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评论爆炸和《新少年报》
梁园筑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六章 评论爆炸和《新少年报》,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梁园筑梦,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甜蜜蜜》男女主演确定,前期筹备也就完成了大半,之后就是演员熟悉剧本和角色,以及专门去购买龚雪在戏中的服装。
这个时期电影厂对一个项目可是非常认真的,为了拍好电影,耗费个大半年或者一年也不是稀奇的事。
除了龚雪要去国际饭店体验生活外,唐国蔷也要找一家工厂体验一番工人生活。
也就在这段时间,《燕京青年报》经过一番预热后,开始正式刊载《送货上门》。
胡为民的名声,早就因为去年的《甜蜜蜜》和《演员》以及今年年初《故事会》上的四篇短篇,响彻整个燕京。
加上前些日子,青年报的预热,大家对胡为民的新作期待非常高。
同样的故事,不同的构建,由三个人写出三篇不一样的故事。
这种形式,在此之前从未出现过。更何况随着胡为民的新作刊载的,还有《送货上门》的小说大纲。只要是青年报的读者,都可以根据大纲创作小说。
据此投递至青年报编辑部的小说,只要通过审核,就能在之后的小说连载板块刊载。
这个活动激发了无数文学爱好者的好奇心。
在胡为民之前,还没有一个出名的作家愿意这样教文学爱好者写作呢。
当他们买了当期报纸后,发现小说延续了胡为民之前的风格,质量还非常高。
不仅如此,小说大纲更是让他们明白作者究竟该如何构建一个作品。
于是乎,文学爱好者的写作热情被激发了出来。
青年报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报刊,当天就收到了大量的信件。
信件内容除了对《送货上门》的评价外,还有对该活动的支持。
“爆了,彻底爆了!”
傅林兴奋地挥舞着拳头,他是真的高兴。
除了《燕京青年报》的传统地区,燕京及周边地区外,还有其他地区邮政及报刊点求购今天发行的报纸。
不止是今天,只要文学爱好者创作练笔活动持续下去,津、冀、鲁的多个大城市的网店都会持续订购青年报。
傅林相信,只要靠着练笔活动彻底打开那几个周边市场,青年报将彻底稳定住两百万份的日销量。如果小说连载板块能持续提供优秀作品,两百三四也不是不可能。
当傅林出去,宣传这个好消息后,编辑部众人先是一阵欢呼,继而又是一阵哀嚎。
欢呼自然是活动成功,报社销量大增。至于哀嚎也很简单,随着活动的火爆,各地寄来的读者来信和稿件也会成比例的增加。
工作量增加了,人没增加。
“同志们,再坚持坚持,大家的努力我和社长都看在眼里,年末的时候,社里也不会辜负大家的付出。”
主编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编辑们也只能加把劲,期望年末能有个不错的收获。
《送货上门》发表第二天,《燕京日报》上就刊登了一篇评论文章《当爱情成为一场精准投喂的恐怖浪漫》。
“在胡为民最新短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对爱情控制的惊悚叙事。当渴望恋爱的女主角,收到爱情包裹后,读者会认为这是一场浪漫的爱情设计。那个从未出现的幕后之人,通过精准的投喂,使得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女性,一步一步堕落,直到她彻底成了某后之人的附属物品。这是可悲的,也是值得大众去警惕的。”
《燕京晚报》:“成熟的爱情是保持自我尊严与个性。”
《妇女报》:“解读城市女青年的孤独与爱情。”
《燕京青年报》:“最危险的包裹,往往打着‘我爱你’的邮戳寄来。”
《文艺报》:“真正的浪漫,或许始于拆开礼物的勇气,终于保留拒绝的权利。”
而针对青年报的练笔活动,评论界的讨论也非常热烈。
《个体的尝试中》指出:“某些主题具有跨越时空的能力,《送货上门》也许不是经典,但它提供了一种可能。青年报的练笔活动据此,使得广大文学爱好者能够通过大纲,进行二次创作,建立了与原作者的对话关系。”
《创作自由的试金石》一文中指出,“限制中的创新更具艺术价值,也更加突显功力,如同诗歌的命题作文。博尔赫斯曾说:作家创造他的先驱。不同作家的重新创作甚至能反向赋予原作新的意义。”
之后两天,青年报陆续刊载了陈建公和查剑英版《送货上门》。
这还不是结束,胡为民听说文学社又有人根据他的大纲创作的短篇被青年报看中。
随着一篇篇练笔作品的问世,针对青年报这次练笔活动的评论也越来越多。
其中褒奖的评论很多,批评的评论同样不少。
批评者认为此次青年报组织的练笔活动是《商业化的重复消耗》:
“若创作沦为流水线的复制,则会消解内核的深刻性,陷入符号的空转。”
也有人认为,“同一内核的作品有可能会被读者强制纳入“优劣排名”,继而忽视艺术表达的独特性。”
还有读者寄来批评信件,“熟悉题材的亲近感可以降低作品的理解门槛,但过度重复会引发审美疲劳。”
外界的批评,一点都没影响到青年报的销量。相反,因为讨论度暴涨,以及对周边市场的开拓,使得青年报销量节节攀升。
现在青年报的销量几乎可以稳定在两百二十万份,超过去年同期十几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