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外。
“荣儿。你可记住了。你们到范家后,得了舅舅们点拔,采购物资,别在外贪玩。”固氏大声叮嘱。
“娘。请放心。我们只是去东平州采购特产,顺道游学而已。顶多一个月就回来了。”荣儿坐在马车上,透过车窗向她们挥手。
范氏在台阶上笑道,“现在是太平盛世。大嫂且莫多虑。孩子们出去游学,即使在范家过个年,也没问题。我可是不担心她们。”
谢姨娘挥手道,“我只是想孩子们早点从东平州为我带一套瓷器,和几匹素绢回来。”
荣儿笑道,“大家请放心,我们一定早回。”
固氏又挥袖叮嘱,“荣儿。你记着,你爹要的那套瓷器,你可别擅自给改了图样!”
“娘。人家哪有那么不懂事?女儿怎么能擅长改动爹爹画的图样?”荣儿咯咯作笑。
迎春在马车里高兴地叫一声,“应伯娘。我们走了。”
“走吧。上路了。”陶冶笑着说声。
“一路平安,早点回来。”
固氏几个在大门处笑着挥手。
马车缓缓走远,直到消失看不见。众人才拥着固氏进了大门里。
半下午时,应荣儿去东平州采购特产的消息秘密地传到了各处。
成国府的上房里,艾氏和筠儿坐在小炕上,着实被惊了一大跳。
艾氏不解道:“应荣儿去东平州采购特产了?”
筠儿觉得不可捉摸,“那东平州有什么特产?听说神嵯口出的腊肉很有名,可是现在还没入冬,那要到了十二月,人们才开始依照风俗做腊肉。东平州的陶瓷倒是有名。丝织锦绣都不如南平州的名声…”
青雪道:“我不信应荣儿专门为了采购特产去东平州。说是去游学吧,几个姑娘,书读得再多将来还不是嫁人?又不做学问参加科举考试。”
艾氏思索道,“听说范家的几个舅舅很有才气。说她们去讨教琴艺,这季节不太适适。眼看就要入冬。为何不等到春天出行,正好春游?”
三人在屋里议论得厉害。
青霞在外面说声,“吉安夫人来了。”
艾氏和筠儿正要下地。
温氏风风火火地带着阿凌撞了进来。一屁股坐到炕上。艾氏和筠儿连忙挪位置。
“应荣儿出京城了!真是大好的机会!”温氏为此喜出望外。
艾氏淡笑着,转移话题,“这几日会宁夫人身体都复原了吧?”
“昨日看着尚好。只是这一病后。整个人的风采不如从前。”温氏收敛笑容,对应荣儿恨得牙痒痒。
“你们应该知道应荣儿出京城的消息了吧?”温氏看着她们。
艾氏点点头,笑道,“昨下午六姑娘倒是来了一封信。有问候会宁夫人生病的事。她说她在外面寻到不少稀少的药。过几天能让人送一批调内养颜的妙药来,那是专门为会宁夫人做的。”
温氏轻拍一下茶几。笑道:“你们知道就好。我们是同心的。你们马上给六姑娘再送个信去。还有,六姑娘的妙药管用吗?”
筠儿笑道,“若是不好,我六妹妹可不敢往会宁府送宝。会宁夫人这场病大耗。的确需要些奇异的珍宝补养一番,否则要恢复从前的姿颜,恐怕要花很长的时间。”
艾氏道。“这信肯定是要送的。只是除了说应荣儿去东平州的事,别的……”
温氏刚把双腿放到炕上。立即又放下地,爽快道:“六姑娘的妙药若真管用,那当然是好事。妙药的事等送到再说。眼前的事要紧。我这就去会宁府一趟。”
“一切都听会宁夫人的指示。”艾氏恭敬地说。
“好。你们等着。”温氏趿上鞋,又风风火火地带着阿凌走了。
母女俩看着她消失的背影,对视一眼,屋里陷入寂静。
只一盏茶的时间,温氏就到了会宁府曾氏的屋里。
病了好几日,这两天曾氏总算又精神起来,从前白里透红的鲜嫩肌肤变得枯瘦不少。她正在屋里看着巧莲她们弄花。
“海棠这时最好看。这小盆的海棠,看着真是养眼。”曾氏的心情今天比昨天以前更好。
巧心瞥一眼曾氏,与巧莲的视线轻碰一下,保持着轻松的浅笑。
苟如云在一边伺茶,小声道,“应荣儿出了京,永远别回来最好。”
曾氏剜她一眼,嘴角却挂起一个愉悦的笑,“这两天你不必去景澜院。”
到底是自己的性命更重要。
这几天夏之康的心情不太好,母亲的病让他再次陷入一种难过和矛盾。这几日夏之康又拿脸色给苟如云看,心情不好时就暴语甚至动粗。
曾氏这次下了决心,再不敢顺了儿子的心意,而丢了自己的性命,倘若这时丢了性命,四个美妾不知要整出什么事来,只怕那时儿子的地位都难保全。
“是。云儿就想伺候伯母。”苟如云巴不得不去景澜院。这些天她看开不少事,变得比从前更聪明。自己年纪还小,夏之康不仅在外贪玩,在家早就有了通房的丫头。只要应荣儿迈不过曾氏这道坎,她便有的是机会征服夏之康。
“嗯。”曾氏当然知道她的心思,她在会宁府住的越久,了解越多,自然变得更机灵老沉。
一道银灰的影子从外面扑进来。
“要死?吓我一跳。”那影子只是一晃,曾氏知道是温氏来了,轻骂她一声。
温氏笑着在一边的锦凳上坐下,看看屋里没有外人,笑道:“姐姐。你应该知道应荣儿出京了吧?”
曾氏嗔她一眼,“你又要说什么?”
温氏正正银狐鼠皮袍襟,讪笑道,“成国府的六姑姑专门为你配制了一种滋补养颜的内服药。过几天就会送到京城。听说那药神奇得很。”
曾氏哦地一声,有兴趣不少,“管用吗?这些天我吃人参灵芝什么的都吃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