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明大大的点点头,“就是这样。钱砸的越多,基础建设越好,产量才能越高,生活才能越好。这跟咱们部队的建设一样。”
说到这里,马晓明压低了声音说道:“那些老前辈好说他们以前多牛,我也被唬过。不过现在想起来,他们大概是把现在掌握的能力说成以前就有的能力。其实就当时穷困,他们怎么能够和现在比呢?”
“嗯嗯嗯!”祁睿连连点头。他读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是个中国版本,里面并不卖弄艰深的词汇,更不玩什么“我思故我在”的做作。其中那篇讨论“今不如古”的章节就直言不讳的说,如果现在的普遍生产力没有古代发达,那社会层面就是今不如古。如果现在的普遍生产力全面超越古代,那坚持今不如古的人,出于善意的,大概是认为生产力快速发展阶段的人更有上进心和求知欲,大量发现问题,大量解决问题的蓬勃生机令后辈敬仰。对于这种观点,当下的人的确要维持这种蓬勃的生命力。除此之外的家伙,基本都是对于当下不满,借古讽今的用各种虚拟的古代事情来表达他们的态度。至于更恶质的家伙,大概就是想编造出一个自古以来的权威,然后以权威继承者自居,试图进而攫取权力。这种货色要么可耻的失败了,或者摇身一变成了宗教。例如闪米特三邪教。
祁睿知道这书是他老爹下令召集人员编写的书籍,他一直觉得心里很抵触。老爹就近在眼前,通过书籍去理解老爹未免舍近求远。现在他承认了根本不理解老爹的现状,再去看这些书,就发现书里意外的有着极为平易近人的风格。
“归根结底还是生产力,还有社会制度。咱们民朝把赚取的钱财用在发展生产力上,投资基建,强制义务教育,完善社会保障。不管做的好坏,只要持之以恒的去做,就会有进步。倒是日本,我看不出他们肯对基层做这方面的投资。”马晓明做了类似总结性的发言。
祁睿吁了口气,他现在终于明白自己的错觉源自哪里。在中国,制度确立的大方向就是要在基础建设上有投入,以追求产出。所以中国的土地就有无限的可能存在。至于日本么,既然他们没有这样的制度性保障,靠个人是没用的。如果靠个人真的能改天换地,那日本早就该起来了。难道日本人民就没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么?祁睿一点都不这么觉得。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祁睿对马晓明真心的赞道。
“那也是你能明白。”马晓明不知道想起了什么,有点怅然的说道。
祁睿一直觉得交流是件很讨厌的事情,他并不喜欢一群人坐在一起胡吹。什么我爹如何,什么我家如何,什么我如何如何。可这种自吹自擂基本是在一起的常态。那种认真看世界的交谈机会并不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祁睿想起了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