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各有选择
爱吃赛螃蟹的乌梨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4章 各有选择,我的三年学徒生涯和二十六个师傅,爱吃赛螃蟹的乌梨笙,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教室里,凝重且满是思索的气息仿若实质,悄然流淌于每一处角落。我眉头轻拧,短暂沉吟后,缓缓起身,道出了心底新萌生出的疑虑:“老师,这几日我反复思忖,有个想法想跟您探讨探讨。您看能不能试着往酸汤里添些酒酿呢?当下有不少网友给出反馈,说咱们的酸汤鱼,鱼肉的质地、口感那是没得说,可就是这酸汤,酸度有些过了,让人不太能招架得住。我琢磨着,酒酿那股子独有的绵甜,恰似一阵柔风,一旦融入酸汤,说不定不仅能巧妙地中和掉些许酸度,还能额外赋予酸汤一种别样的、源自发酵的馥郁香气。如此一来,酸与甜相互交织、碰撞,再与鱼的鲜味彼此烘托,没准儿就能炮制出全新的味觉惊喜,让食客们吃得更加畅快淋漓、心满意足。您觉着这法子可行不?”
老师静静听完,眼中划过一抹思索的幽光,微微颔首,继而开口:“你这想法,够大胆,创新探索的劲头值得称赞。不过嘛,咱这酸汤的风味,那可是在岁月的长河里,历经无数次精心调配、沉淀打磨,才成就的经典韵味,贸然加入新食材,就像往平静湖面投下巨石,激起的变数可不小。真要是感兴趣,你私下里小规模地做做试验倒也无妨。要晓得,众口难调这事儿,在咱这酸汤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就拿地域差异来说,南方的顾客,饮食习惯使然,偏爱甜酸交融的口味,碰上咱这原滋原味的酸汤,可能就觉着酸度有点冲;再看北方顾客,好多人钟情于醇厚浓烈、直击味蕾的酸,对酸汤的任何细微改动,都跟触动了他们的‘味觉敏感区’似的,抵触情绪立马上来。你这酒酿一加,南方朋友或许会欣然接纳,可北方的老饕们,保不齐就直摇头,不认这‘新花样’咯。所以,行事务必谨慎呐。”
聆听完老师的这番剖析,我若有所思地缓缓落座,心底豁然明朗:传统美食的创新改良之旅,恰似在钢丝上跳舞,既要鼓足勇气大胆构思,更要步步为营、审慎求证。唯有充分考量不同顾客千差万别的口味偏好,才有可能于传承的深厚根基之上,孕育出真正助力品牌腾飞的创新之果。环顾四周,同学们也都纷纷陷入沉思,面上神色各异,似都在心底默默掂量着创新与传统之间那微妙且难以拿捏的平衡。
此时,老师微微抬了抬眼镜,目光透过镜片,带着几分期许与谆谆引导之意望向我,语重心长地说道:“这样吧,孩子,倘若你真心执着于改良酸汤,不妨来一场深入基层、探寻最原始深山村落的溯源之行。你要知道,咱们这酸汤的根呐,就深深扎在那些偏远之地,数百年来,代代相传,从未断绝。在那大山深处,每一户质朴的人家,或许都怀揣着酸汤最本真、最纯粹的制作诀窍,靠着祖祖辈辈手把手传下来的手艺,将酸汤最初始的风味悉心守护。你唯有亲身踏入那片深山,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像个求知若渴的学徒一般,细致观察他们如何甄选食材、把控发酵流程、拿捏调味分寸,方能真正领悟酸汤的精髓要义。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成天坐在教室里空想,或者仅凭网络上的只言片语就妄图改良,那无疑是纸上谈兵,远远不够呐。唯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溯源,你才能挖掘到第一手的、最纯正地道的酸汤知识,也才能为后续可能的创新改良铺就坚实的基石。”
我郑重点头,只觉心底仿若有一簇炽热的火苗“腾”地一下被点燃,暗暗立下决心:定要踏上这趟意义非凡的深山探寻之旅,倾尽心力为“黔香源酸汤鱼”的璀璨未来添砖加瓦。再看教室里的其他同学,也都明显深受触动,大家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似都在心底燃起了一股对酸汤溯源探索的澎湃热情之火。
七天的培训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在这段充实而又充满启发的日子里,大家都各自做出了人生的抉择。
培训结束,一部分学员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满满的信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加盟“黔香源酸汤鱼”。他们看中了品牌背后成熟的运营体系、强大的技术支持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店铺在各地红红火火开业,食客络绎不绝的热闹场景,准备大干一场,开启属于自己的餐饮财富之旅。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在仔细斟酌后,面露难色,最终选择放弃。加盟所需的投资费用超出了他们原本的预算,面对现实的经济压力,他们不得不暂时搁置梦想。尽管眼中满是遗憾,但他们也深知创业不能仅凭一腔热血,资金链的稳固是事业起步的关键,于是只能带着些许不舍,另寻他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