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朱祁镇内政措施
苦丁茶2024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5章 朱祁镇内政措施,千人骑万人跨的白薇小说免费阅读,苦丁茶2024,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祁镇本人对白银的重视程度,从他在位期间的一系列举措中可见一斑。天顺四年(1460 年)四月,他精心挑选并分遣宦官前往浙江、福建、云南、四川等地。这些地方皆是当时白银产量较为丰富的地区,拥有丰富的银矿资源。他赋予宦官督办银课的重任,要求他们务必严格监督银矿的开采与冶炼,确保白银的产量与质量。同时,他明确规定了总额高达十八万三千余两的任务指标,这一庞大的数字充分显示出他对白银经济价值的高度认可。他试图通过官方力量,进一步加强对白银生产与流通的掌控,以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与增长。在他看来,白银作为重要的货币资源,掌控其产量与流向,对于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
此外,朱祁镇还曾打起江南折粮银的主意。他命司礼监太监牛玉传谕户部左侍郎杨鼎,意图将江南的折粮银收入内帑,转而以其他税项收入作为武臣的俸禄。在他看来,江南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折粮银数额巨大。若能将其纳入皇室财政,无疑能极大地充实内帑,增加皇室的财政收入,让皇室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各项开支。然而,杨鼎却坚决反对这一想法。杨鼎,这位秉持着公正与大局观的大臣,深知此举一旦实施,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财政与社会问题。江南百姓本就承担着繁重的赋税,生活压力巨大。若再随意更改折粮银的用途,势必会加重百姓负担,引发民间不满。百姓们可能会因不堪重负而奋起反抗,从而危及社会稳定。同时,武臣俸禄关乎军队稳定,军队是国家的钢铁长城,若以其他不稳定的税项收入替代折粮银作为武臣的俸禄,可能会影响军队士气,导致军心不稳。而军心不稳则可能会危及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一旦遭遇外敌入侵,后果不堪设想。在杨鼎义正言辞的坚持下,朱祁镇最终权衡利弊,无奈放弃了这一计划。
在朱祁镇在位的漫长岁月里,除了要应对货币制度变革带来的诸多挑战,还有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横亘在他面前,那就是流民问题。因失去土地而流离失所的流民,逐渐成为明朝社会的一大痼疾。流民的产生,根源错综复杂。土地兼并是罪魁祸首之一,明朝中后期,贵族、官僚、富商等势力凭借其权势和财富,疯狂兼并土地。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强买强卖,将大量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据为己有。农民们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生活的根基,被迫背井离乡,踏上流亡之路。加之频发的自然灾害,如旱灾、水灾、蝗灾等,使得原本就脆弱的小农经济遭受重创。旱灾使得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水灾冲毁了房屋和农田;蝗灾则将庄稼啃食殆尽。更多百姓陷入绝境,为了生存,不得不离开家乡,四处漂泊。
大量流民的存在,犹如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他们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生活陷入极度困境。为了生存,他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如偷窃、抢劫等,扰乱社会秩序。城市的街头巷尾时常能看到流民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身影,他们的存在让百姓们人心惶惶。同时,这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农业生产因劳动力的流失而大幅减产,大量农田无人耕种,杂草丛生。税收也随之减少,国家财政收入锐减。而财政收入的减少又导致国家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救灾等方面,国家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为了应对这一棘手问题,朱祁镇在登极诏中就明确表达了对流民问题的重视,并要求流民复业。他采取了一系列安抚措施,尽显帝王的仁慈与关怀。他下令蠲免流民亏欠的税粮,那些因生活所迫而无力缴纳的赋税,一笔勾销。同时,免除他们差徭二年,让流民能够有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对于那些因走投无路而啸聚山林,甚至被迫落草为寇的流民,朱祁镇也展现出了宽容的一面,赦免其罪,给予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他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流民感受到朝廷的关爱,从而愿意回归正常生活。此外,朱祁镇还特别强调禁止隐占人口田地,防止流民再次遭受剥削与压迫,切实保障流民的基本权益。这些举措表明,明廷对流民采取了较为缓和的政策,试图通过安抚与引导,让流民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重建社会秩序。
正统六年(1441 年),朱祁镇大赦天下,在此次大赦中,对流民问题又做出了更大的让步。除了赦免流民的罪行并免除他们拖欠的钱粮外,更是将免除杂泛差役的期限延长至三年。这意味着流民在更长的时间内无需承担繁重的劳役,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生产与生活中。他们可以安心地耕种土地、从事手工业等,逐步恢复自己的生活。同时规定,对于流民 “私借债负” 的情况,可在复业三年之后 “酬还原本,不许加利”。在当时,流民因生活所迫,往往会向他人借债,高额的利息如同沉重的枷锁,让他们难以翻身。许多流民为了偿还高额利息,不得不再次陷入困境。这一规定旨在减轻流民的经济负担,帮助他们摆脱债务困境,更好地恢复生产。对于那些 “离乡年久,产业已成” 不愿回乡的流民,朱祁镇也给予了人性化的处理方式。他允许这些流民在所在地报官附籍,将他们正式纳入当地户籍管理体系,让他们有了合法的身份。而且,这些流民还有权分得当地的撂荒田地,使他们能够在异地安居乐业,真正扎根下来。他们可以在新的土地上播种希望,收获未来,过上安稳的生活。
到了天顺年间,朱祁镇依然秉持着以 “抚” 为主的流民政策方针。他深知,强硬的驱逐、押解、勒令返籍等对策,只会激化矛盾,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那些被强行驱逐的流民,可能会在途中遭遇各种危险,甚至失去生命。即便被押解回原籍,他们也可能因无地可种、无家可归而再次陷入困境,从而对朝廷产生更深的怨恨。因此,他坚持采用温和的处理方式,继续对流民进行安抚与救助。他下令地方官员为流民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帮助他们搭建临时住所,组织他们开垦荒地,传授他们生产技能。在他的坚持下,流民与朝廷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社会矛盾不致激化,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创造了相对有利的环境。城市的街道上,流民的身影逐渐减少,社会秩序逐渐恢复正常,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安定下来。
在朱祁镇的统治下,尽管面临着货币制度变革的巨大冲击、流民问题的严峻挑战以及诸多复杂的内忧外患,但他凭借着自身的智慧与决断,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明朝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他的这些举措,为明朝的延续与繁荣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