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章 家和万事兴(1 / 2)

外科教父 海与夏 2646 字 6个月前

思考片刻,夏院长表示同意饶校长的意见,有些事情总得圆滑一点,不然办理起来费劲。</p>

难得饶校长为这事如此上心,一旦南都医大能够团结一致,推举杨平去竞争院士。那么,这事将会得到整个省里的支持,院士评选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大集体一起努力,整个过程也是系统工程,需要团结协作,不是单打独斗。</p>

“我们一切行动听饶校长的指挥,但是这事涉及到几个年轻人的前途,我得去找他们商量一下,我也要听听他们的意见,这个饶校长应该可以理解吧?”</p>

夏院长虽然魄力非凡,但不是横蛮霸道之人,相反他非常民主,善于集思广益。</p>

而且他行事懂得变通,很多事如果不懂得变通,一味死板照条去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这个道理夏院长比谁都明白。</p>

这些江湖人情世故绝对不能让杨平去面对,在他们这里必须全部解决,也就是到他们这一层为止。</p>

“理解!我等你的好消息。”</p>

饶校长知道,夏院长心里已经十有八九答应,只是还需要做做年轻人的思想工作,以免造成误会,打击年轻人的积极性。</p>

取得夏院长的理解之后,饶校长的做事就方便很多。</p>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南都医大这么多人,饶校长要处理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把事情顺利地办成。</p>

意见达成一致后,饶校长也不便久留,他在三博医院参观一圈后,回到南都医大继续运筹帷幄,现在形势明显不一样,三博医院加入后,杨平的学术成果井喷,而且带着南都医大的数字医学实验室、遗传学实验室突飞猛进。</p>

这两个实验室可是杨平研究课题的重要参与者,比如数字医学实验室参与精微解剖的建立,而且利用精微解剖建立的新一代数字人将国际领先,因此何教授又是院士的人选。</p>

遗传学实验室也是参与杨平空间导向基因的重要成员,其基因功能分析的成果又是重量级的,这么推测,实验室主任林岚妥妥的院士人选。</p>

看来饶校长退休前还得干几件大事,他心里还有个更大胆的想法,杨平的空间导向基因理论完全有参加诺奖评选的资格,要是南都医大出个诺奖,饶校长想到这里,不免雄心万丈。</p>

——</p>

又是院士,又是诺贝尔奖,反正也不用自己他操心,杨平也是乐意的,不仅可以让自己获得大量的积分,还可以让自己的医术惠及更多的人,这是好事。</p>

正如韩主任所说:我们的目标是救死扶伤,而不是什么评奖,但是这些奖项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相信我们,这样我们的医术可以惠及更多的人,获奖相当于间接扩大救死扶伤的受众。</p>

杨平很认同这个逻辑关系,就像父亲经常告诉杨平:金钱不是粪土,金钱的能量很大,但是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了很多的钱,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p>

杨平也盘算一下自己目前的科研成果和论文,硬件条件不管是参评诺贝尔奖还是参评院士,都是完全够格的。</p>

只是杨平不愿意为这些事浪费自己的时间,现在这些事完全不用浪费自己时间,最多只在一些资料上签名就行。</p>

杨平是个很实际的人,还有什么比这实际的事情吗?</p>

签几个名字就可能获得大量积分,可能扩大救死扶伤的受众。</p>

现在有一件比参评诺奖和院士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杨平去做,那就是陪老婆做产检。</p>

为了母子健康,定期的产检是必不可少的。</p>

按照提前预约的时间,杨平陪着小苏来产科产检。</p>

负责小苏产检的是产科的副主任医师陈小乔,陈小乔是三博医院妇产科的青年精英,他在下一批去美国进修学习的名单上,去的医院是全美妇产科排名第一的布莱根妇女医院。</p>

借助杨平的社会关系,夏院长搞一个三博精英计划,这个计划分三部分。</p>

将医院的一些比较另类的天才年轻人全部送往外科研究所,跟着杨平学习;将35岁以下的年轻博士送往世界顶级医院进行专科培训,培训时间在三到五年;将35岁以上50岁以下的技术骨干送往世界顶级医院进修一年。这项计划已经开始执行,而且进展顺利。</p>

各种抽血、彩超这些基本检查都做完,母子一切指标都非常健康,杨平和陈小乔约好下一次的产检时间。</p>

产检完,杨平陪小苏在医院走几圈,散散步,聊聊天。</p>

听说杨平现在要参评诺贝尔奖和院士,小苏心里十分开心,他知道自己老公是天才中的天才,成为院士是迟早的事情,而获得诺奖也是有可能的。</p>

可是没想到居然出成绩的速度这么快,现在要参评诺贝尔奖和院士。</p>

这可不是评个什么职称或者参评杰青,而是参评院士和诺贝尔奖。</p>

对于杨平的工作,小苏都是全心全意支持,他让杨平放心工作,不用担心她和宝宝。</p>

刚刚逛一圈,方主任打电话给杨平,邀请杨平一起去ICU看肝包虫病的患者,这个患者因为脓毒血症休克昏迷已经住进ICU。</p>

小苏也该回去休息,她吩咐杨平早点回去吃饭,杨平送小苏过天桥到小区门口,然后直奔ICU。</p>

——</p>

肝包虫病的患者是个大一的女学生,叫做蒋丽,才二十岁。</p>

她还没来得及做手术,突然更大的包囊破裂,引发严重的过敏性休克,陷入昏迷,如果强行做手术恐怕会留在手术台上,方主任断然不会做这种事情,只好把病人转入ICU,然后再跟杨平商量。</p>

杨平来到ICU,方主任已经提前到达,患者的状态确实很差,血压一直不稳定,经过抗休克治疗后,刚刚上升一点又往下掉。</p>

“本来有感染性休克存在,现在包虫的囊肿继续破裂,引起严重过敏性休克。”</p>

ICU的主管医生介绍说。</p>

杨平看了看CT片,这种情况靠内科手段很难治疗休克,必须用外科手术进行清除病灶,把所有包虫和包虫侵犯的肝组织、已经破裂的囊包、流出来的囊液等等全部清除,然后把健康的肝组织做自体移植。</p>

“要是做手术,能够下台的机会估计最多两成。”方主任知道这个利害关系。</p>

“家属很积极,经济条件算一般,但是兄弟姐妹多,而且挺团结的,他哥哥昨天来过,说要尽最大努力,昨天他们兄弟姐妹一共凑到六十万,说等下送来交。”ICU医生说道。</p>

方主任点点头:“那还可以。”</p>

有时候钱还真能买命,前不久ICU一个严重肺部感染的老人,老人儿子面临艰难的选择,如果要治疗,要使用ECMO,而且要上大量自费进口药,费用大概得两百多万,这两百多万大部分自费,而且即使花了两百多万也很可能救不回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