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姜老爷子也没有保留,还说:「和氏璧,带有天子气运的事,其实很早就被古人发现,而且遗留至今的一篇古文中,就有提及它的价值!」
「古文,」陈航尴尬了:「我很少看古文!」
「你一定看过,」姜老爷子坦言说起古文名:「《完璧归赵》的故事,你难道没看过?」
「完璧归赵?」陈航瞪大了眼睛,有种智商被侮辱的感觉:「那不是小学的课文吗?」
「完璧归赵?」眼镜老头自然比陈航更熟悉这个故事。
可眼镜老头务实,当即在姜家的书房,寻找有关《完璧归赵》的故事可硕大的姜家书房,满地狼藉。
且不说这散乱一地的书中,有没有这篇古文。
即便真有,一时间恐怕也很难找出来索性,姜老爷子重新将故事说了一遍。
在故事中赵国有块「和氏璧」,秦王很想得到它,说愿以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赵国感到很为难,因为秦国历来不讲信义,赵国怕挨了骗还要被人耻笑,有损赵国的形象。如果不给秦国这块玉,又怕秦国抓住把柄,就此发兵来犯,真是进退两难。就在这时,宦官头目缪贤推荐说:「我家有个叫蔺相如的门客,智勇双全,可以让他想想办法。」赵王无奈,也只好叫他来试试。赵王问道:「秦王说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给还是不给?」相如说:「秦强赵弱,我们不能回绝。」赵王又问:「若秦收了和氏璧,又不给我们城池,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国提出这个要求,要是不答应,是赵国理亏,若是秦国收了赵国的玉璧,又不给城池,那就是秦国理亏了。比较起来,我看还是后一种办法好。如果大王实在没有人可以派遣,我可以勉强凑数。如果秦王把城划给我们,我就把璧留在秦国,如果他们不愿交出城池。我就完璧归赵」。」赵王觉得蔺相如口才超群,虑事周密,就派他带璧去了秦国。
秦王在宫里接见了蔺相如。他坐在殿上显得随便又得意,蔺相如只好双手把璧捧上去。秦王看了又看,喜欢之至,然后传给宫女、妃子观看,大家都赞不绝口。高声向秦王欢呼道贺。蔺相如站在堂下,许久却无人理睬,秦王也不提交
割十五座城池的事。
蔺相如知道秦王故意欺诈,想了一想说:「璧上有点小毛病,不经指示很难看出来,请让我指点给大家看。」秦王没有多想,就把璧递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接过玉璧,立刻跑到大殿中的柱子跟前,怒发冲冠地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这块玉璧差人去向赵王索要,赵国的大臣们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不讲信义,只是倚仗着自己是大国,编几句空话骗取赵国的玉璧,所以大家都反对把和氏璧送来。但我认为普通百姓交往尚且讲究信义,何况大王是一国之君呢?且仅为一块无多大用处的玉,伤了秦、赵两国的和气,是很不理智的。赵王听信了我的话,才沐浴斋戒了五天,亲自在朝堂上,将国书和玉璧交给我,让我奉送到秦国,这是多么恭敬的礼节啊!但我来到秦国,把玉璧奉献给大王。大王却态度随便,傲慢无礼,还把美玉交给宫女传看,这是对赵国的污辱;您一字不提交割城池的事,这是无意偿还城池。所以,我把玉璧要了回来。现在,玉璧在我的手里,您如果一定要强迫我,那我就让我的头颅和玉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完,怒气冲冲地举着玉璧,眼睛斜看着柱子,随时准备砸碎。
秦王唯恐他砸毁了玉璧,连忙向他赔礼道歉,并让人拿来地图,指点着说从某某地到某某地的十五座城归赵国。蔺相如知道秦王并非认真,也就来个缓兵之计。他对秦王说:「秦王既然喜爱和氏璧,赵国不敢不奉献。只是赵王送璧前曾沐浴斋戒五日,表示恭敬,大王也该沐浴斋戒五日,才可接受和氏璧。」秦王被说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蔺相如回到馆舍,连忙周密部署,让人穿着麻衣布衫,化妆成老百姓,偷偷地揣着和氏璧从小道逃回了赵国。
五天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