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是最好的教育
岁月静好123456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放手是最好的教育,退休后的每一天,岁月静好123456,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当今这个高度竞争且信息爆炸的社会里,“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了众多家长心中的执念。于是,许多家长在孩子尚年幼,对世界还懵懵懂懂的时候,就急切地为他们铺设起所谓的“成才之路”。不管孩子是否真心喜爱,也不顾孩子的承受能力,一股脑地将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才艺培训班、兴趣辅导班。从优雅的钢琴、灵动的绘画,到充满活力的舞蹈、锻炼口才的演讲班,家长们仿佛坚信,孩子学会的技能越多,未来就越能出类拔萃,在人生的赛道上就能一路领先。
然而,家长们似乎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孩子在学校里正常的学习生活中,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其实,家长只要尽到督促孩子认真学习、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这些基本责任就已足够。
如果孩子恰好对某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比如对数学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思维,对文学有着独特的感悟能力,那么家长全力支持孩子去深入学习,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确实能让孩子在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毕竟多学一点知识和技能,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有益无害的。
但要是孩子对家长所安排的学习内容毫无兴趣,甚至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那么强行逼迫孩子去学习,结果往往是事半功倍。
学习是一个需要孩子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过程,就如同只有饥饿的人主动去寻找食物,才能真正品尝到食物的美味一样,学习也只有在孩子主动渴望知识的情况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正如那句俗语所说,无论多么优秀的老师,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同样,也撬不开紧闭的脑门,强迫之下的学习不仅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还可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在我看来,教育孩子就像是培育花朵,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和生长节奏。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发现并呵护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最近,我在刷抖音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引人深思的小视频。视频中的一位父亲,正侃侃而谈,讲述的正是大家都极为关心的孩子的教育问题。
这位父亲回忆起儿子上高中时的一段经历。那是一次开学到学校报到的日子,父亲敏锐地察觉到儿子的状态似乎不太对劲,儿子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和不安,步伐也显得有些沉重。
出于对儿子的了解和关心,父亲并没有直接指责或质问,而是放缓了脚步,温和地询问儿子:“儿子,你是不是不想去上学呢?”
儿子听到父亲的问话,先是愣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后吞吞吐吐地回答道:“俺爸,去上学也行,不去上也行。”
听到儿子模棱两可的回答,这位父亲心里明白,儿子在上学这件事上可能真的有自己的想法,或许是在学校遇到了什么困扰,又或许是对学习失去了热情。
于是,这位父亲陪着儿子继续往学校走去。在这一路上,他始终默默关注着儿子的情绪变化。只见儿子低着头,双手插在口袋里,脚步缓慢而沉重,脸上写满了难过和低落,原本充满活力的眼神变得黯淡无光,完全没有了往日的朝气。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知道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不能再让儿子在不喜欢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到了学校之后,这位父亲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带着儿子找到了校长。校长的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气氛显得有些严肃。这位父亲表情严肃,语气坚定地对校长说:“校长,我们不上学了,麻烦你把学费退给我们吧!”
在说这话的同时,他还特意留意着儿子的表情。只见儿子原本沮丧的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一丝笑容,眼神中也有了些许光彩,显然是赞同父亲的决定,这让父亲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校长听了这位父亲的话后,感到十分惊讶,不禁扶了扶眼镜,问道:“你家里有几个小孩呢?”
这位父亲如实回答说:“家里就这一个孩子。”
校长听了之后,皱了皱眉头,语重心长地劝说道:“以你家这样的条件,孩子怎么可以不让他上学呢!就算孩子现在不想上学,也得硬逼着他把高中读完呀!毕竟,现在这个社会,没有学历可不行,以后找工作都困难,你要为孩子的未来考虑啊。”
这位父亲耐心地解释道:“校长,我也知道上学的重要性。但是我家孩子不喜欢上学,他的心思根本没放在学习上面,而且对上课有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在这种状态下,就算逼着他在学校,他也只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所以我觉得不如就让他退学,去尝试一些别的事情,说不定能找到适合他的发展方向,激发他的潜力。”
最终,校长在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和这位父亲的想法后,虽然有些无奈,但也理解这位父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还是把学费退给了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