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光的树下告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滕王阁序,人哪有不疯的,在逆光的树下告别,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69.弥:满。
70.青雀黄龙:船的装饰形状,船头作鸟头型,龙头型。
71.舳:船尾把舵处,这里代指船只。
72.销:“销”通“消”,消散。
73.霁:雨过天晴。
74.彩:日光。
75.区:天空。
76.齐:整齐,平坦,与……一致。
77.穷:穷尽,引申为“直到”。
78.彭蠡:古代大泽,即今鄱阳湖。
79.衡阳:今属湖南省,境内有回雁峰,相传秋雁到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返。
80.浦:水边、岸边。
81.遥:远望。
82.甫:顿时。
83.兴:兴致。
84.遄:迅速。
85.爽籁:清脆的排箫音乐。籁,管子参差不齐的排箫。
86.遏:阻止,引申为“停止”。
87.睢园绿竹:睢园,即汉梁孝王菟园,梁孝王曾在园中聚集文人饮酒赋诗。《水经注》:“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88.凌:超过。
89.彭泽:县名,在今江西湖口县东,此代指陶潜。陶潜,即陶渊明,曾官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90.邺水:在邺下(今河北省临漳县)。邺下是曹魏兴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诗。曹植在此作《公宴诗》。
91.朱华:荷花。曹植《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92.光照临川之笔:临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抚州市,代指即谢灵运。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宋书》本传称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93.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另一说,四美: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之美。刘琨《答卢谌诗》:“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94.二难:指贤主、嘉宾难得。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王勃说“二难并”活用谢文,良辰、美景为时地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赏心、悦目为人事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
95.睇眄:看。
96.中天:长天。
97.迥:大。
98.宇宙:喻指天地。《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来今曰‘宙’。”
99.悲:同情,可怜。
100.盈虚:消长,指变化。
101.数:定数,命运。
102.吴会:古代绍兴的别称,绍兴古称吴会、会稽,是三吴之首(吴会、吴郡、吴兴),唐代绍兴是国际大都市,与长安齐名。同时期的诗人宋之问也有意思相近的一首诗:”薄游京都日,遥羡稽山名“。
103.南溟:南方的大海。事见《庄子?逍遥游》。
104.天柱:传说中昆仑山高耸入天的铜柱。《神异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105.北辰:北极星,比喻国君。《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106.关山:险关和高山。
107.难:难以。
108.失路:仕途不遇。
109.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110.帝阍:天帝的守门人。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此处借指皇帝的宫门。
111.不:不能。
112.不齐:就是坎坷,坑坑洼洼。王勃是指自己的仕途之路不是很顺利,怀才不遇。后有“时运不济”一词乃出自于此,实乃后人误以为是通假字而杜撰之,以讹传讹,何可胜道!《礼记?学记》便有“大时不齐”一词!
113.命途:命运。
114.冯唐易老:冯唐在汉文帝、汉景帝时不被重用,汉武帝时被举荐,已是九十多岁。《史记?冯唐列传》:“(冯)唐以孝着,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115.李广难封:李广,汉武帝时名将,多次与匈奴作战,军功卓着,却始终未获封爵。
116.屈贾谊于长沙:贾谊在汉文帝时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117.圣主:指汉文帝,泛指圣明的君主。
118.梁鸿:东汉人,作《五噫歌》讽刺朝廷,因此得罪汉章帝,避居齐鲁、吴中。
119.明时:指汉章帝时代,泛指圣明的时代。
120.机:“机”通“几”,预兆,细微的征兆。《易?系辞下》:“君子见几(机)而作。”
121.达人知命:通达事理的人。《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122.老当益壮:年纪虽大,但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123.坠:坠落,引申为“放弃”。
124.青云之志:《续逸民传》:“嵇康早有青云之志。”
125.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会贪得无厌,吴隐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据《晋书?吴隐之传》,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贪泉之水,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
126.处涸辙:干涸的车辙,比喻困厄的处境。《庄子?外物》有鲋鱼处涸辙的故事。
127.孟尝:据《后汉书?孟尝传》,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洁奉公着称,后因病隐居。桓帝时,虽有人屡次荐举,终不见用。
128.阮籍:字嗣宗,晋代名士,不满世事,佯装狂放,常驾车出游,路不通时就痛哭而返。《晋书?阮籍传》: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129.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130.微命:即“一命”,周朝官阶制度是从一命到九命,一命是最低级的官职。
131.一介:一个。
132.终军:据《汉书?终军传》,终军字子云,汉代济南人。武帝时出使南越,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时仅二十余岁。
133.投笔:事见《后汉书?班超传》,用汉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134.宗悫:据《宋书?宗悫传》,宗悫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年少时向叔父自述志向,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因战功受封。
135.簪笏:冠簪、手版。官吏用物,这里代指官职地位。
136.百龄:百年,犹“一生”。
137.奉晨昏:侍奉父母。《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昏定而晨省。”
138.非谢家之宝树:指谢玄,比喻好子弟。《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139.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结交。见刘向《列女传?母仪篇》。据说孟轲的母亲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最后定居于学宫附近。
140.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
141.喜托龙门:《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142.常:长存。
143.再:再次遇到。
144.兰亭:位于中国绍兴。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与群贤宴集于此,行修禊礼,祓除不祥。
145.梓泽:即晋?石崇的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
146.临别赠言:临别时赠送正言以互相勉励,在此指本文。
147.恭疏短引:恭敬地写下一篇小序,在此指本文。
148.一言均赋:每人都写一首诗。
149.四韵俱成:(我的)四韵一起写好了。四韵,八句四韵诗,指王勃此时写下的《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50.渚:水中小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