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苏维埃反击战(5,4500票加更)(1 / 2)

铁十字 月影梧桐 1704 字 11个月前

<h1> 黄沙:元首的摆拳 第三百二十四章 苏维埃反击战(5,4500票加更)</h1>

下一章

这种编制的装甲师耗资当然是巨大的,因为除了地面上见到的钢铁丛林外,头顶时不时掠过的f-190f型攻击机严格说起来也是装甲师的组成部分。1944年装甲师与1943型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空地攻击一体化,给了每个师36架对地攻击机的指挥权,在编制、补给上这些机群隶属于空军,但作战上这些飞机却直属于部队指挥,由集团军调配,并把指挥权下放归于师指挥部管辖。

虽然德军利用闪电战打出了赫赫威名,但实际上在配合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无非是敌人更烂、更弱不禁风所以看上去才战果辉煌。但在战争进入第5个年头后,就算是最蠢笨的敌人也开始学习并寻求应对之法了,红军同样调整了相应战术。最常见的就是利用小规模兵力进行快速阻击,即出动坦克、坦克歼击车和伊尔2强击机进行配合作战。

每次规模不是很大,也就是营级,最高不过旅级(相对于德国团),但造成的损失却不小,为了应对越来越难多的虎式坦克,红军不但开发了t-34/85、is-1、is-2,还把su-85m,su-100等坦克歼击车提前释放了出来,一反常态地开始走精兵化反击路线。当然这种路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来红军这种精锐装备数量不多,拉不起太大规模,二来能熟练掌握这种战术的优秀部队也不多,快速反击不是谁都能学会的。

但却给德国编制庞大的装甲师或者一直引以为傲的重装甲营造成了极大的困挠,等遭到袭击的地面部队手忙脚乱召唤空军前来支援时,除非正好在附近,否则每次都会被逃脱,也尝试了配备自行防空车的应对办法,但这样活动起来就不方便,更重要的是如果要完全防住,不知道要耗费多少防空车,本来装甲力量规模就非常大,在配备大量防空车肯定要玩不转。

下面把这个问题提交了上来,霍夫曼亲自拍板决定,地面部队配直属对地攻击机在戈林时代根本不可想象,但元首现在身兼三军总司令,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最初对地攻击机有过选型,hs-129、ju-87g、ha-329(见本书同人架空)都曾经进行过考虑,但后来霍夫曼没选择其中任何一种,而选中了f-190对地支援型。

由于ta-152和do-412的快速量产,使f-190开始有多余,特别是早期的f-190a(1-6)系列,已不足以承担空优作战任务,但数量还不少,在处理给盟国一大批超过2000多架。后来军备部经过综合分析和判断,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再单独上马对地攻击机纯属浪费,便主张将这批飞机全部改为f型对地攻击型号(f型和a型在机体上相似)。

除对地攻击任务之外,这些由战斗机转行而来的f-190攻击机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对敌军缺乏战斗机保护的对地攻击机和战术轰炸机进行战斗,因为即便改成f型对地支援,f-190依然还是不错的战斗机,对付伊尔2或者轻型轰炸机绰绰有余了。

这个选择最初让人有些愕然,但仔细斟酌后却不无道理:红军加大伊尔2的配备是为了弥补其孱弱的反装甲能力,德军并不需要过分强调这种能力,单凭坦克性能和数量就足以碾压对方了,配备对地攻击机的目的一是协同快速侦查,二是防止敌军攻击机攻击本方坦克,f-190f不但能够胜任这个目标,还节约了大批经费,何乐而不为?

在内部演示的时候,这套战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在陆军高层以为元首要由此建立陆军航空兵时,霍夫曼却哈哈大笑:“陆航是要组建,但却不是这种飞机,我们有全新的装备。”

很快一批军政要人包括豪塞尔在内便看到了新装备:fa-223龙式直升机。

这款飞机从30年代末期便在福克博士的推动下开始研制,到42年时已生产了预生产型进行试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技术指标在世界各国中是一流的,超过了美军u-6试验性直升机的能力:升限超过7500米,载重量超过2000千克,巡航速度200公里/小时。

军备部对该机进行了大量试验,比如吊运75mm反坦克炮,为山地部队运送弹药和补给。一个山地炮兵连所有的75mm反坦克炮只要一架fa-223就能从山谷运送到2000米高的作战区域,而弹药和补给也只需要一架fa223就能完成任务。如果用骡子运输,没有40~50头根本不行,而时间更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