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圭圣军
北阳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章 圭圣军,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北阳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今的谭威也是有了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借由短暂的三不管情形,他打算迅速打造自己的模式。针对借鉴满清快速崛起的经验,他打算称自己的军队叫“圭圣军”,从名字上看,就是神圣的准则的意思,但暗含玄学,会对部分人产生心理作用,说不定关键时刻就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满清因为大明属火,所以国号为清,借此能压明朝一头,因为水克火。而谭威的圭圣军属土,土能克水,还是顺克,自然会对部分人产生心理作用,况且圭圣本意是纪律和制度,对军队的塑造很有意义。圭圣还谐音“归胜”,怎么看怎么好。
如今明末的军队建制稍微有些混乱,总督和督师是皇帝委派,一般负责某个区域的总理,不直接带兵。总兵就相当于独立部队,数量相差太大,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往往还是参差不齐。参将和副将一般是总兵委派的小弟和干兄弟,负责一处,往往也是半独立半依附的,兵多的上万,少的也有几千,一般可以据城而守或给大军独当一面做个侧翼或先锋。像谭威这样的只有千把人的参军,算是微型版本,不值一提,但也能厚脸皮称个将军。
守备和千总一般就是军队里的校尉了,或者守些兵寨了堡的队领,手里几百人大头兵,独立性不强,实力也不行。至于再往下的把总、队正还有县里的巡检,最多也就百十人,他们若是身处北疆军卫,无论军里的还是县里的,基本就是个队长的角色。
谭威给自己军队起名“圭圣军”,其实不算逾制,毕竟一个是他不够格,一个千把人的混编军队,有没有名字谁在乎,况且明末武人刻意混乱军队建制,人多的怕朝廷夺权就隐瞒人数,人少的怕人欺负就虚张声势,什么级别建番号早就乱了,说白了,兵部那里登记的都不准,往往以主将名字代替,这样还准确,比如左良玉部、谭威部,这其实就看独立性了,郭函比谭威官大兵也更多,但是就不能称为郭函部或者某某军,因为是马科直属,没有独立性质。
马科也乐见的谭威这千把人有个独立意识,毕竟自己扶持的他还是相信谭威的,这样对外独立,还不让文臣嚼舌根,挺好,再说这千把人,全当看管静海军资的保安了,自己背后遥控,多好。
进来的几个营队的校尉算是本来就带着官身的,出身关宁军的有两人,宣大军的一人,静海军的一人,还有一人是静海县尉巡检转上来的,确实够杂牌的,不过看着身体素质,却都是实打实的汉子,那郭函没有匡谭威。
谭威于几人道明了规矩后,开始布置新军“圭圣军”的新排布。
赵国强领一营二百三十人,定为金字营,编制后续安排;
柳能领二营二百二十人,定为木字营,编制以联军原人马暂定;
颉永羌领三营二百二十人,定为水字营,收拢静海军原人马暂定;
汪达拿领四营二百三十人,定为火字营,新编混合暂定;
奚广昆领五营二百四十人,定为土字营,新编混合暂定。
几个校尉安排好后,立刻整兵,谭威有种莫名的成就感。
谭威深知要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新军,绝非一蹴而就之事,必须精心规划稳步推进。他心中早有一套完整的计划,打算通过整军、练兵、换装这关键的三步,彻底重塑这支军队的风貌。
眼下最为紧要的便是第一步——整军,其核心在于凝聚军心,让全军上下一心如臂使指。 这日下午阳光依旧炽热地洒在军营之中,谭威突然下达了一道命令:全军紧急集合!
这一命令军营中炸响,毕竟新官上任三把火,谁也知道最近主官可能会发火。急促的钟声随之响起,“当当当”的声音在空旷的营地上回荡,催促着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 士兵们听到钟声,顿时手忙脚乱。有的正在营帐中休息,匆忙间连衣服都没穿整齐,就慌乱地冲了出来;有的正在做着杂务,放下手中的工具就朝着集合地点奔去。
从敲钟开始,整个军营瞬间陷入一片混乱与忙碌之中。谭威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神色冷峻地在一旁静静等待着。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陆续赶来的士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一炷香的时间悄然过去,集合的队伍才逐渐有了雏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