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造反疑云
洪荒封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2章 造反疑云,来到秦朝,只求华夏昌盛,洪荒封魔,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沐羽接到嬴政的紧急传召,不敢有丝毫懈怠,心急如焚地朝着咸阳宫匆匆赶去。一路上,他的脚步急促而沉重,思绪也如同脱缰的野马般狂奔不止。他深知韩信叛乱一事对大秦帝国来说意味着什么。韩信所率领的军队,皆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士,他们对韩信忠心耿耿,战斗力极强。一旦韩信举兵叛乱,必然会在大秦境内掀起一场腥风血雨,百姓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无数生命将在战火中消逝。而且,韩信在军中威望极高,他的一声令下,说不定会有更多的将士出于对他的敬重与信任而追随其后,如此一来,大秦的根基将会受到严重的动摇,多年来辛苦积攒的工业革命成果也可能毁于一旦。再者,此时的大秦虽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国力日益强盛,但国内的局势也因这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而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之中,民心尚未完全稳固,外部又有匈奴等游牧民族虎视眈眈。韩信叛乱的消息一旦传开,极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那些心怀不轨的野心家们或许会认为有机可乘,从而纷纷跳出来兴风作浪,妄图在这乱世之中谋取私利。如此一来,大秦将陷入内忧外患的绝境,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巨大考验。
当沐羽踏入咸阳宫的那一刻,他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只见朝堂之上,众多大臣们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严与镇定,他们纷纷跪倒在地,身体瑟瑟发抖,额头紧贴着冰冷的地面,仿佛这样就能躲避嬴政的怒火。扶苏站在嬴政的身旁,身姿略显僵硬,他的双手紧紧地握成拳头,微微颤抖着,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与不安。他虽然极力想要保持镇定,但在嬴政那盛怒的气场压迫下,连头都不敢抬起,只能默默地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沐羽强忍着内心的紧张与不安,硬着头皮走上前去,恭敬地向嬴政行礼参拜。嬴政的目光如同一把冰冷的利刃,直直地刺向沐羽,那目光中充满了质问与愤怒:“沐羽,你平日里与韩信交往甚密,可知他为何要谋反?”
面对嬴政的质问,沐羽赶忙伏地,诚惶诚恐地回答道:“父皇,儿臣对此事亦是深感震惊与疑惑。韩信将军深受陛下的恩宠与信任,于情于理,都不应有此大逆不道之举。儿臣以为,此事或许背后另有隐情,还望陛下暂息雷霆之怒,先派人查明真相,再做定夺。”
嬴政冷哼一声,那声音犹如寒冬腊月里的凛冽寒风,冰冷刺骨:“哼!无论他有何缘由,谋反乃是大罪,绝不可饶恕!朕定要将他捉拿归案,严惩不贷!”
沐羽心中明白,此刻的局势已经如同紧绷的弓弦,一触即发。他深知韩信的军事才能,若要平定这场叛乱,绝非易事。大秦的军队虽然装备精良,但韩信善于用兵,常常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且韩信所带领的军队同样时装备精良。而且,一旦战争爆发,受苦受难的终究是无辜的百姓。他必须尽快找到韩信谋反的真正原因,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化解这场危机,避免生灵涂炭。
在这紧张的时刻,朝堂之上的大臣们也纷纷回过神来,开始各抒己见,商讨应对之策。有的大臣义愤填膺地主张立刻派遣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平叛,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秦帝国的威严不容侵犯;有的大臣则相对谨慎,建议先派遣一位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的使者前去招安,探清韩信的虚实与内心想法,尽量避免兵戎相见,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时任中书令的丞相李斯迈着沉稳的步伐出列,他的脸上神情凝重,目光深邃而睿智,缓缓说道:“陛下,韩信谋反之事,实在是太过突然,犹如晴空霹雳。臣以为,当下应双管齐下,一面挑选一位能言善道、深得陛下信任之人作为使者,前往韩信军中,许以重利,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若他能迷途知返,可既往不咎;一面迅速集结我大秦的精锐之师,陈兵于叛乱之地的边境,以强大的军威震慑其心。倘若劝降不成,再行征伐之事,如此方可保我大秦万全。”
嬴政微微点头,目光扫视着朝堂上的每一位大臣,似乎在征求众人的意见:“众卿家以为如何?”大臣们纷纷点头称是,表示赞同李斯的提议。
于是,一场紧张而有序的应对叛乱行动迅速在大秦帝国展开。沐羽深知此次叛乱的复杂性与严重性,于是他主动向嬴政请缨,不仅请求担任此次的使者,并且请求随军出征。他心中暗自盘算着,凭借自己对韩信的了解以及来自未来的知识与智慧,或许能够在战场上与韩信一较高下,并且揭开这场叛乱背后隐藏的真相。嬴政凝视着沐羽,目光中透露出一丝犹豫与担忧,毕竟沐羽的身体似乎已经不允许他如此操劳了名,可想到他与韩信的情意后,嬴政纠结了许久,最终还是应允了他的请求,并语重心长地叮嘱他务必小心谨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