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7章 马拉松
南溪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87章 马拉松,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南溪仁,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您,您,您,”
“我有一个兼职,在国家安全部门。我跟你说这些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做为老乡提醒你一声,别犯糊涂。”
“不可能,我林源绝对不是那种人。”
“现在是现在,以后是以后,没当过父母的人和当了父母的人想的也不一样,我只是给你提个醒。
搞钱的方式有很多种,并不都是需要犯法的。”
铃~~铃~~
张铁军掏出电话看了看,接通:“哎?嫂子。”
张凤在边上暗搓搓的翻了个白眼儿。呸。
“铁军你在哪儿?”
“我在体委,陪凤姐过来谈点事儿,有事你说。”
“我到京城了,给你打个电话。那我先去办事儿吧,晚点再回院子。”
“行,那见了面说。”
张铁军已经感觉到眼神了,略有心虚的瞄了一眼张凤,正对上张凤玩味的目光。
“这边儿请。”林源经过猛然的激动也冷静下来了,抹了一把汗把张铁军两个人请进接待室。
“你不用紧张,”张铁军看了看他:“心里有点数就行,别干不值当的事儿。”
“那肯定不能。”
“你最好是不能,要把眼界放开,要明白什么才是最根本的东西。”
“哎呀。”张凤轻打了张铁军一下:“说正事儿。”在伍主任面前她可不敢这么大肆。
“那就说正事儿呗,你打我干啥?”张铁军坐下来,随手扔给林源一根烟:“来吧,说正事儿,把资料负责人都叫过来。”
“资料怎么叫过来?”张凤笑着问他。
“……你说有没有可能有一个人就叫资料?”
“啊?真的假的呀?”张凤被他直接给说懵了:“还有人叫这么个名儿?你就哄鬼去吧你,一天就能忽悠我。”
那边林源镇定了一下,叫京马项目的负责人带着资料和协议过来。
这东西其实没啥可谈的,就是个授权的事儿,体委这边同意就行了,要交接的是今年马上就要开幕的这次比赛。
双方说好了,龙凤接手,但是今年这场比赛相关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服务人员等等都不做变动,龙凤这边把举办资金补给中体旅。
今年龙凤这边直接派个小组入驻赛事组委会就行了,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一方不敢出事儿,一方不怕出事儿,看了看资料就能签协议了,然后去体委盖个章就完事儿。
从明年开始京马的举办就移交给龙凤基金会了。
不过林源到是多说了一句,说这边最好单独成立一家体育赛事公司,要不然有些事情不大好弄,以后时间长了会很麻烦。
原来这边的体育场馆建设什么的都是奇迹影视文化投资公司出的钱,体育文化也是文化嘛。
后来不是要把体育这一块做大嘛,这个投资就交给了投资公司京城总部,就是现在各省的体育公园场馆和赛道计划了。
这个需要的资金可不是小数目,奇迹公司就不合适了,毕竟里面还有张冠军赵卫红和张英的股份,不能硬拽着人家出钱。
奇迹公司就把体育这一块的业务算是打包卖给了投资公司。
林源的意思是不如张铁军这边就单独成立一家体育文化传播公司,把这边所有的体育项目还有赛事都放进来,这样专业一点。
也能更好的利用整合各种资源。
张凤感觉林源说的对:“我觉得可以,集中起来不管是资产还是资源都更好利用,要不办一个?让老丫来管这一块。”
张铁军摇摇头:“公司可以办,老丫就算了,她不是这块料,她就是跟着混还行。”
“晚上我问问她。”张凤有点不死心。徐熙霞又不是笨,她是懒,一天除了吃饭恨不得就天天趴床着等着那啥。
协议签署,林源拿着上楼去盖章,那欢快的小步代充分说明了把包袱甩掉的轻松感。
就是不知道等过两年这玩艺儿又开始爆火开始挣钱以后,他还能不能这么轻松了。
其实这个时候也不是不能挣钱,就是没玩明白,搞的过于专业化了,就知道请国际知名的专业运动员。
像今年,一共参赛的都不到一百人,几乎全是老外,靠奖金吸引过来,也不知道是图啥。在某些方面咱们就感觉特别的死脑筋。
今年这届京马,男子组最好成绩是肯尼亚的斯德雷瓦,两小时十分三十七秒,咱们的运动员胡刚军跑了两小时十一分十秒。
女子组冠军是咱们的任秀娟,两小时二十七分十三秒,国外选手最好成绩是白俄罗斯的娜塔莉亚·嘉鲁什科,两小时三十三分十四秒。
任秀娟原来是一名竞走运动员,九二年开始练马拉松。
她九四年在大连马拉松夺冠,九五年又在京马夺冠,今年成功卫冕并创造了赛事纪录,本年度世界排名第八。
还是今年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女子组的冠军。
她是九十年代我国最稳定的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可惜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只获得了第九名,不过这也是咱们最好的成绩了。
“你在琢磨啥?”张凤斜着张铁军。
“啊?没琢磨啥呀。”
“嫂子来了,是不?”
