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凉芊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5章 群殴,罂粟落红,冰凉芊指,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群人从三姐的麻将室走出来,下了楼梯往巷子的深处走。
夕阳西斜,英粟儿随着一伙人走着,她盯着自己的脚尖,看着脚底踩着的影子,好几人她不认识。
这其中只有她和三姐是女的,其他男孩她也只认识杨八五,安安和老黑。
她有一种不自在的感觉,凌维不在,她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跟着这些她并不熟悉的人。
她就为了等着凌维的到来。
这里其实是这个城市唯一的一条老街,蜿蜒狭窄的青石板小路,历经百年风吹日晒斑驳篱落的老墙,野草丛生。
英粟儿抬眼往上看,黄昏橘红色暖色天空下,瓦烁房角翻飞上翘。
上空并不开阔。
他们几人是很熟悉的,三姐似乎话很多,呱嗒呱嗒的。
英粟儿再次感觉她为什么要混在他们当中,尴尬至极,但退不出去,有种硬着头皮跟着的感觉。
废弃的枯井,石磨。有小脚老奶坐在自家木门侧的木墩上纳鞋乘凉。
很多清真小馆就深藏在这条看似波澜不惊的深巷里。
大家在三姐带领下,熟门熟路地进了一家名叫“王三哥”(门头)清真馆
三姐介绍:
“这里的清真馆很正宗。”
“正宗,正宗是什么意思?”英粟儿仰脸问杨八五。
杨八五附头对身边的英粟儿说:
“说正宗是一方面它是真回民所开,很有讲究,比如说,牛羊的宰杀是经过了伊斯兰教风俗的阿訇念经。”
“另一方面说的正宗,这些牲畜常年喂养在大山里吃野草长大,不是人工喂养的,风味地道。”
一般这样的清真小馆是没有任何装修的,保持着老屋的风格。
裸灯低垂,土墙泥地,门框低矮窄小,四方矮桌,长条凳,几个备用的草墩,码在墙脚。
每个房间不大,放两三张桌子,看似像一般的农家请客吃饭。
馆子尽管小而简陋却生意兴隆,几乎所有道上的人都喜欢泡在这里。
他们往往一顿饭可以从中午蹲到晚上,小碟小碟的切片没几个,筷子动得也不勤。
或者静静慢品,或者人声鼎拂豪饮,看情形。
正经人是不来这下三烂地方。
在这里,吐泡口痰,丢个烟头,骂声娘,脚蹬上凳子扣脚丫是没人在意的,见怪不怪。
很多打架斗殴泡妞结识新友拜把兄弟就在这里发生。
三姐打前跨过一根不算矮的门槛,结实老木门槛磨得光滑色沉,有些年代。
高个的男生们一个个跨过门槛那一瞬便低一下头,以免头撞上门头横梁。
靠里面角落有一桌人,他们十多人,二十多岁模样,一看打扮就是本市最大厂轴承厂工人。
轴承厂厂大人多,尤其年轻男子。在道上也是名声显赫。
六十年代回归了一大批印尼华侨,多年过去,他们的子孙依然凹眼凸嘴,穿花衬衣,留长头发,吃自烤的饼干。
他们的打扮颇有港片那些古惑仔的风范,而且他们时髦的装扮引领者大批男孩装扮的风向。
他们有着特殊的优越感,尽管大多出身在大陆,但他们依然承袭上辈的霸道和拽,个个懒散不屑地趿拉着拖鞋,不可一世。
他们的港裤,花衬衣,长发,人字拖,成了道上人的标志。
那伙人坐在那,都一色的打扮,分不清他们到底是不是华侨。
他们喝得有一阵子了,大多是脸红脖子粗,翻着朦胧的醉眼看人。
也有个别一两个,越喝脸越铁青苍白,眼神咄定凶猛,一副令人心里发毛的越战越勇的架势。
见三姐等人进来,有人起身招呼,递上烟并问要不要坐过去一起整。
三姐快乐豪放胜过男人,三姐豪饮,仰头一碗酒下去,翻过碗口朝大伙一照,汉子们没理由碗底留滴酒。
“来,三姐。猜拳。”一个男子找到三姐。
三姐微笑着伸出拳和那个男子轻轻一碰,两人同声:“碰着就来啊。”
三姐:“兄弟好啊。”
男孩:“三姐好啊。”
三姐:“五魁首啊。”
男孩:“八匹马啊。”
三姐:“七个巧啊,喝。”
男孩摇摇头,笑,端起酒杯喝一口。
轮到下一个男孩和三姐划拳。
三姐是划拳高手,所有弟兄轮流和三姐猜拳谁也不是她对手。
当喊到哥俩好时,三姐喊“兄弟好啊。”男孩子喊“三姐好啊。”
油腻的桌子,斑驳的长凳,缺口的土碗,小伙计送上新的一盘,盘中肉片壮瘦搭配,刀功讲究,排列有致。
低矮的被年代熏黑的木板房顶上很多苍蝇,光线不甚明亮,腥膻的暖暖气流,
每个人的脸油光光的 ,其乐融融。
两小时过去,酣战的兴致正高涨,喧嚣杂吵声中有从那桌传来的——“三姐好啊。”
杨八五敞着怀,剔着牙,眼睛斜睨着朝那放瞄了好几次,碍着有认识的人不好发火。
当那边的——“三姐好啊”越发嚣张地盖过这边时,杨八五腾地站了起来,瞪着红眼睛晃着两个膀子横了过去。
他伸手抓住一个花衬衣长头发的胸襟拎小鸡般将他拽到眼皮底下,咬着牙巴骨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小杂种,老子把你脑袋拧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