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曹操出兵
家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9章 曹操出兵,三国:刘备前脚刚走,我就来青州,家云,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其实,董昭哪里知道。陈炎早就在半年前,就禁止行商把白叠衣运到兖、豫、州三州。只是当时正处夏季炎热季节,这玩意没销量,董昭也没注意到。另外,董昭以为这玩意价格低廉,也表明他不知道市场行情。这玩意在青州稍微便宜,运到豫州来,那可就是说天价。他只是自己消费得起而已。
陈炎能装备得起,是因为有产地货源支持,又是自家作坊所制。曹操没有白叠货源,又没有作坊,想让普通士兵穿上白叠衣,那是不可能的。
曹操点了点头:“只是,这兵该如何出?”显然,曹操已经同意出兵的请求。
荀攸上前:“兵分两路,两军并进,一虚一实。”
“哦,还请公达细说。”
“今我军我渡过黄河,最近的渡河之处便是行军至中牟,北渡黄河到延津,但战报中已说明,延津已为陈炎所据,我军想从这里渡河,已是难上加难。我以为我军可派一军进军中牟,作出渡河姿势,若有机会便北渡黄河,若没有机会,也只能作罢。”
“那另一军呢?”
“行军至河南尹荥阳,从玉门渡过黄河,进入温县。”
“玉门?”曹操皱起眉头来,显然他不大满意荀攸的建议:“从玉门渡河,路程太远了,还不如等到冬季,河水结冰,再踏冰过去。”
许都到荥阳有起码有三百里,渡河到河内温县,再进军酸枣,还有三百里左右,全程六百里左右,前后要行军将近半个月时间。当然,时间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粮道太长,对后面的战事不利。从许都到中牟也差不多三百里,但渡过到延津后,只有二三十里就能到达酸枣。二者一比较,高下立判。
不过,曹操自己很快就提出另外一个方案:“陈炎除了攻酸枣之外,还攻濮阳,两城皆危急,若我只救酸枣,再救濮阳,就算酸枣能解,只怕濮阳亦是难保。我以为,当两路进军,一路进中牟,伺机渡河支援酸枣,另一路进军济阴,支援濮阳,如此才是正道。”
许攸并不急着反驳曹操,而是先提了个问题:“司空以为,陈炎攻酸枣、濮阳,为何不攻河内?”
“并非不攻,而是攻占酸枣和濮阳后,再攻河内。”
荀攸摇了摇头:“非也,而是没必要攻。魏种任河内太守,驻军怀县,此人早年曾得司空举荐,举孝廉而入仕,却于吕布攻兖州时弃城而逃,不过一怯懦之人而已。今司空仍以他为太守,陈炎大军来伐,他只怕会故伎重演,依旧会弃城而逃,届时河内尽入陈炎之手。”
“故陈炎无须攻伐河内,只待拿下酸枣和濮阳后,再恐吓魏种,魏种必畏惧而逃。”
“这……”曹操这下犹豫了。
当年吕布入兖州,各县纷纷投降,曹操曾说,唯有魏种不会背叛他,结果打脸了,魏种弃城而逃。前年初,他攻破河内,捉拿魏种,又重新将魏种任命为河内太守。
之所以这么干,有两个原因,一则彰显自己的仁义,二则迷惑袁绍。然而,去年曹操谋划邺城以失败告终。如今,这魏种仍是河内太守。陈炎大军来伐,声势浩大,魏种再次跑路也不是不可能。
“司空大军进驻中牟,或济阴鄄城一带,皆在陈炎意料之内,陈炎必有防备,唯有另辟蹊径,进军河内,先保河内周全,再以河内为据点,去夺酸枣和濮阳。”
荀攸用了夺字,其隐含的意思是,如果走河内,可能无法及时支援酸枣和濮阳,只能等酸枣和濮阳陷落之后,再出兵夺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