“鬼扯,我根本想的不是她好不?有啥好想的?”
“那你想的谁?”
“……你现在怎么阴阳怪气的?给我下套啊?我在想马拉松这事儿。服了你。”
“哼哼,有能耐晚上别往人家卡巴当里钻。”
这话张铁军接不起,干都干了嘴还硬啥?那还能断了呀?有些事开了头就不可能刹住尾,只能靠时间慢慢消磨了。
慢慢的年纪大了,事情多了,有些事情也就自然的淡了,变成了一种回忆。还不伤感情。
就嫂子那性格,他现在要是不干了绝对得翻。
“你在想啥?”张凤也不是吃醋,纯属没事儿瞎逗,看张铁军这个模样就换了个话题。
“我在想这个马拉松,如果想办好办大,想提高影响力的话,就不能像现在这么搞,得增加项目增加广度,向全民开放。”
“项目我懂,全民是啥意思?那不乱套了吗?”
“专业组,业余组,大众组,混合组,老年青年,少年,都可以参加,制定不同的里程和奖励,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业余组和大众组有什么区别?”
“业余组是指低水平和非专业的运动员,高水平爱好者,大众组是指所有的人,这肯定还是有区别的,简单说就是一个有训练一个没有训练。”
“那不就乱套了吗?所有人混在一起那不得乱?”
“所以得组织啊,得制定赛程和赛制啊,这不就是做为组委的工作吗?按年龄,按性别,按路程,按专业性分开跑。”
“你这么说我有点懵,我也不大懂这个。回家你写个东西给我看。”
“行。”张铁军点头答应下来。可能这个事儿不需要张凤亲自去组织去办,但是她还是要懂一些才行,越专业越好。
张铁军的打算是以后还要举办自行车,各种汽车的赛事,其实内核和马拉松都有相似的地方。
摩托车就算了,那个是真不适合我们的国情,也没有什么观赏性和影响力,还太危险,搞摩托车都不如办个台球大赛。
等以后场馆都建起来,什么羽毛球啊,网球,都可以办起来。乒乓球不行,要办也只能办业余的。
蓝球和足球也不行,那个影响力就有点过于大了,起码现在还不可能办得起来。
不过,蓝球和足球以后总归也是需要搞一搞的,办个永久性的青训营什么的,和各地自家学校体育系联手起来。
咱们不搞赛事但是可以搞人哪,培养运动员。
大学的体育中心也是官方承认的一级组织,是有不低于各地体委资格的体育单位之一,是可以组织自己的运动员队伍的。
大学的运动队员除了参加大运会省运会,也是可以参加各种国际赛事和洲运会奥运会的,和体委是一条并行线,没有统属。
张铁军就是瞄着这个呢,早晚也得把自家的运动员队伍拉起来。尤其是蓝球和足球。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十来亿人找不出来十几二十个人?笑话。
那就不是找不找得到人的问题,那是特么找不找的问题,那些灾舅子一天就想着怎么分钱了。
“我看这上面,从前年就没有赞助了,难怪他们不玩了。”张凤拿着资料在看,碰了碰张铁军:“这东西只能亏钱吗?”
“谁说的?是他们不会玩儿,根本不懂。”
“你懂不?”
“那你看看,那还用说吗?”
“臭德行。那你晚上好好给我讲讲。”
“……就过不去晚上这个坎了是吧?”
“谁让你干了?管不住还不兴说呀?”
“其实她一年也来不了几次。”
“那你还打算天天的呗?养家里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