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章 不接受,不欢迎
南溪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65章 不接受,不欢迎,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南溪仁,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太霸气了。于小曼眼睛里闪着无数的小星星。
于姨感觉今天的女儿有点不太正常,只好不好意思的冲张凤和张铁军一门的笑,把两个人让进来,关好大门。
锁大门到不是要防着什么,而是怕小孩子趁着大人没注意跑出去。
孩子太小还不具备任何的能力,很多事情也不懂,又没有大人陪着,出去即使没遇上什么危险估计也得走丢。
这个和负责不负责关心不关心没有一毛钱关系,完全是年龄决定的。
五六岁以前就是家长带着也得随时盯着牵着,要不然他自己也得跑丢。
在正常生活里就算读了小学,孩子的活动范围也是相当有限的,一般来说也就是家的附近,就像打游戏开图一样,需要时间。
寄读学校被夹在医院和完全学校中间,这是为了孩子们的就医和上学方便,大门外就是主干车道,还是有一些危险性的。
而且学校里面也完全足够所有的孩子活动了,有球场有小花园儿,基本上小朋友大朋友都是被照顾到了的。
学校周边的环境也是相当好的,西边就是颐和园,学校每个季度都会组织孩子们去里面坐船看湖欣赏风景。
学校南面就是着名的蓝靛厂火器营,东南不远是八一学校,那也是一所十二年寄宿制的完全学校,相当有名气和历史。
不过这个时候八一学校还没进行合并,高中部也还没有完善,一般人还进不去。
“礼拜天都是于姨你自己守着大门吗?”边往里面走,张铁军问了于姨一句。
“没有,现在都换上安保的同志了,不用我们守门,”
于姨摆摆手:“现在条件太好了,以前想都不敢这么想,这些孩子遇到你们小两口也是有福气的,将来肯定都能出息。”
“我来之前给于姨打过电话,她特意在这等咱们的。”张凤替于姨解释了一句,要不然怕是安保员那边要挨训。
学校大门进来绕过影壁就是行政楼,就在影壁正后方。
一座前面带着块绿地小花园的三层类工字楼,正面的两端向外展开,大门距离影壁有个三四十米的样子。
整个学校是不允许进汽车的,各种车辆都不可以,几个人步行着穿过小花园来到行政楼。
于姨的办公室就在一楼,这是她自己坚持的,她嫌在楼上不方便。
办公室很简单,一张办公桌,几个文件柜,一个大书架,然后一个接待区,加起来也就是四十平出头,没有休息间。
如果不是建的时候就设计了卫生间,估计于姨连卫生间都不会要,就这每每提起来她还在说浪费。
她们那一代人最反对的事情就是浪费,这和有钱没钱一点关系也没有,是一种刻到骨子里的信念一样的东西。
就像张爸和张妈也是一样的,现在老张家算是有钱的人家了,但是他们仍然很在意这方面的事情,就比如掉了的食物会捡起来吃掉。
进了屋,大家在沙发上坐下来,于小曼手脚麻利的去给张铁军和张凤泡茶。
“小曼,不用泡茶,就白开水,”张凤冲于小曼张了张手:“他不喝茶。”
这里只有最便宜的茉莉花茶,张铁军不喝这个,她也不好直说,干脆就说张铁军不喝茶。
不是不让她们喝好些的茶叶,是她们自己舍不得,张凤给拿来的好茶叶都被于姨换成茉莉花了,余钱给孩子们补到了伙食费里。
现在于姨和于小曼在边算是上班,都是有工资的,而且工资都不低,但是于姨自己的工资基本上都让她花给孩子了。
这是一个相当质朴又纯粹的人。
于小曼的工资还是张凤强制要求她自己存起来不许花的,要不然估计早早晚晚的也是攒不下,哪怕学校现在根本不差这点钱。
按于姨的说法,现在不缺吃不缺穿也不用为钱发愁,留着钱也没啥用。
甚至于姨和于小曼都是住在学校里面的,没要外面的房子,还是张凤感觉这样不行,才强制性的分给了于小曼一套,一直空着的。
对这样的母女俩,真的除了敬佩就是敬佩,反正张铁军感觉自己肯定是做不到。
“凤啊,”坐下来,于姨看了看张凤,深吸了一口气说:“你也别怪姨啰嗦,我对这个事儿是有点反对的。
我觉得这些孩子就够苦了,现在好不容易安稳下来日子好了,刚适应,你说领养出去是不是还得重新适应一遍?
