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和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4章 俄日的谋划,禁卫军,哈拉和林,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戈辉马上展开公关工作,并联系俄国远东总督阿列克夏耶夫将军,说明情况,沟通友谊。同时决定允许俄国在朝阳建设一个大型钢铁厂,开采朝阳的铁矿资源。又送给俄国200挺德国制式的马克沁机枪当作礼物。得到好处的俄国人,终于不再说什么了。
当然,戈辉答应俄国人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俄国在朝阳建钢铁厂必须用德国或美国的技术和设备,因为德国和美国的技术代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同时,英美日德等国联合向俄国施压下,俄国才没有做出太大的反应。俄国也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加快了旅顺要塞的建设和向远东运送战争物资。俄国现在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等东北所有的工厂建成后,俄国就强行接管,不费吹灰之力得到这么多现成的先进工厂,所以俄国人建钢铁厂,只是说说而已,根本不打算真的建设。
俄国的这一计划很快被日本派到俄国圣彼得堡的间谍得到,这也提醒了日本,日本到时候也可以强行接管这些工厂,日本不能让俄国得到东北的工厂,这些工厂应该都属于大日本帝国,因为,日本对肥得流油的东北早就垂涎三尺了。
当然,戈辉在东北大搞建设,也让日本不能不重视起来。
日本现任首相桂太郎就把这件事高度重视起来了,虽然议会完全不配合自己,让工作没法往前推进,但该干的事情还是得干的。
桂太郎其实日子并不好过。他是个小字辈,和内阁中的其他元老相比,显得有些人微言轻,他的很多想法,经常被内阁中的其他元老否决。面对大清东北的局势一天一个变化,桂太郎心急如焚。特别是朝阳工业开发区,大搞工业开发,这是在增加自己的抵抗能力,长此以往,大日本帝国还能轻松得到东北吗?为此,桂太郎经常和外相小村讨论朝阳工业开发区的问题。
同时,电令鹰机关的机关长鹰宫寻,加强对禁卫军的情报收集,必须时刻掌握禁卫军的一切细微动向,这对帝国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清国东北地区的一连串事件,桂太郎还是看到了危险,因为朝阳的建设不同于以前大清的洋务运动,以前更重于表面,现在却更多的是在实质上,特别是对教育的投入,这说明朝阳现在的总督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如果这个总督能把事情做成,那对大日本帝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桂太郎首先把这个情报拿到内阁会议上来讨论。
外相小村寿太郎和戈辉在奉天会谈过一次,他最有发言权。小村认为戈辉是一个很会投机的人,对国际形势把握的也很到位,但他必竟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孩子,他不过是向德国学习而已,他还是在重复弈昕和李鸿章做过的事。而且他现在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大了,工业和教育全面铺开。特别是全免费教育,这可不是一个穷国能做到的,就是美国和英国也无法做到,更何况东北几个省呢,等待他的除了失败没有其它结果。当然,这么说,并不是代表日本只做一个看客,日本也要深度参与其中,必须在朝阳形成自己的利益存在,因为日本迫切需要东北的那些资源。
日本计划在朝阳北票地区投资煤矿,但是被戈辉拒绝了,因为东北三省行政总督府已经购买了德国的采煤设备,正在独立开发的煤矿。建议日本在东北投资火力发电场,经过多轮谈判,日本同意先投资一个燃煤发电场,先把脚伸进来再说,等以后有条件了,再考虑进一步投资。
日本很怕俄国先在东北动手,因为日本还没有准备好,日本需要时间,发起战争的时机还不成熟。但是日本统治集团也看到,“每拖延一天,甚至一小时,都会增强俄国取胜的机会”, 因此在英美支持下加紧备战,同时对俄国展开外交攻势。在日俄谈判过程中,日方不断提高要价,真实目的是要求俄国承认其对朝鲜的“保护”,继而要求打入“南满”,最后又要求在“北满”及其它地区的权利。俄国人当然不会同意日本漫天要价,所以争吵是在所难免的。
其实,在俄国内部,以沙皇为首的统治集团,在对日战争问题上也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存在两派主张。但在同日本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方面,这两派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沙皇政府对远东侵略扩张政策的忠实执行者。他们的分歧主要是在策略方面,一派以财政大臣维特和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等人为代表。他们看到俄国在国内和国际上(包括在欧洲和远东)困难重重,建议不要轻易发动对日战争,而应做出某些让步,同时加强对中国东北的经济掠夺和战争准备,待西伯利亚大铁路贝尔加湖段通车,运输能力提高,旅顺及其外围要塞竣工,再伺机决战。另一派以御前大臣勃拉佐夫、内务大臣维亚切斯拉夫、远东总督阿列克夏耶夫等人为代表。这是一群狂热的沙文主义者、帝国主义冒险家;他们过分低估了日本,认为蕞尔小邦,不堪一击,“扔帽子就可以把它压倒”,俄国“需要打赢一场小小的战争,以便制止革命”,“必须让日本明确,俄国坚决扞卫自己在满洲的利益,如果必要,即俄国会毫不犹豫地诉诸武力”,因此主张对日强硬。俄国国内革命高潮愈是逼近,这一帮人愈是想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沙皇尼古拉二世本身就是战争的罪魁祸首,但在发动战争的时机问题上,他凌驾于两派之上。他知道俄国准备不足,希望推迟战争,认为“时间是俄国最好的盟友”,他确信推迟战争的最好办法是采取强硬政策,而“让步总会导致新的让步”所以,他在全俄国掀起一片战争叫嚣,大造战争空气。这样,他实际上支持了勃拉佐夫一派的主张。
德国人在私下里也表示,支持俄国在远东的行动,并承诺在与日本的战争爆发以后,当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东调时,德国表示愿意为俄国舰队加煤。
俄国人并没有完全指望德国人和法国人,因为俄国人知道,在国家利益面前,任何承诺都像厕所纸一样,用完就扔了。所以,俄国人自己也在为西伯利亚大铁路环贝加尔湖段尽快通车而努力着,在1902年12月的凛冽寒风中做着最后的冲刺。
在俄国人积极备战的时候,日本也在夜以继日地加紧备战。同时,作为日本盟友的英国,也没有闲着,英国虽然已经得到了长江一带的利益,但是也看上了东北,也在不错眼珠地盯着肥得流油的东北,英国不希望俄国独占东北,所以,英国不断的为日本输送战争资源。
美国自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来,几度想插足中国东北,都被俄国拒之门外。现在虽然在戈辉的帮助下,美国在东北总算是站住了脚跟,但是俄国在东北的地位还是很难撼动的,为了打破俄国对我东北的垄断地位,美国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日本和英国一边,和英国一起给予了日本大量的经济援助,为日本的扩军备战输血打气。
就这样,在1902年结束之前,以美国为后盾的英日同盟和俄法同盟,在远东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日俄战争的条件已经形成,谈判桌上星火四溅,战争一触即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