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6章 我白天那么忙
南溪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26章 我白天那么忙,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南溪仁,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铁军,咱们建这个医院,其实我感觉京城有一个地方咱们应该考虑。”
闲说了一会儿,话题又回到了大医院计划上。
“哪?”
“国贸,咱们在那边儿建了一个商务区你是不是忘了?一个商务区加一大片住宅区,还有商业区,再加一个医院不是正好吗?”
张铁军想了想:“光华里?”
“对呀,现在咱们建的那个小区就叫新光华里。那一片儿边上是使馆区,秀水街,国贸,从呼家楼到团结湖也是发展的不错。
但是整个那么一片,二十平方公里范围就三家医院规模还都不大,大病都得往协和和同仁跑。
再说咱们的商务区住宅区商业区不得配个医院哪?
这事儿其实我早就在琢磨了。”
“早就琢磨了你现在才想起来?”
老史呲牙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呗,谁还没有个卡壳的时候?”
张铁军一个字儿都不信,不是不信他没有过这个想法,是不信他这个想法是成熟的,估计也就是某个瞬间一闪而过吧。
毕竟那边的项目也是有那么大,人口也有那么多,确实也是需要一家上规模的医院配套。
就算老史一天忙忙活活的没想到,那边的管理团队安保团队也会有这个要求。或者说意见。
“行,那就放那边儿,那边地也好弄。”张铁军点了点头:“那你安排人去选址吧,选好了我找刘市长要。
这种大型综合医院其实哪都需要,你根本没必要琢磨其他的,包括汉口,他江汉区就不需要吗?
现在国内哪座城市敢说他不需要?这玩艺儿可是硬投资,而且盈利时间遥遥无期,他们自己是稳保儿投不起的,也养不起。”
张铁军电话响。
张铁军赶紧把电话掏出来先按断,然后调成静音,这才把电话给回拨了过去。
是沈洪兴。
“我在医院,电话忘调静音了。什么事儿?”
“咋啦?”沈洪兴紧张起来。
“我大姨姐生孩子,生了个千金,我们全家人在这看孩子呢。”
“哦哦哦,那是好事儿,高兴事儿,恭喜了哈,就是太远了点儿,回不去。”
“你有事儿就说事儿,别嘘伙。”
“行吧,这真是把我扔出来了,不吃香香了,说话都不能随便说了。生分喽。”沈洪兴在那边叫唤:“生分了呀。”
“有屁就放,嘚嘚嘚嘚的,会不会挑时候?了了起来还没完了是吧?”
“行吧,这次我就原谅你了,”沈洪兴自己给自己放了个台阶:“是这么回事儿,我感觉有必要和你说一说。
我发现这边儿吧,就有点不正常。”
以前还真没发现这沈洪兴还有碎嘴子的天赋,可能是不大敢在他面前嘚巴嘚吧,在别人面前可能不一样。
现在放飞出去封疆为吏了,胆量也就上来了。
沈洪兴把从他到长沙组建整合公司工厂开始,到这会儿的一些见闻和发现给张铁军说了一下。
不是自家公司的事儿,自家公司没什么事儿,大把的钱砸下去该建设建设,该整合整合,该培训培训的,能有什么事儿?
长沙东方工业产业园有限公司,这就是沈洪兴在长沙支起来的灶头。
东方投资斥资在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买下了三十三平方公里的土地,从规划建造道路开始,一锤一镐的建起了一个工业园区。
其实说是经开区也不全对,买下来的地还有一部分是在刚刚成立的芙蓉区。谈的时候还叫东区,等开始建设叫芙蓉了。
其实就是一片硬被拉进城市中心区的农村村镇,前几年还叫天兴阁公社呢,人口不到三十万,都是大片大片的荒地和农田。
也就是往原来老货运站那一侧还能热闹一点儿,但也就是那么一点儿地方,不过货运站在九零年就已经关停了。
长沙这会儿真心不大,是个袖珍小城,估计二十年后的本地人来了都得懵。
东方工业产业园买下了长沙一大批老旧企业和大小工厂,包括这些企业工厂的十几万职工。这就是十几万个家庭,四十几万人。
东风路六号的老丝绸厂,汽车电器工业联营公司和它的四家工厂,韶山路四十七号的老橡胶厂。
第三制鞋厂,裕湘纺织总厂,韶光电工厂。
化工机械厂,重型机器厂,丽臣实业总公司(原日化总厂)。
化工厂,水泵厂,饮料厂,钢铁厂,冷冻加工厂,毛纺厂,油脂厂。等等。大的一两万职工,小的只有几百人。
都是在过去几十年里曾经风光的老厂,老企业老品牌,甚至还有几家可以追溯到解放前许多年的老厂。还有功勋厂。
