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8章 卡住了
南溪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78章 卡住了,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南溪仁,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京城这个时候事实上不缺房子。
这两年楼房没少建,而且还不大好卖,想买的买不起,买得起的挑位置。
主要是这个阶段建出来的住宅小区基本上还是以步行楼居多,这就直接把一些高端客户给拒绝了。
这个时候的房子才是最名副其实的刚需房,但是刚需人群是真的买不起,要不然也不会在报纸上通篇通篇的骂。
再加上东方实业这两年还在一边有的没的各种搅活,就更不好卖了。
在京城人眼里那自然得是二环内的楼房最值钱,最值得买,但是二环内建起来的住宅楼基本上都是单位房,对外卖的非常少。
尤其是张铁军过来以后,二环内的各种建筑规划被全面叫停进行整改,房子就更少了。
但是只要出了二环,三环沿线到四环那一带,房子还是有那么些的,筒子楼板楼,别墅都有,除了贵点没别的毛病。
原历史上,九七年京城平均工资九一八,四环内的楼房价格平均四千,一个标套六十五平差不多是不吃不喝二十四年的工资总额。
不过这两年东方实业使劲儿在里面搅和也是有效果的,现在的房价在三千二左右。均价哈,均价,就是高低平均出来的数。
但即使这样,买房子也仍然是大多数杂院人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毕竟人不能真的不吃不喝。
毕竟实业公司来的时候还短,改变需要过程,距离张铁军的想法还差着很远的距离,还得继续努力折腾才行。
不过虽然时间上确实是短了点儿,但是效果还是有的,那就是这两年京城的房价被压的死死的,部分楼盘已经在跌了,没跌的普遍卖不动。
前面几年因为市场爆火,京城的开发商基本上都在捂盘待涨价,这下好,都捂手里了,一个一个急的脑门子直冒烟。
这个时候的开发商基本上都是公家单位成立的,用的都是公款,挣了大家发财,亏了拉的是母公司的债,窟窿大了是要出事的。
又因为这个时候的房子开发成本相当低,如果整体收购的话还是很好谈的。
就是买过来需要改造,这个时候的房子基本上都是没有电梯的,这个不符合东方对住宅的要求标准,需要加装电梯。
再一个就是有电梯的那密度都不是一般的大,基本上一层十户是标配,也需要改。
话说就这样的房子刚建的时候都轰动了,成为京城最早的富人聚集区,爬楼梯都成了富人才能享受的生活。
没有人知道就这样的房子再过二十年狗都不乐意住。
不过问题不大,买下来怎么弄都行。
正好还能趁机清退一批开发公司。
折迁小组是十八号下午成立的,钉子户是在十九号上午出现的,也是工作小组出工不力,迎头就挨了一棒子。
因为张铁军那天去逛了一圈嘛,这个事儿张铁军在小组成立的会议上就说了一下,把骆师傅陈大爷和润大姐都提了提。
于是工作小组过去了以后第一个就找到了这老三位,打算来个千金买马骨,从这三位身上掀开拆迁的胜利篇章。
事情也和他们想象的一样,是极其的丝滑顺利的。
骆师傅和陈师傅都是很好的性格,也不贪.
看了工作小组给出来的条件确实是完全按照市政府的最新规定走的还略有盈出,二话不说就签了。
骆师傅家里给了两套八十多平的房子,包搬家,格外有一万五千块的安家费。
陈师傅要了一套一百三十平的大户型,包搬家,格外有两万一千块的安家费。
润大姐家的条件要比两个大爷好不少,她要了一个标准四合院儿,包搬家但是没有安家费,她个人倒找给工作小组二十二万。
在两位大爷和润大姐的带动下,工作小组几个小时就签了四百多家,根本不用谈,就是一直在填表按手印儿安排搬家车辆。
正当大家感觉意气风发信心满满的时候,咔,卡住了。
小组来到了那个传说中的轻工业部家属院儿,对上了那四十七个原轻工业部的退休干部。
说是家属院儿,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院子,连围墙都没有,就是几个挨在一起的胡同大杂院儿。
大家伙往里一进,好家伙,真难为这些大爷大妈是怎么在这生活的,那真的是能占的地方都给占上了,能堆的地方都给堆上了。
整个几个院子是真的一点原来的模样都找不见了,全是私人乱搭乱建的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红砖房木板棚子。
矮的人都站不直,高的看着都要弄出来第三层了都。
工作小组的员工进来以后直接就迷糊了,方向都找不到了,严重怀疑这些大爷大妈平时都不用往家里买东西吗?
他都是怎么搬进去的呢?
然后还没等他们弄清醒呢,棒子就下来了。
这个家属院里的退休老干部是有组织的,别看人家都退休了,但是仍然保持着原来单位上的上下尊卑序列。
平时的时候院里有点什么大事小情的,或者有些什么争端,他们这种自发的排序还是挺有作用的。
往往老领导给协调说和一下也就过去了,闹不起来,院子里也比较团结。
尤其是外面有什么事儿的时候,真的是齐心协力一致对外。
一听要搬迁,再听了一下条件,那能做主的老干部搓了搓下巴点了根烟琢磨了一会儿,说大家要商量商量。
这一商量,就出事情了。不同意。
这个家属院里能做主说得上的话的就是那么几个当初级别比较高的老头儿,这么多年以来总的来说也确实给院子里争了不少好处,大家伙也愿意听他们的。
为什么不同意呢?感觉给少了,因为他们是这片胡同里唯一的楼房,虽然就是几十年前建的那种红砖筒子楼。
这种筒子楼曾经在京城相当普遍,最开始是做为职工宿舍使用的,后来成为了一些厂子单位职工的福利用房。
就是那种一条外走廊从头通到尾,每层有一个公共卫生间和公共厨房的,住家都排在楼的一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