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倒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9章 血亲争葬,老辈人讲的鬼事儿,孤城倒闭,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木门轴发出刺耳的呻吟,李老六裹着羊皮袄挤进茶馆。蒸腾的热气裹着陈年茶砖的涩香扑面而来,他摘下狗皮帽掸去肩头积雪,目光扫过烟雾缭绕的大堂,正撞见墙角阴影里那双浑浊的眼睛。
";吴老哥!";李老六跺着冻硬的棉鞋凑过去,带起一阵寒气。茶桌上摆着个褪色的紫砂壶,吴老蔫枯枝般的手指正摩挲着壶身龟裂的包浆。这位扎纸匠的驼背在窗棂透进的昏光里弯成问号,靛蓝布衫领口露出半截红绳——村里人都说那是镇邪的物件。
茶汤在粗瓷碗里泛起涟漪,吴老蔫往长凳另端挪了半寸。李老六熟稔地抓过茶壶给自己斟满,嘴里絮叨着东家的母猪难产,西头的光棍又偷看寡妇洗澡。忽然瞥见对方袖口沾着星点朱砂,话头猛然刹住:";您老刚做完活计?";
扎纸匠喉间滚出闷笑,指尖在桌面叩出三声脆响。茶烟袅袅爬上他沟壑纵横的脸,将那双倒三角眼衬得愈发幽深:";李家后生,可听过活人抢丧抢出祸事的?";
李老六手里的茶碗咣当碰响桌沿。外头北风卷着雪粒子扑打窗纸,油灯忽地爆了个灯花。吴老蔫枯瘦的手掌突然扣住他手腕,皮肉相触处传来刺骨的凉:";那年大雪封山,王老爷子的棺材板压不住三柱香...";
那是个天寒地冻的冬天,靠山屯被大雪裹得严严实实,村里的人都猫在屋里烤火。王家却炸了锅——王老爷子咽气了。
王家在村里算得上大户,田地多,日子过得比谁都滋润。王老爷子生了三个孩子:老大王大,老二王二,还有个闺女王三。按常理,老人走了,儿女们该齐心办丧事。可这王家仨孩子,却为了谁来操办葬礼吵翻了天。
那天,王大站在灵堂门口,双手叉腰,嗓门大得像打雷:“我是老大,爹的葬礼当然得我来管!你们谁也别跟我抢!”
王二冷笑一声,斜眼瞅着他:“老大?你这些年在外头跑生意,爹病了你回来过几回?我守在爹身边伺候,葬礼该我办!”
王三脾气火爆,插进来嚷道:“你们俩少争了!我是闺女,爹最疼我,送爹最后一程的事儿得归我!”
仨人吵得脸红脖子粗,谁也不让谁。村里的老人们过来劝,劝了半天也没用。最后,他们一拍桌子,干脆各干各的——王大在村东头搭灵堂,王二在村西头支帐篷,王三在村南头挂白幡。三场葬礼齐齐开张,村里人看得直摇头,嘀咕着:“这也太邪乎了。”
可邪乎的事儿还在后头。
葬礼那天,天阴得像要塌下来,风吹得呼呼响。王大这边刚敲完丧鼓,棺材里忽然传出“咚咚”的响声。开始没人在意,以为是风刮的。可那声音越来越急,像有人在里头使劲捶。王大皱着眉,壮着胆子掀开棺盖一看,顿时吓得腿一软——棺材里啥也没有,爹的尸体没了!
几乎就在同一刻,王二和王三那边也乱了套。两人的棺材里也是空的,尸体不翼而飞。仨人慌了,村里人也吓得魂不附体,哭喊着跑回家躲起来。
没过两天,村里开始闹鬼。有人说,半夜听见王老爷子的哭声,凄凄惨惨,像从地底下钻出来。有人说,天黑时瞧见个白影子在村道上飘,定睛一看,竟是王老爷子的模样,脸白得像纸,眼窝黑得像两个窟窿。
我那会儿正忙着给邻村扎纸人,听说这事儿,赶紧回了靠山屯。村里人见了我跟见了救星似的,拉着我嚷:“吴师傅,你快想想办法吧,王老爷子这是不肯安生啊!”
我心里也犯嘀咕。这事儿不简单,八成是王家仨孩子争葬礼,惹恼了老祖宗的魂儿。我跟几个老伙计合计了一下,决定先去王家祖坟瞧瞧。
王家的坟地靠着北山,风水好得没话说。我到了那儿,围着墓碑转了一圈。忽然,我眼尖,发现墓碑上多了些红彤彤的符号,像血画的,又像啥咒文。我脑子里“嗡”一下,暗道:“坏了,这是诅咒的痕迹!”
我回头跟村里的老张头说:“张大爷,这事儿麻烦了。王家仨孩子争来争去,怕是触了先祖的忌讳,弄出尸变来了。”
老张头一听,脸都白了:“那咋办?总不能让王老爷子老这么闹吧?”
我想了想,咬牙道:“得想法子平了这股怨气。得办场法事,把王家仨孩子叫来,一块儿给先祖赔罪。”
第二天,我带着香烛纸钱,领着王大、王二、王三上了北山。仨人这会儿早没了争执的劲头,一个个低着头,脸色跟霜打的茄子似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