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阅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1章 海底发现,星空的奇异之旅,重复阅读,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外围又是一圈巨大的玻璃砖墙作为防护。底部有3米,长度是30米,宽度是10米,上层用玻璃溶液边冷却定型,边塑造船体。电动机则是后方的底部有3个。
如果是普通的文明,此时只能各种钻孔,各种设计,如何把线路放到驾驶室内。星巢基地这边可以直接让纳米机器人把电击线路串联,联通到上方的驾驶室。
船的图纸是现成的,只要把图纸复制到玻璃船内就行。纳米机器人钻孔留下的缝隙,用玻璃溶液重新覆盖就可以。值得注意的是,玻璃船尾部特意制作了一个金属舱门。
舱门用树胶密封,然后玻璃船顶和周围也都用玻璃封闭。看着面前的玻璃船,李月满意点头。随后,在李月的授意下,雷猿开门鱼贯进入船舱。
几只雷猿进入后,又陆续送入一些食物补给品,氧气罐,还有很多辅助的电子设备。1号星已经可以生产晶体显示器和芯片。晶体显示器就是用激光成像。
芯片由智能机器人完成,工艺和技术都是纳米级别的,少量稀有贵重金属合金加上硅板就可以完美完成。玻璃船启动前,纳米机器人开始进行最后的调整。
电动机边缘的方向舵又增加了几个方向,确保玻璃船能够具备潜入水下的功能。探测器探测海底会有很多干扰,人类一般用声纳进行探测,星巢基地则是直接进行暗物质扫描。
星巢基地不能动,发射探测器也容易被幽魂舰队发现。李月选择直接让玻璃船潜水进行探测。玻璃船按照命令开到海面上,在距离岛屿几十米后,开始下潜。
下潜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星梭号那种,直接把自己推进海里。另一种是反重力,也就是给舱室灌水,增加玻璃船密度,形成自身承受的重力变化。
玻璃船刚进入水下就出现大量的鱼群,水的深度不同,鱼的种类也不同。海床上全是各种藻类植物,还有一些水生动物在海底爬行。随着航行继续,很快就进入深海区。
深海区完全看不到海底,下潜到一定深度后,周围都漆黑一片。玻璃船内携带了声纳系统。此时就镶嵌在玻璃船的底部。随着声纳发出次声波,并出现回波,接收设备很快就通过回波测绘出海底的地形。
声纳反馈的信息很快就传到李月的终端显示器上。在显示器上,岛屿就像是山顶,海底下看到的是一块大陆上耸立的无数的高山。山高的就是大岛。
比较小的山根本就不会超出海面,在海面下,仿佛一个全新的世界。玻璃船持续下降,很快上面就发现一个奇怪的区域。李月在奇怪区域被发现后就第一时间下达近距离查看的命令。
玻璃船上的雷猿看到的依然是黑漆漆的海底,他们的声纳上显示的是一些模糊的东西。很显然玻璃船上的分析能力不行。同样的信息传输到星巢基地后,得到的信息更加全面。
李月看到的信息就是星巢基地分析后反馈回来的信息。这里是一片残垣断壁,看上去就是某种文明建筑,因为年代久远而荒废的样子。玻璃船没办法悬停。
控制玻璃船航行的方式是电动机,而且是雷猿提供的电力。雷猿身体发电,实际上是很难控制力量大小。玻璃船也很难在海底悬停。为了保持稳定,雷猿们索性在范围内匀速运动。
在深邃无垠的海洋底部,阳光几乎无法触及的黑暗深渊,一座石头城遗迹静静沉睡。它宛如一位被岁月遗忘的巨人,在冰冷的海水里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显示器模拟出来的图像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庞大而杂乱的石头建筑群。这些建筑由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石块表面布满了岁月侵蚀的痕迹,海藻和珊瑚如同绿色与彩色的藤蔓,肆意缠绕在其上,为这座死寂的城市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神秘。
沿着蜿蜒的街道前行,两旁矗立着高大的石墙。石墙的纹路独特而精致,似乎雕刻着古老的符号和图案,但由于长期被海水冲刷,已变得模糊不清。
石墙上还隐约辨认出一些似人似兽的轮廓,仿佛在讲述着曾经在这里生活的居民的故事。偶尔可见一些拱门,虽然部分已经坍塌,但仍能想象出其昔日的雄伟壮观,它们曾见证过多少行人的往来。
在石头遗迹的中心位置,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遗迹。宫殿的主体结构依然保存相对完整,巨大的石柱支撑着摇摇欲坠的屋顶。石柱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那些花纹像是海浪的波纹,又像是某种神秘的图腾,在昏暗的海底散发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
宫殿内部,房间的布局错综复杂,有的宽敞开阔,可能是举行重要仪式的场所;有的狭小阴暗,或许是用于储存物品的仓库。墙壁上镶嵌着一些发光的贝类或晶体,微弱的光芒在海水中摇曳,如同鬼火一般,为这片黑暗的遗迹带来了一丝诡异的光亮。
石头城的周围,散落着各种生活器具的残骸。破碎的陶罐、腐朽的木船碎片以及生锈的金属工具,它们见证了这座城市曾经的繁荣与烟火气息。而在城市的边缘,一些石制的防御工事若隐若现,像是在守护着这座沉睡的古城,抵御着千年来海水的冲击和未知的危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