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的兔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54章 突兀来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5,锦衣黑明,溜溜的兔子,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贵族观摩团啊,大军反杀了沙俄东扩的‘心’。
只有抄了实权贵族老窝,才能真正影响国策。
陆天明兴致勃勃,撸起袖子大马金刀落座,带俘虏,老子好好审一审这群王八蛋。
然后…
西行最搞笑的一幕出现了,一群人叽叽喳喳,互相指着自己的嘴巴竭力解释,再拍打耳朵表示听不懂…
逐渐排除汉语、蒙语、突厥语、波斯语、斯拉夫语…
全排除了。
罗刹语是斯拉夫语的一支,当下很小众。
陆天明发愁看着他们,没有一个能连起来的桥梁。
岱青不过是在伏尔加河见过这些人他,只懂有限的几个斯拉夫语单词,还是哥萨克的地方语,跟罗刹不一样,无法转述。
成吉思汗一统蒙古的时候,语言就没被统一过,是古蒙语、突厥语的糅合,东西蒙古除了贵族,牧民完全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辽东、漠南蒙古族是元朝本部后裔,他们的语言还算统一,但结合了汉语、藏语之后,也与漠北老家的不一样。
尤其是喇嘛传教后,藏语对漠南的影响比较大,变成了汉藏系蒙语,漠北有喀尔喀蒙语,漠西有卫特拉蒙语,阿尔泰北面还有突厥蒙语。
岱青能听懂巴图说话,巴图也能听懂岱青说话,是他们本身就各自懂三种蒙语。
汉语对巴图是‘外语’,能流利说出来已经非常不错了。
当今天下,百姓嘴边的口语,与官场高度浓缩的书面语是个鸿沟,大明自己的百姓都一堆文盲,让巴图读写需要很长时间,没必要强迫。
陆天明也能大概听懂与藏语结合的蒙语,但在这里没什么卵用,发音好似差别不大,意思却大相径庭。
东亚草原是汉语、藏语、蒙语的混合变种,整个中亚都是突厥、蒙古、波斯、阿拉伯语、乌尔都语的混合变种。
瓦剌本身也有自己的卫特拉语系,很多人还能熟练读写藏语,但那是和硕特、准噶尔两部,北面的土尔扈特、杜尔伯特更习惯突厥蒙古语。
布哈拉、哈萨克、莫卧儿、克里米亚、西伯利亚、阿斯特拉罕的语言听起来音调相似,实则都不一样。
这不是说方言,四百年了,已经定型了,只有贵族懂那么两三门语言。
这种‘乱炖’的语言有个统称,叫阿尔泰语系,突厥语、蒙古语、通古斯语,是三大分支,细分起来60多种。
满族的语言也是结合蒙语、通古斯语出来的,捕鱼儿海的林中百姓部落就是通古斯语。
陆天明脑子回忆了一会,听他们毫无效果的嚷嚷了一顿,被吵烦了,令巴图每人抽十鞭子,先关起来再说。
归治一片地方,果然不是一时之功。
西域急需一个‘秦始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才是首要任务,且需要一个‘桥梁’,直接普及汉语条件不足,制度改革更是差十万八千里。
文化归治是个漫长的过程,陆天明一脑袋乱七八糟,设想了各种办法,没一个能快速实现。
休息一晚,脑袋懵懵的,伸手摸一下额头,体温正常啊。
外面很安静,今天不用奔袭,过河向西扎营即可。
穿衣起床,推开木屋后的窗户,山坡近在咫尺,没有视线,但脑子顿时清醒不少。
这屋子密闭效果太好了,丝毫没有空气流通,太闷。
活动一下手脚,开门来到房前,深吸一口气…
咳咳咳~
呕~
一股刺鼻的血腥味冲脑,差点呛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