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公主楼”的吸引力
超级喵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9章 “公主楼”的吸引力,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超级喵呜,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拜访完高教授后,裴瑜走回被称为“公主楼”的31号学生宿舍楼下。
虽然已经九月,但燕京还是很热,“秋老虎”依然凶猛。
宿舍里没条件装空调,小小的房间到了下午热得跟蒸笼似的。
很多学生受不了,纷纷逃离宿舍,跑到楼下的草坪上乘凉去了。
“公主楼”前的大草坪,不仅是北大学子们乘凉的好地方,还是一个方便新生破冰的社交场合,更是自信心被一点点碾碎的学生们的避风港。
几个同学凑在一起打扑克,玩得不亦乐乎。有的同学抱着吉他,弹着《敢问路在何方》、《朋友》,旁边的人跟着哼唱,还有人鼓掌叫好。
有的同学席地而坐,聊着天南海北,从家乡美食到高中趣闻,无所不包。还有几个文艺范儿的同学站在草坪中间,深情地朗诵着汪国真的《热爱生命》,或者食指的《相信未来》,引得路过的人驻足聆听。
不光是男同学们总爱在公主楼下晃悠,女同学们也乐于在公主楼下流连,仿佛整个北大的青春朝气都集中在了这块地方。
刚考上北大不久的新生们,和学长学姐或者同届大佬们接触几次后,很快就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比人与狗的差距还要大。这种感觉在学术讨论中尤为明显。
此时在北大就读的学生人数大约有八千人,这些精英们在考试上可谓不负盛名。
在“公主楼”下随便走走,就能遇到各省的高考状元或前三名,他们个个都是学霸中的学霸,分数排名之高让人瞠目结舌。
不过,除了应试能力炉火纯青之外,许多新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几乎一无所知。
特别是计算机系的新生们,他们的脑子里装满了高考知识和文学艺术,却没有留出一丁点空间给计算机软件、微电子或芯片设计这些专业领域。
这也怪不得他们,以这些新生的受教育环境来看,他们平时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那么前沿的科技。
距离“公主楼”更远一点的地方,几个出生在大城市和高知家庭的新生正凑在一起聊着计算机相关的话题: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和北大微电子研究所,到底谁在集成电路研发上更强?”
“银河-I亿次机已经投入使用了,长城0520ch微机也研制成功了,现在我国的计算机产业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美利坚的硅谷自不必说,Ibm、dEc、hp这些巨头牢牢占据着技术高地,日本在半导体存储器和大型机方面也有独到之处,dRAm占据了全球近50%份额,西德在工业自动化和嵌入式系统方面表现突出,那我们呢?”
“如果现在要建一座集成电路工厂,选址是京海的漕河泾开发区更合适,还是燕京的中关村更有优势?京海的工业基础较好,但燕京有中科院和高校的人才支持,哪个更重要?”
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旁边路过的新生听了都悄悄绕道走,或者悄悄躲在周围偷听,生怕被叫住问自己的看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