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全民热议转向
财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八章 全民热议转向,被班花绿了之后,校花女神为我痴狂,财神,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三天清晨,“#你接受过社会结构操控吗#”正式登顶热搜。
话题源自天机阁与青创联盟联合发布的匿名讨论计划,最初只是一个看似温和的社会心理话题调查,却在短短三十六小时内引爆网络,成为全民自我质疑与集体性觉醒的窗口。
有人匿名留言:
“我八岁时因为沉默寡言被老师认定为‘不适合表达’,此后每一份学校档案都标注我‘不适合担任学生代表’。”
“我填的志愿前三个都被父亲篡改,说‘按他的选才模型来看,我不适合搞艺术’。”
“我现在才知道,从小到大我的人生,不是我在走,而是别人给我安排的最优路径。”
原本“沈逸辰是否是实验产物”的焦点,开始失焦,继而聚焦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上:
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都曾是“系统安排”的延伸?
这场话题逆流令宗家始料未及。
他们原本以为——“产品”身份是杀招,是舆论风暴,是标签型斩首工具。
但现在,这一标签却被全民共情反噬,变成一种“你说他不是人,那我们也不是”的情绪共鸣。
宗家幕僚急速应对,决定拉回舆论焦点。
当天下午两点,宗家控股的新锐科普直播平台“知象Live”紧急上线特别节目:
《从实验模型到社会人:青年自由认知的边界》
直播主讲人是宗家青策组智囊、“青少行为建模”权威教授唐立恒。
主持人为中立派大V温乔,拥有百万粉丝关注,被公认为“风格温和、擅于引导”的公信代表。
直播一开场,唐立恒便直指主题:
“沈逸辰的确参与过早期实验。他的数据模型被归入中枢实验档案,我们不能否认。”
“但这不代表他是‘不正常人’,而是代表——他是经过模型训练,优化进化的‘特殊案例’。”
主持人微笑点头:“所以……您认为他的行为与一般青年存在‘干预痕迹’?”
唐立恒温和答道:
“是的。你们看——他的决策节奏、他对舆论的预判、他搭建系统的节奏感,都不太‘天然’。这些特征在过去的社会模型实验中,是典型的‘行为强化型反馈曲线’结果。”
直播间弹幕开始被刷屏:
【原来是被‘优化’过的?】
【沈逸辰是不是就是系统里的“正解”?】
【可怕……我是不是一辈子都赢不了这种“实验产物”?】
宗家代表的“潜移默化定性战术”初见成效。
就在此时。
天机阁投放程序启动。
直播后台中断一瞬,紧接着,屏幕角落浮现一条突入弹窗——
【辅助资料更新中,请直播组核查信息合规性】
主持人一怔,还没反应过来,资料窗口已经强行展开。
系统源验证标签:天机阁·数情部公开项目档案库。
内容标题:
《宗家行为模拟实验私档曝光》
简洁的五个大字,底下却是一整页令人头皮发麻的内容:
2007年-2014年,宗家旗下“青策建模组”曾在未成年人数据保护未立法前,连续提取超过1123份青少年行为数据;
部分数据直接来源于心理辅导、教育测评、性格评判、兴趣倾向等“校园模型”项目;
全部数据采集未获授权,无征询家长与本人;
数据最终构建成“S2-A行为性格基因对照模型”,用于预设“未来社会可控结构人群”。
证据截图一一弹出,部分匿名学生代号与“训练等级记录”赫然在列。
唐立恒神色骤变,正要开口解释,主持人温乔忽然面色一僵,耳麦中传来平台运营组暴躁低吼:
“你们到底有没有提前过内容!?”
“对方放的是国家备案历史档案!宗家自己签字的!”
直播间瞬间炸裂。
弹幕疯了:
【什么?!宗家用的是偷来的青少年数据!?】
【一边骂沈逸辰是“产物”,一边自己搞千人实验?】
【全网实名痛骂这波虚伪】
【你们是在玩人,不是在研究人】
……
唐立恒仓皇解释:“这些档案是过时的……而且未曾实际使用——”
主持人脸色一沉:“请问……您还要继续科普吗?”
一分钟后,直播强行终止。
而这场堪称“反控场典范”的直播翻车事件,也迅速登上热搜:
#宗家代表直播翻车#
#偷数据还搞舆论反杀?#
#对不起,沈逸辰才是我们自己人#
……
青创总部会议室内,林紫然狠狠地把水杯砸在桌上:
“神了……沈逸辰,你不是舆论控制者,你是节奏编剧!”
她盯着那张被天机阁提前注入的资料资料列表,一字一句:
“你故意不发声,是因为你知道——他们一定会上直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