这些都是已经倒闭,停产,或者将要停产倒闭的工厂,发不出工资是大家的共同状况。
还有一些老厂已经在进行重整转型的,像制药厂,船舶厂,东方都没有动,不过吸收了一些他们‘优化’出来的熟练工人。
还有像电子管厂这种,已经购买了国外技术或者搞了合资的,东方没兴趣儿。
沈洪兴过来全面接手以后,就是组建公司团队,按照整体的规划进行建设,修路。
建造住宅区,建学校,建公园搞绿化,建商业区商务区,建医院。
反正感觉就是和工业没啥关系,工厂这边就是和三一集团谈了一下,成立了一家混凝土公司,一家重型机械厂。
三一集团是妥妥的私人企业哈,是四个人合伙的焊接材料厂,原来就是个小作坊慢慢做大。厂子是在涟源办的,九四年才搬到长沙。
一开始就是给远大做配套,就这么起的家。
远大八八年三万块钱起家,到这会儿已经是正儿八经的大型企业了,盈利能力相当强,并且在九五年以前没有任何贷款。
老板张跃喜欢豪车又喜欢飞机,会在今年购买自己的私人飞机和私人直升机,是第一个考取飞行执照的企业家。
三一的创办比远大早,但是发展没人家那么猛。
三一的名字来源于原来涟源老厂门口的一副对联: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
八九年湖南省委熊书记来厂里视察,说你们应该再加一个横批,要做一流贡献,于是就有了这么三个一,并成为了企业名字。
其实感觉就是挺能拍马屁的。
三个一搬到长沙来以后,扩大了企业规横和业务范围,开始搞起了混凝土和相关工程机械,这一下算是走对了路。
公司也一分为二,分别是重工和材料。
四个老板本身都是学材料出身,还有军工履历。
国内第一台混凝土拖泵就是三一老板之一的梁稳根带人研制出来的,并有了自己的专利和技术,也有了易小刚的加盟。
九七年的这个时候,重工产值已经过亿,已经站稳了脚根。
不过还是小了,远大今年的产值已经超二十亿。远大也是技术型企业,张跃兄弟本身就是研发人员。
兄弟俩研究的无压锅炉和直燃机空调技术在这个时代远远领先于全世界。
听不懂吧?听不懂就对了,其实我也不懂,就是知道他们家的中央空调是不用电的,烧气儿,使用成本只有正常空调的三分之二。
东方出资给三一建了现代化的大型混凝土工厂,现代化的机械制造车间,并代入了汽车技术,占合资厂的百分之六十。
材料和重工都是百分之六十,但不参与管理运营,只监督审计财务工作并负责发展资金的筹集。
这个时候三一还是小企业,还没有后来那一平方多公里的产业区,大笔资金一砸就晕了。
不过反过来讲,获得了大笔的发展资金以后,发展肯定也会是相当巨大的。
别的都不说,直接进入东方实业的重点采购清单,这一项就至少能减少他十几年的努力拼搏。
就比如混凝土,现在分厂都建了十几座了,每个都不比总厂小。
还有拖泵车,高压泵车,生产能力已经提升了近十倍,就这还有点供应不上呢,还得建新厂。
当然了,这些和沈洪兴对张铁军讲的事情都没有任何关系。
他说的事儿就不是自家的事儿,是本地的事情,或者说湖南的事情。
综合一下就是两点,乱收费,苛捐杂税。
乱收费是城市里的问题,苛捐杂税是农村的乱像。
如果说九十年代的农民苦,那湖南大地上的农民就是更苦,是民不聊生的苦。
“我刚开始还挺不以为然的,后来下去检查的时候就走一走看了一圈儿,又找这边安保的哥们让他们关注了一下。
我操,当时资料拿回来我都怀疑特么是假的,你知道不老板?就那种心情,我特麻的,这还是咱们同一个国家吗?
就咱家这工业园这大半年也没少来人卡油儿,都特么让我给撅回去了,中间还差点停工,我都没和你说。”
“那为什么不和我说?”
“没到那个地步呗,啥事儿都说那也显得我太无能了,你说是不?
我今天和你说这个不是说咱家公司,是说这边的农民,还有城里那些收费,特么的,实在是有点看不过眼了都。
太基巴惨了,真的,我都不知道这些农民是怎么活下来的,还就是长沙边上这一片儿,那更远一点的呢?你说是不?”
张铁军挠了挠下巴:“就是,你这是给我安排活来了呗?”
“那我可不敢,就是那么个意思……反正,你要是非这么说那我认,不管咋的,你来管管吧老板,不管不行了。”
张铁军想了想,说:“你,先和安保那边搜集一下材料吧,我这边得等等,等下旬或者五月上旬我去一趟。
保密哈,要严格保密,走漏了一点风声你就完了我告诉你。”
“……那咋整啊,我是能保住,那安保员好几百张嘴我管得住吗我?我这不是掉锅里了吗?”
“你找基地长说一下,他知道怎么办。另外你多注意安全,还有你媳妇的安全。”
“那不能,出门啥的都有安保员呢,放心,我可怕死了我。”
“嗯。建设方面怎么样了?电话都打了,顺便汇报汇报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