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铁履车问世
小小西下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8章 铁履车问世,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小小西下士,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至于车夫培训,可由车舆局负责,挑选年轻力壮、头脑灵活者,先行教导。”】
【民间对“铁履车”的出现,起初充满恐惧和抵触。】
【河北的村民传言:“这铁疙瘩是勾魂车,见人就吞!晚上从它旁边过,都能听见鬼哭狼嚎。”】
【运河边的车夫们聚众抗议:“这是要断我们生路!我们祖祖辈辈靠拉车为生,这玩意儿一来,我们喝西北风去?”】
【甚至有人趁夜潜入车厂,试图破坏车辆。】
【为了消除百姓的疑虑,朱由检决定亲自出面。】
【他在卢沟桥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运输演示会,邀请了各地的百姓代表、粮商以及官员前来观看。】
【演示当天,阳光明媚,卢沟桥边人头攒动。】
【朱由检站在“铁履车”旁,大声向众人解释:“乡亲们,这‘铁履车’不是什么妖物,而是能帮我们解决大难题的宝贝。”】
【“它能更快地运送粮草,保证边关将士吃饱穿暖,守护我们的家园。”】
【“以前运粮,路上要耽搁很久,还损耗严重,现在有了它,这些问题都能解决。”】
【“而且,车夫们不但不会失业,还能学习驾驶新车,工钱只会更多!”】
【演示开始,一辆辆“铁履车”满载粮草,在模拟的泥泞道路和崎岖山路中平稳行驶,速度比普通马车快了近一倍。】
【围观的百姓们发出阵阵惊叹,原本的恐惧和怀疑渐渐消散。】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农战战兢兢地问道:“陛下,这玩意儿真有这么好?俺们庄稼人,就怕被糊弄。”】
【朱由检微笑着回答:“老人家,眼见为实。一会儿您可以亲自上车体验,要是不好,朕给您赔罪!”】
【粮商赵老板则关心起了成本和收益:“陛下,这‘铁履车’运一趟货,要多少运费?能比现在便宜多少?”】
【朱由检看向户部尚书,毕自严连忙上前回答:“赵老板放心,经过核算,用‘铁履车’运输,成本能降低三成以上。”】
【“而且运输速度快,您的货物能更快抵达,周转也更灵活。”】
【演示结束后,朱由检安排工匠现场教学,手把手教百姓操作“铁履车”。】
【一些胆大的年轻人率先尝试,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驾驶技巧。】
【渐渐地,反对声变成了赞叹声。】
【赵老板率先与车舆局签订了运输合同,他激动地说:“以前运货到京城,路上损耗两成,现在有了这‘铁履车’,损失少了,速度还快,这生意能做大了!”】
【曾经带头抗议的车夫张二也成了“铁履车”驾驶员,他摸着车辕笑道:“刚开始俺们不懂,还以为这是抢饭碗的东西。”】
【“现在才发现,这玩意儿开着轻松,工钱还涨了,是俺们的福气!”】
【随着“铁履车”在京城周边试行成功,它的用途也逐渐拓展。】
【除了运粮,还被用于运输建筑材料、食盐等物资,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成本。】
【各地的粮商、货商纷纷订购“铁履车”,车厂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原本冷清的西郊车厂变得热闹非凡,周边兴起了车轮锻造、车架维修、零件制造等一系列新行当,无数百姓有了谋生之路。】
【更意外的是,有工匠受“铁履车”的启发,发明了用于农田耕作的“铁犁车”。】
【这种车将“铁履车”的技术运用到犁地工具上,由牲畜拉动,能够轻松翻耕坚硬的土地,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农民们纷纷抢购,一时间,“铁犁车”成了田间地头的新宠。】
【站在午门城楼上,朱由检看着街道上往来如织的“铁履车”,听着此起彼伏的车铃声和百姓的欢笑声。】
【心中感慨万千。这场运输革命,不仅解决了粮草难题,还带动了民间经济的发展,让百姓看到了革新的力量。】
【他握紧腰间玉佩,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下一个要攻克的,或许是能一日千里的“追风马”。】
……
洪武位面
朱元璋盯着演示画面,沉默良久后开口:“当年咱们运粮,靠人挑马驮,死了不少兄弟。这铁履车要是成了,能省下多少人命。”他转头吩咐近侍,“把工部管事的叫来,让他们也琢磨琢磨,能不能造出来。”
刘伯温微微皱眉,思索片刻道:“陛下,此车虽好,但需大量精铁,且工匠要掌握新技艺。臣建议先设官办工坊,培养一批熟练匠人,再逐步推广。”
徐达挠了挠头,憨厚笑道:“俺带兵最愁粮草跟不上,这铁疙瘩要是能在泥地里跑,以后打仗心里就有底了。等造出来,先给俺的先锋营配几辆试试。”
常遇春灌了口酒,笑着说:“以后回老家,用这车载着乡亲们赶集,可比坐牛车快多了!”
永乐位面
朱棣看着铁履车在泥泞中行驶的画面,若有所思:“比朕的八驺大车还实用。郑和,你带着工部官员,仔细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改造成适合海运的模样。”
郑和恭敬行礼:“陛下圣明。此车若用于海运,需加强防水和承重设计。臣即刻与工匠们商议,争取早日拿出方案。”
解缙推了推眼镜,兴奋道:“陛下,这铁履车若能推广,南北物资流通将更加便捷,编修典籍所需的纸张、墨料运输也能更高效!”
姚广孝双手合十,缓缓道:“器物革新需顺应民心。臣建议先在官营运输中试用,做出成效后,再向民间宣扬其便利,如此方能减少阻力。”
宣德位面
朱瞻基放下手中的奏折,神色凝重:“漕运损耗严重,这铁履车若能解决运输难题,当真是件大好事。杨爱卿,你督促工部,尽快仿制一批,先在京城周边试用。”
杨士奇躬身道:“陛下,制造铁履车需耗费大量钱财。臣建议将官窑闲置的铜料熔铸,既能节省成本,又能加快进度。”
于谦抱拳请命:“臣愿在宣府协助测试!边军粮草运输艰难,若此车可行,将士们就不用再为断粮发愁了。”
杨溥皱着眉头翻账本:“添置车辆、培训车夫都要花钱,臣需重新核算预算,看看从哪里调拨银两。”
嘉靖位面
朱厚熜把玩着玉佩,漫不经心道:“有点意思。严卿,让严世蕃盯着,宫里要是能用这车载运建材,修道观也能快些。”
严嵩点头哈腰:“陛下放心,臣定当督促。不过此事恐遭漕帮和马车行抵制,需派人暗中安抚,以免生乱。”
戚继光在蓟州来信中写道:“末将观此车,若能装备军队,战时运输粮草、器械将更为迅速。恳请朝廷拨付样品,以供研究改良。”
胡宗宪抚须沉思:“东南沿海走私猖獗,此车技术若被海盗得知,恐生祸患。建议加强工坊守卫,严禁图纸外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