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到最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2章 福德里的修行,稷下的一天,狗到最后,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明生性善良温和,对世间万物都怀着一颗慈悲之心,他始终坚信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无上的福德,无论所为之事大小,只要出于善念,便都是一种福报。
这一天,阳光灿烂,微风轻拂,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泛起层层涟漪。李明漫步在河岸,心情格外舒畅,他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美好时光。
突然,一阵尖锐的呼救声划破了宁静的氛围。李明心头一紧,他立刻停下脚步,竖起耳朵仔细聆听。声音似乎是从不远处传来的,他定睛望去,只见有人在河水中拼命挣扎,水面上偶尔会露出一个惊慌失措的脑袋,显然是遇到了危险。
李明没有丝毫犹豫,他的身体像离弦的箭一样迅速冲向河边。他毫不犹豫地纵身一跃,跳进了冰冷的河水中。河水瞬间淹没了他,但他并没有感到害怕,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那个人救上来!
李明在水中奋力游动,他的动作敏捷而有力。尽管河水有些湍急,但他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水性,逐渐靠近了溺水者。终于,他成功地抓住了那个人的手臂,然后用尽全身力气将他往岸边拖去。
经过一番努力,李明终于将溺水者安全地救上了岸。被救者大口喘着气,脸色苍白如纸,显然还没有从刚才的恐惧中回过神来。但当他看到李明时,眼中立刻闪过一丝感激之情,他颤抖着声音对李明说道:“谢谢你,谢谢你救了我……”
李明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说道:“别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他的声音平静而温和,仿佛这只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在他心中,帮助他人本就是一种本能,他并没有过多地去思考自己这样做会得到多少回报或者“福德”。对他来说,能够拯救一条生命,就是最大的满足。
过了几日,小镇里的花园繁花似锦,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赏花。柳儿是小镇上有名的善良姑娘,她对世间的一切生灵都怀有深切的关爱之情。当她看到花丛中的蝴蝶飞舞时,不禁被那灵动的身姿所吸引。忽然,一只蝴蝶不小心被困在了一张废弃的蛛网上,它奋力地挣扎着,却越陷越深。柳儿心疼不已,她小心翼翼地将蝴蝶从蛛网上解救下来,轻轻地把它放在一片花叶上,让它能够自由地飞翔。柳儿专注地守护着这只蝴蝶,仿佛她就是蝴蝶的守护天使,那温柔的神情仿佛在诉说着她对蝴蝶的怜惜。周围的人们纷纷对柳儿投来赞许的目光,有些孩子甚至好奇地围在她身边,睁大眼睛看着这一切。
而李明,此时正走在小镇的街道上,他看到一位年迈的老奶奶不小心摔倒了。李明连忙跑过去,关切地询问老奶奶是否伤势严重。在确认老奶奶只是擦破了些皮后,他细心地扶起老奶奶,还帮她检查有没有其他受伤的地方。老奶奶感激地看着李明,连声道谢,周围的行人也为李明的善良行为点赞。在李明的心里,无论是救在河中挣扎的生命,还是扶起摔倒的老奶奶,亦或是拯救被困蝴蝶的柳儿,他们都一样是出于内心的善意去做这些事,所以在他们身上,他都看到了同样的福德。
时光如潺潺流水般悄然流逝,在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月色如水洒在窗棂上,李明独自一人坐在自家的书房里,轻轻翻开了一本古老的经书。
这本经书的纸张已经微微泛黄,散发出淡淡的墨香,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李明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书页,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
他每天都会抽出不少时间来研读这本经书,逐字逐句地品味其中的深意。每次阅读,他都会沉浸在经文的世界里,忘却外界的喧嚣与纷扰。
一本经书从头至尾读上一遍,大约需要四五十分钟的时间。虽然这个过程或许有些漫长,但李明却乐此不疲。他能感觉到经书中似乎蕴含着一种神秘而强大的能量,如同一个温暖的怀抱,将他的内心紧紧包裹。
当他静下心来阅读时,那种奇妙的感觉便会涌上心头。他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湖泊之中,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天空中的明月。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而他的内心也如同这湖水一般,平静而安宁。
在这种宁静中,他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这种力量让他的心灵得到滋养,让他的思维更加清晰。他实证到了这种奇妙的感觉,并且深深地陶醉其中。
随着对经书研读的深入,李明对其中蕴含的佛理有了一些朦胧的理解。但他深知,自己所领悟的还只是皮毛,仍需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他时常思考着佛家常说的“无相忏悔”。他明白,忏悔不仅仅是对过去所犯错误的悔恨与反思,更是要对以前的种种恶业、愚迷、诳骗、嫉妒等罪行进行彻底的清除,从此永不复起。而“悔”则是针对未来的行为,要时刻保持警醒,当再次面临相似的情境时,绝不再犯。只有做到这一点,才算是真正的忏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