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2章 成了!(1 / 2)

外科教父 海与夏 2489 字 6天前

苏青河公务繁忙,不能在这里久留,他抓紧时间回家一趟看望老父亲,平时都是很多年才能回一趟。</p>

苏家作为世家,年轻一代也是个个出类拔萃,当年从明朝传到现在,以耕读传家,延续到现在,没有出现纨绔子弟,算是家教很成功。</p>

在苏青云这一代四兄弟都非常优秀,苏青云现在是院士,大哥苏青山现在已经从南都省里升迁到帝都,老三苏青雨是国内一家大型医药公司的老板,苏老四就是苏青河,他一直在部队发展,现在已经是将军级。</p>

下一代的年轻人苏南晨以前高考时是南都省理科状元,协和八年制毕业,现在看这发展势头以后在学术上不会落后父亲,儿媳林岚当时28岁就是南都医大的博导。</p>

女儿只是一个普通的护理本科,看起来与小时候苏教授对她的期望差距很大,当年苏青云夫妻也是希望苏宜旋能够考上一所顶级医科大学,比如协和、帝都医大、华西、南都医大、复旦等等,但是没想到她选择了护理,而且不愿意考研,本科毕业就出来工作。</p>

人各有志,也不能强求,家里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苏青云夫妻后来也释怀了,任由她去吧,只要她开心快乐比什么都重要。</p>

现在看起来,闺女这是曲线兴家,找了个老公居然这么耀眼。苏青云清楚,以杨平这年轻人的能力,院士、诺贝尔是迟早的事情,别说以后,就凭现在的学术成绩那是绰绰有余。</p>

“马上就是你们的婚礼了,那时我抽不出空来,但是你婶子肯定来,叔叔在这里给你们道歉。”</p>

这些年苏青河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回家,平时逢年过节也是跟老爷子视频拜年,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过家,有时候也是让老婆带孩子回来一趟。</p>

苏宜旋立即说:“叔叔你千万不要这么说,工作重要。”这些叔叔伯伯真的非常疼她,因为四家只有一个女孩。</p>

苏青云也是说:“四弟,说这话就见外了。”</p>

苏青河感叹说:“我们家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按道理必须来,但是我这工作二哥你知道的,不多解释了,要不是常教授的事情,我今天哪能回来一趟。”</p>

一切尽在不言中,苏教授立即招呼吃菜吃饭。</p>

常启瑞教授负责的是国防重要的项目,他是项目的绝对核心人物,可以说没有他,项目当初根本不可能进展这么顺利,现在进行多一半,出这样的意外,苏青河心里也是难受,既是对人才的痛惜,又是对项目延迟的担忧。</p>

千千万万的科技工作者没日没夜地工作,才让国家的科技成果硕果累累,现在这么重要的人才躺在病床上面对百分之百的死亡率,苏青河心里还是很心痛,很不甘。</p>

这个侄女婿说有一线希望,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可能更多是安慰的话吧,但是这个侄女婿的名声已经在帝都十分响亮,他的几个老领导时常提起这个名字。</p>

“小杨,常教授真的有没有希望?”饭桌上,苏青河不免再问一问。</p>

杨平实事求是地回答:“新方法不敢保证多大的成功率,但是希望很大。”</p>

既然有一线希望,就尽万分努力,苏青河说:“需要什么支援的,尽管开口,我们这边是全力支持。”</p>

---</p>

苏青河离开南都之前,再一次来到ICU探视常教授,此时已经是晚上,医院依然灯火通明。</p>

ICU更是犹如白昼,在这里是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分的,医生护士通宵达旦地忙碌,监控屏幕上有一个病房患者的实时监控视频。</p>

苏青河毕竟是领导,再怎么低调,身边也跟着很多人,秘书、警卫等等。他让这些人都在外面等候,以免干扰医护人员的工作,自己和苏教授、杨平一起进入ICU病房。</p>

常教授现在身上连着很多电线,插着各种管道,因为处于昏迷状态,呼吸依靠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不过目前还好,生命体征保持平稳。</p>

国家对人才非常重视,尤其常教授这样的人才,每年的体检只要有一点异常,都会组织专家反复讨论,但还是有漏掉的可能。</p>

“希望真的有抢救过来的可能,杨教授,拜托你了。”</p>

苏青河也不能久留,他晚上要坐专机回去,探视完急匆匆地要回帝都。</p>

“我会全力以赴。”杨平与四叔分别时表态。</p>

送走四叔之后,杨平又回到ICU病房,值班医生向他汇报,最新检查的病毒抗体滴度再次升高。</p>

患者的狂犬病毒抗体滴度一直在上升,这让大家非常兴奋,这说明人体免疫系统有机会消灭狂犬病毒,这就是一线成功的曙光。</p>

其实杨平的这个治疗思路非常科学,它抓住了狂犬病的问题的某些本质,将保护大脑视为核心,以前狂犬病人百分之百死亡,不是不能消灭病毒,而是在消灭病毒的过程中,大脑被损坏了。现在将大脑保护起来,让免疫系统放心去病毒干架,一直干,干到分出胜负为止。</p>

只要后面患者的狂犬病毒抗体持续上升,血液中的病毒含量就会慢慢降低。</p>

现在,病毒与人体免疫系统的战争开始出现逆转,人体免疫系统占了上风,开始进行大反攻。</p>

不同阶段的治疗细节不一样,现在既然人体免疫系统开始反攻,那么治疗方案也要变一变。</p>

杨平将短效的米达唑仑换成长效的地西泮。当时使用短效的米达唑仑,目的是方便随时调整剂量,短效的药物作用时间短,一旦调整用量很快会产生效果。</p>

而长效的药物不一样,即使改变剂量,也要比较长的时间,有时候甚至很多天后,才改变效果。</p>

---</p>

南都附一那边,这几天杨平也是一天去一次,患者的情况相当乐观,随着病毒抗体滴度上升,病毒的浓度也是越来越低。</p>

慢慢地,杨平又开始减少地西泮和氯胺酮的用量,开始让患者慢慢从昏迷中慢慢苏醒来。随着药物逐渐减少,患者的昏迷程度逐渐减轻。</p>

有一天早上,患者睁开了眼睛,眼珠子转动几下,然后眨了眨眼睛。</p>

护士高兴得跳起来,立即报告给医生,值班医生报告给罗主任,罗主任立即打电话给杨平,杨平听说患者醒来了,立即赶来附一ICU,此时苏教授也已经在ICU。</p>

“醒来了,醒来了,眼珠子在转呢。”罗主任兴奋得像个孩子,拉着杨平往ICU里面冲,杨平草草地穿上隔离衣。</p>

“叫他的名字!”</p>

对着他耳朵叫名字,看看是有意识地眼球活动,还是无意识的,比如大脑神经已经所害,眼肌无意识的抽动。</p>

罗主任对着患者喊:“常启瑞!”</p>

喊着喊着,他竟然眨眼睛,而且很明显他听懂了自己的名字。</p>

成了!</p>

挑战百分之百死亡率成功了,至少现在他的病毒在减少,他的大脑神经看起来不错,在病毒与免疫系统进行激烈的交战时,让神经系统使用冬眠的方式保护起来,这个思路是对的,现在病毒快被消灭,而大脑还是好的。</p>

“小杨,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方法有效?”苏教授也有点激动。</p>

杨平点点头:“是呀,我们成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