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卤肉饭的凤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章 沙海扬旌靖边陲,锦书难托:乱世情殇,爱吃卤肉饭的凤影,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西北丝路的驼铃重响,恰似一曲悠扬的乐章,驱散了曾笼罩在那片黄沙古道上的阴霾,商队驮着琳琅满目的货物,在落日余晖下蜿蜒前行,映照着重新焕发生机的繁荣之景。谢渊与钟离逸望着远去的驼影,满是风沙刻痕的脸上,露出欣慰笑意,然他们心底亦清楚,这短暂安宁不过是大漠风沙中的片刻停歇,在那无垠沙海的褶皱深处,危机正像潜伏的沙蝎,伺机而动,准备再度螫刺这片来之不易的和平。

回朝之后,朝堂之上还沉浸在丝路疏通的喜悦中,可一封加急军报,仿若一道霹雳,瞬间打破了这短暂的欢愉氛围。原来,在西北边陲那片广袤沙海之外,有个强盛且好战的 “落日汗国”,往昔对南朝的富饶便垂涎三尺,只因自身内部争权夺利、部落混战,才无暇东顾。如今,其新王上位,凭借铁血手腕统一各部,整军精武,打造出一支装备精良、骑射无双的铁骑大军。他们身披厚重皮甲,镶嵌铁片,既能抵御风沙侵袭,又可防箭矢刀枪;胯下战马皆是千挑万选的良驹,耐力惊人,能在沙漠中长途奔袭;战士们手持强弓劲弩,箭头淬毒,杀伤力极大,弯刀锋利,寒光闪烁间能斩断铁链。新王野心勃勃,视南朝西北疆土为囊中物,已在边境陈兵数万,磨刀霍霍,营帐连绵,仿若一片黑色乌云压境,气氛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与此同时,南朝国内虽经济渐有起色,可连年战乱加上天灾频仍,使得粮食储备仍岌岌可危。北方粮仓,因之前旱灾,谷物歉收,库存见底;南方虽雨水充沛,然水患肆虐,大片稻田被淹,稻谷霉变,百姓自顾不暇,上缴赋税亦艰难。而京城之中,因人口集聚,粮食消耗巨大,米价如失控风筝,直线飙升,市井街巷里,百姓为购得几升糙米,不惜彻夜排队,却常常空手而归,饥民数量与日俱增,哀怨声此起彼伏,若不能及时解决粮荒,恐生内乱,危及社稷根本。

且在文化领域,往昔受外邦文化冲击,虽经有识之士力挽狂澜,可仍有遗患。部分贵族子弟、富家青年,崇洋媚外之心不死,轻视本土文化传承,在学府中,对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嗤之以鼻,反倒热衷研习外邦语言、追捧异域风俗,穿奇装异服,行怪异礼节,甚至宣扬 “弃国本、从夷风” 的荒谬论调,引得民间风气浮躁,人心惶惶,传统价值观摇摇欲坠,仿若文化根基被蝼蚁啃噬,亟待加固扶正。

值此危急关头,一位名叫苏瑶的巾帼红颜挺身而出,恰似寒夜中熠熠生辉的星辰,为混沌迷茫的南朝带来一抹希望曙光。她出身名门世家,自幼受家中长辈熏陶,博古通今,既对华夏典籍倒背如流,又深谙治国理政之道;且心怀悲悯,常游历民间,目睹百姓疾苦、文化乱象,立志报国救民。苏瑶进宫面圣,身着一袭素色锦袍,青丝挽髻,仪态端庄,盈盈下拜后,声如黄莺出谷,清脆却透着果敢:“陛下,今外有强敌叩关,内逢粮荒肆虐、文化倾颓,实乃存亡之秋。臣女请缨,愿赴西北,智退‘落日汗国’;于国内,开仓赈济、兴修水利,解粮食困厄,且整饬学风、弘扬国本,重拾文化自信,以保我南朝山河稳固,社稷安康。” 天子见她目光澄澈、见解不凡,仿若溺水之人抓住救命稻草,当即应允,封她为西北抚军特使、农桑督办、文化巡察使,委以扶大厦之将倾的重任。

苏瑶领命,即刻奔赴西北边陲。她深知 “落日汗国” 兵强马壮、来势汹汹,强攻绝非上策,便决定以智取胜。抵达边境后,她先命士兵加固城防,于城墙外挖掘深壕,灌以流沙,令敌军骑兵难以逾越;又在城楼上广布旗帜,佯装城内兵力雄厚。接着,苏瑶亲率一支轻骑,乔装成牧民模样,携带美酒、羔羊,前往 “落日汗国” 军营 “犒劳”。营帐中,面对敌酋的傲慢与试探,她神色自若,巧舌如簧,先是夸赞敌军军威,让其心生骄纵,而后话锋一转,透露南朝已与周边诸国结成联盟,大军不日将至,又详述南朝守城器械的厉害,如能发射巨石的投石车、可连发弩箭的床弩,暗指强攻只会两败俱伤。敌酋听后面色凝重,心生疑虑,攻势便缓了下来。

利用这喘息时机,苏瑶暗中派人联络西北沙漠中的各部族,这些部族虽散居各地,但熟悉沙漠地形,且对 “落日汗国” 的扩张心怀不满。她以厚礼相赠,晓以利害,结成抗敌同盟,约定共同抵御外敌。各部族纷纷响应,派出精锐骑手,骚扰 “落日汗国” 后方补给线,劫夺粮草、烧毁辎重,敌军军心大乱,不得不后撤百里,重新整顿,边境危机暂时缓解,沙海之上,南朝军旗依旧飘扬,威风凛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奇异乡村

玩子殿下

七零辣妈不好惹,四个崽崽排队宠

满地梨花雪

修仙,从凶宅试睡员开始

青色橄榄

我其实没想重生啊

飞天神猫

道长别耍了,你管这叫科学?

元仙

破无垠

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