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明算科开考
蒿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2章 明算科开考,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蒿菜,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待宋应知坐好后,第一名考官把香点燃,随后开口问道:
“今有一方池,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这题大概意思就是问:一个边长为十尺的正方形水池正中间长有一棵芦苇,高出水面一尺,把芦苇拉向岸边,刚好到岸,问池水有多深?芦苇有多高?
考官话音刚落,宋应知不假思索道:“水深十二尺,葭长十三尺。”
这么快速度就能答出来,惹来那主考官看了一眼。
“过。”
随即第二位考官接着问:“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
宋应知继续秒回:“七人,五十三钱。”
这下,所有考官纷纷正襟危坐,打起十分精神开始考问。
一柱香还未燃尽一半,十道口试题就已答完,十条十过!
考官们不淡定了,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全是震撼!
然而考场之内禁止喧哗,禁止交流,纵使他们面上再如何激动,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宋应知去往笔试考场。
别看宋应知表面淡定,其实内心也慌得一批,面试好歹只用面对一个面试官,这口试一下要对面十个,任天子来了也要捏把汗。
何况这些人,不出意外的话,以后就是他的领导。
面对十个领导,就是腿不发抖,心都得颤两下。
正因如此,他才想着赶紧结束进入下一场笔试。
好在笔试考场正常了,这里是贡院的考棚,进来一个考生,士兵就给发放一份考卷,考生答完就可以交卷走人,不用等交卷时间。
这一点,宋应知满意得不行。
然而,等坐下打开考卷后,宋应知整个人都麻了。
谁来告诉他,这考卷上的阿拉伯数字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虽然阿拉伯数字早在元朝就以佛教传播方式传入中国,但仅限于少数领域,比如天文方面。
因阿拉伯数字被汉人称为“外夷之术”,而被世人排挤,传入至今一直未被重视,了解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如今,这赫然出现在眼前,宋应知还以为自己眼花了……
他揉了揉眼睛,又仔细看向考卷,真的是阿拉伯数字,自己没有看错。
宋应知暗暗吃惊,取而代之的是欣喜若狂,看来!自己再次赌赢了!
这次的明算科,果然不一样!
短暂的惊讶过后,宋应知迅速冷静下来。
他将考卷收好,从考篮内拿出墨和砚,滴水磨墨。
一切准备就绪,他再次打开考卷,从头开始,一题一题的往下算。
宋应知越做越心惊!
这次的考卷不仅涉及阿拉伯数字,考题内容还出现了现代指数运算的符号!
当看到“a3”的时候,宋应知整个人都木了。
关于指数,《九章算术》中就首次提到过“此积谓田幂,凡广从相乘谓之幂。”这是“幂”的概念第一次在数学文献中出现。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大学士许光启翻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时,第一次给了“幂”这个概念下定义,即:“自乘之数曰幂”。
幂的概念出现在考卷上不是什么惊讶的事,但a3的出现,意味着这个平行世界有了现代指数符号。
宋应知细细回想现代指数符号出现的时间,大约是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
时间正好对上。
看来,欧洲的很多文献已经传入北夏,并且当今天子极为重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