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鸟为什么会飞?
日更八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2章 鸟为什么会飞?,星穹铁道:我在匹诺康尼龙场悟道,日更八千,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简短地通讯结束后,星期一便再次提笔写起了他的专着,此刻,他正在思考《通往秩序的社会控制》这本书的逻辑,而在稍微思索了片刻后他率先以【秩序】、【自由国度】、【同谐】这三个概念作为起点开始梳理这本书的逻辑。
在这本书的扉页,星期一提出了一个观点,即不论人们把【自由国度】看作是事实还是观念,【自由国度】都是各门社会科学的出发点,而【自由国度】也是众生力量不断地更加完善的发展,是众生对外在的或物质自然界和对众生目前能加以控制的内在的或众生本性的最大限度的控制。
在此基础上,也即是说,【自由国度】既是对【必然国度】的改造而独立出来的世界,又是对人类自身的控制。这两个方面互相依赖,一方面,如果不能实现对人类内在本性的控制,人类就难以改造【必然国度】;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对【必然国度】的改造,人类自身也难以生存,也就无所谓【自由国度】了。
而纵观全局,【同谐】、亦或者称之为【社会整体和谐】的主要手段是道德、宗教和法律,而这三种表现形式均是人类社会【秩序】的一部分。
其中,道德是产生于人们在共同实践、共同生活中所抽象概括形成的共同品德,人们依靠着共同的品德来约束自己,约束他人。
宗教是人们基于对某位神只的信仰,遵从神只所行进的命途及相应的教条而产生的秩序。
法律是指人们通过成文立法,以明文的方式写下彼此都愿意遵守的规则而形成的一种秩序,基于自由意志及私人自治的原则,是目前最为主流的秩序。
而在这三种秩序的表现形式中,不同时代里,每一种秩序的表现形式的比重和发挥的作用都各不相同。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这三者是很难分开的,甚至在文明已相当发达的城邦中,人们也常常用同一个词来表达宗教、道德和法律。
后来人们又试图把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等同起来,使道德戒律变成法律,而宗教也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承担了大部分【同谐】的责任。
但是当人类文明进入了近现代以后,人们开始普遍地使用自己的自由意志,通过社会契约等方式建立起了代议制政府,主要依赖政治组织社会,力图通过有秩序和系统地使用强力来调整关系和安排行为,此时,人们最坚持的就是法律的这一方面,即对法律的依赖,而其他控制手段的地位则下降了。
对于这种【秩序】表现形式的演变,在星期一看来,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国家已经取代宗教而居于整个社会生活的主导地位,这是法律秩序成为实现社会整体【同谐】主要手段的最重要原因。随着人类自由意志的逐渐觉醒,世俗国家的建立,法律秩序代替了宗教秩序,成为了全新的社会控制的工具,所有其他社会控制的手段就被视为只能行使从属于法律秩序并在法律秩序确定范围内的纪律性权力。
其二,人类文明的历史显示出一种趋势,要求由受过正规训练和司法官系统地运用国家强力,这些司法官在运用强力时所依据的是一套权威性规则。也就是要求由法律秩序来实现社会控制,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排除个人的武断和专横。另外,发达的经济秩序要求社会控制必须具有确定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宗教等因其易变性和冲突性都不能适应这一需要。
但无论是哪一种【秩序】,在【同谐】的大家族中,未来的【同谐】道路必然是与【秩序】息息相关的。
而在此基础上,星期一再次讨论起人类的【自由国度】中【秩序】的内在逻辑,即纵观【自由国度】中【秩序】的历史,关于【秩序】的构建理论,共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为理性论,它是基于社会契约论衍生而来,在这一理论中,鉴于学者普遍认为【自由国度】中【秩序】的起源于人们的理性,所以,他们依照一定时间和地点的假设来进行评价,并用这些假设的概念来对人们所提出的【秩序】予以衡量。
通常来说,这些假定的价值判断标准包括:不故意侵犯原则、所有权理念、善意行为、安全、约束或限制等五个方面,而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价值尺度。
当然,持有这一类观点的学者们,很快便会因为真正开始在某一地区开始执政而陷入窘境,因为,现实的社会可不会给你那么多的时间来构思理论,而且学者们空想而构建出的【秩序】理论往往与现实世界也不相容,于是,最终这些学者们要么是放弃自己的理论,要么是被民众所淘汰。
在写到这里时,星期一稍微自我反思了一下,毕竟,最近这段时间他刚刚开始莅临匹诺康尼橡木家主一职,虽然在上位前,他始终在批判歌斐木和星期日的【秩序】理论,但是等他真正上位后,才发现治理匹诺康尼这样一个地方,是多么的不容易。
而这个核心的矛盾点就在于,星期一理论中的【永恒秩序】来源于众生自由意志汇聚到一起所构建而成,而当他成为橡木家主后,他发现匹诺康尼的众生并没有运用他们的自由意志,而是像一个机器一样习惯于服从指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