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御史中丞王伏之首告探花公玉淳
未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6章 御史中丞王伏之首告探花公玉淳,我那失踪多年的兄长造反成功了,未晏,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皇帝陛下缓缓开口:“此事,确实是朕授意。”
“首次科举,虽前期准备良久,但全在摸索中,不可能万事周全。负责科举的官员虽多,但难保还尚有未能周全处。况且自外而观内,与自内而观,角度不同,发现也不同。所以朕需一人以考生之角度,探查科举流程,是否有错漏处,是否有不顺畅处,是否有不合理处,皆是为往后查漏补缺之用。而关琢光,便是朕选来做此事的人。”
晏琛此言既出,已是最好的解释,旁人纵然讶异,也不敢再有质疑,只连声附和:“陛下虑事周全,陛下圣明。”
当然即便如此,也照旧有人怀疑,关琢光纵有陛下受命是为探科举流程而行事,但难保不会提前知道些内部消息,若是以如今的名次授官,对同科的其他人来说未免不太公平。
然而晏琛后一句话,直接便又堵住了众人之口:“至于关琢光之成绩,虽确实是他自己考出来的,并无任何疑异,但为公允见,也为解众人质疑,他此次成绩可作废,不再授官。”
阿璀看到她阿兄说的话,自然没什么疑义,本来就只是来试试,以她的身份没指望着能做官。
而旁人听到此话,多是事不关己,或是同情惋惜;有知道她身份的,也并不担忧。
反倒是公玉淳,偷偷看过来,惋惜之中对她更多了审视和揣测,还有一丝至今不知其身份的疏离。
事既已至此,后面也没什么该说的了。
晏琛以“遇事并无实证便捕风捉影”的由头申斥了康宁侯与那侍御史两句,罚了两个月俸禄,便算轻轻放过了。
阿璀虽有些为祖父无辜受此质疑感觉不值,恼晏琛不为祖父作主,平白让祖父受此委屈。
但心里也明白,阿兄需要御史说话,若因这一人一时错谏,便大加惩治,那以后朝中渐渐地便再没有能说真话的人了。
好在几日后,晏琛以主持官学试与主官科举之功,为关渡加太傅衔。
只这一个动作,便是告诉众人中书令地位之重不容轻视,也算是侧面给了那些蠢蠢欲动之人警告。
阿璀对此也很满意,当然这便是另话了。
只是当前,原以为这事到这里结束,今日的朝议该进行的继续进行,该退下的也可以退下了。
然而不想,一波不平一波又起。
御史台御史中丞王伏之,首告今科探花公玉淳隐瞒身份欺君罔上,以女子之身冒名参加科举事。
此言既出,满座哗然。
甚至方才发生的事情,在这样一件事情之前,也根本算不上震撼了。
这显然是一件让所有人猝不及防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