全看完以后。</p>

余琛砸了咂嘴。</p>

只感觉这事儿无论从哪儿看,都透着一股无穷的诡异。</p>

说这摩柯佛子,能听闻佛谕,倒是能够理解。</p>

而那无字佛经,也的确教导了摩柯佛子二十多年,传授了他无尽佛法。</p>

但那摩柯佛子死前收到的最后一道佛谕,却是……让人瞠目结舌。</p>

世人皆以为佛踪不显,但是余琛却是听闻天机道人讲过的。</p>

当初天人一战,摩柯佛作为那十五位通天之人之一,同古仙血战,将对方镇杀的同时,也被打得金身破碎,化作一道道残骸,散落大地。</p>

后来,人道胜利,七圣八家君临天下,摩柯圣寺寻遍天下,迎回了残破的摩柯古佛金身,供奉于摩柯通天塔三十三层。</p>

如此情况之下,哪怕那摩柯古佛当真还未完全死去,能降下佛谕。</p>

但他让他的后辈,也就是摩柯佛子,生吃他的遗骸……</p>

这别说放在佛门,哪怕是在以百无禁忌的魔道著称的阎魔圣地,也是稀奇事儿了。</p>

如此,似乎也怪不得摩柯圣寺觉得摩柯佛子是被妖邪蛊惑夺舍了,才做出这般恶事儿。</p>

可偏偏……</p>

余琛打开度人经。</p>

那烟熏灰字,清清楚楚地写着【二品宏愿】和【摩柯佛谕】。</p>

也就是说,度人经也认为那是那无字佛经上的指示,乃是那摩柯古佛的佛谕?</p>

沉默良久。</p>

余琛思前想后,深吸一口气,道:“佛子,如今我不知晓那古佛的下一步佛谕,却是无法立刻回应你,等找回佛经以后,再做定夺。”</p>

“施主与贫僧素味相逢,那佛谕也确实颇为惊悚,施主有所顾虑,也属正常。”</p>

摩柯佛子双手合十,行礼道:“但施主放心,倘若下一封佛谕乃是让贫僧做那伤天害理之事,都不需要施主回绝,贫僧也自会散了遗愿而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