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包袱斋
单手开宾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章 包袱斋,盗墓:来自一位南派土夫子的自传,单手开宾利,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天,我们照如往常的去了樊家井。
这天的天气阴的很重,天上的黑云就像是铅块儿,看似随时都有可能要下一场暴雨。
因为天气的缘故,街上的地摊要比往常少了很多,留下来的也都在忙着撑伞,人流量也比平时少了一大半。
我们三个人也没在地摊闲逛,主要去铺子里挨家的看。
二叔顺便拿出他那套‘问’的绝活,圆滑的嘴皮子拐弯抹角的从古玩店老板的嘴里套话。
我也带着好学的心态,在旁边认真的听,认真的学。
但是二叔的这套话术,放在那些朴实的乡下人身上好使,可放在这些都是老江湖的古玩店老板身上,就像是拳拳打在了棉花上。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莫乡那座古墓现在是记录在刑事档案里的,就算是有贩子收了莫家三兄弟的货,谁敢随便往外乱说?
更何况我们还都是从外地来的生人。
南派盗墓行有南派的盗墓圈子,算是一个行业大圈子。
而每个地方,也都有当地的小圈子。
一些见不得光的行业内幕,也只在当地的行业小圈子里传。
所以我们想要问这件事儿,单纯的用话术去套话肯定不行,只能先进到他们当地的圈子里。
可要想进入他们当地的圈子,那就要拜山头!
只有拜山头,被当地的小圈子认可,才能算是进了他们的圈儿,这是江湖规矩,不仅仅只限于盗墓行业。
拜谁的山头?
那肯定是他们当地这个行业圈儿,最有声望的人了。
可江湖里的拜山头也不是那么好拜的,并不是逢年过节走亲戚,拎着水果鸡蛋就去了,首先要熟人引见,要不然谁知道你是哪条路上来的,是不是公安的探子。
一想到这儿,我们给金小眼儿打了个电话,想问问他在景德镇的古玩圈儿里,有没有熟人。
金小眼儿说他对当地的这个古玩圈儿也不熟,就是去年路过景德镇,收了那半块浅册璧。
他要是对当地的古玩圈儿熟的话,也早就打听了。
最后又在电话里补了一句:“实在没线索就算了,千万别把那半块浅册璧的事儿说出去”
我们肯定不傻,这半块浅册璧的事儿,哪儿敢随便往外说。
挂断电话后,我们原本就是带着闲着没事儿的心态,这回也就彻底的断了关于这方面的念想。
然而我们这准备彻底断了的念想,却又被意外的挑拨了一下。
刚从樊家井路边的电话亭里走出来,迎面朝我们笑着走来了一个年轻人。
看上去也就不过二十出头,又瘦又黑,穿着洗的发白的条绒裤子,上身裹着一件跟他的身形大了不止两个号的黑色皮衣,后面背着一个蓝布包裹。
因为他的这身奇装异服,我的脑子里对他有点印象,我们之前在樊家井逛了半个月,我见了他好几次。
再看他身上背着一个蓝布包裹,我猜他十有八九是‘包袱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