再说去了人家就剩孩子一个人了,那和在这可不一样,到时候孩子和大人是不是能相处得来是不是能适应都不好说,也没法打听。
你说是不是?我总感觉这不一定是好事儿,咱们按你的话来说也不缺钱,这边要啥有啥的。
当然了,你怎么决定姨肯定支持你,想不通我就多想想,我也是挂着孩子,我岁数大了,眼界没有你们宽,有些事情可能看不到。”
“咱家孩子不接受领养。”张凤拿起于姨的手握在手心里,拍了拍:“姨你放心吧,铁军和家里老人也都不支持领养,又不是养不起。”
“姐你说真的呀?”于小曼嗷一嗓子跑了过来,眼巴巴的看着张凤:“是真的不?”
“死孩子,吓我一跳。”于姨拍了于小曼一巴掌:“你倒的水呢?还得现打井啊?”
“真的,咱家孩子不接受领养,现在不,以后也不。”
“那可是太好了,跟你说我心里可难受了都。”于小曼吸了吸鼻子:“我给你烤饼干吃。”
“那你今天来这是?”于姨问了一句,又看了看张铁军。
“这不是说涉及到外国人了嘛,怎么也得过来一趟呗,有话当面说清楚省着他不死心。铁军是陪我来的,正好帮咱们抗抗压力。”
“好孩子,”于姨笑了笑,反握住张凤的手:“到是凭空的给你们添麻烦了,大礼拜的也没休息好,还得跑过来。”
“这话让你说的,这学校是我家的好不?”
“对,你家的,我说错话了。”于姨笑了起来,明显感觉到整个人就轻松了许多:“现在真有三万多孩子啦?”
“有了,”张凤点点头:“到年底估计还能增加一万,至少。咱们国家太大了,不少地方交通也是问题,越往后找的得越慢。”
“你们两口子是真行,姨不如你们。”
“可别这么说,实际上是我们不如你和小曼,咱们条件就不一样,这个不能比,要是我们像你们那个条件肯定做不到和你们一样。”
这话没毛病,确实做不到,不怕说。
“咱们学校现在的极限在哪,于姨你算过没有?”张铁军听这娘俩开始了商业互吹,赶紧打断换了个话题。听着太尴尬了。
学校的极限就是最多能养多少孩子,不是钱的事儿,是住宿生活以及设施方面的问题。
九六年这个时候运营的成本并不高,像京城这边三百多个孩子,一个月也就是二十万就足够用了。
主要是这个时候生活成本本来就低。
同样这样的情况如果放到二十年以后,三百个孩子加上所有成本,一个月没有个一百几十万根本下不来。
“我算过,差不多五百多孩子就满园了,挤一挤六百是一大关。”于小曼说:“我是按照咱们现在的配置算的。”
“那就应该考虑建设分校了,”张铁军对张凤说:“让所有的学校都算一算汇总一下,让设计室开始计划分校吧。”
“你有啥打算?”
“我让秦哥帮我约才让部长了,我打算和他谈一谈,把民政那边的孤儿院和儿童福利院整体都接过来,并到咱们学校里。”
这事儿其实张铁军已经考虑了挺长时间了,最后还是决定要干。
主要是现行的孤儿院和儿童福利院吧,里面有些事情不说大家也都懂,实在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九十年代应该是这些福利机构最黑暗的时候了,各方面都不健全,各种让人忍不住想杀人的操作。不好细说。
当然了,不是说所有的都那样,肯定是有好人的。
而且这里面还不好去查,那就相当于要把这一块得从头捋一遍,得罪多少人不说,这中间的人员和耗费也是相当大的。
干脆不如就直接接过来,还省事儿。
全面接过来以后,再掉过头去查查,那就简单多了,反正有些人张铁军是肯定不可能放过去的。
九六年这个时候,民政部门投资的儿童福利院一共只有七十三所,登记在案的孤儿总数不到一万九千,家庭收养记录不到四千一百个。
在这一万九千个孩子当中,有八千九百人都是病弃儿……为什么数字是整数,这个很难理解。
另外,有记录的还有一千两百多家社会福利机构和敬老院也有养育孤儿和病弃儿,但是并没有具体数字,只有一个概括。
至于像于姨娘俩这种‘黑’园子到底有多少根本就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去了解。这样的人才是收养抚育孤儿的主力。
至于社会上的孤儿病弃儿到底有多少,也从来没有任何官方记录,只是用一句采取社会性抚养和分散寄养一笔代过。
这里面到底是怎么个抚养法,怎么个分散寄养,从来没有任何说法,也没有数据,更没有任何支出账目可以统计。
这就很呵呵了,让张铁军不由得想到了家乡那年年增长已经超出了地域面积的绿化数据。
一表治天下。
“一共差不多有两万多孩子,咱们现在的规模完全接得下,然后马上会开始着手建设一批分校,医院也会增加一个儿童部门。”
龙凤寄读学校的孩子到红星职工医院就医是全免费的,学校这边完全不用考虑医疗支出,这对养育孩子来说是天大的事情。
“如果只有这两万人不用建分校吧?”于小曼眨着大眼睛插了一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