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小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3章 阳辅穴,十四经穴,可乐小新,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告别了路人,我们继续踏上前往南阳的路程,而我对太爷爷的医术更是敬佩不已。
“阳”者,阳气也。在中医理论中,阳气具有温煦、推动、防御等重要作用。阳辅之“阳”,强调了该穴位与阳气的密切关系,意味着其具有激发、补充和调节人体阳气的功能。
“辅”有辅助、辅佐之意。阳辅穴之“辅”,表示其能够辅助阳气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人体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起到积极的支持和调节作用。
从阴阳平衡的角度来看,阳辅穴之“阳”,旨在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当人体阳气不足时,阳辅穴可通过激发阳气,温通经络,驱散寒邪,改善因阳虚导致的各种病症,如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精神萎靡等。而当阳气过盛时,阳辅穴又能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避免阳气过亢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等。
从经络气血运行的角度来理解,足少阳胆经为多气少血之经,阳辅穴作为胆经上的穴位,其气血运行特点与胆经的整体特性相呼应。阳气在经络中的运行需要畅通无阻,一旦阳气郁滞,就会导致气血不畅,引发各种病症。阳辅穴能够疏通胆经的阳气,促进气血的流畅运行,从而消除因气血瘀滞所导致的疼痛、麻木、肿胀等症状。
例如,对于偏头痛,中医认为多与肝胆之气不畅有关。胆经循行于头部两侧,当胆经气血瘀滞时,就容易出现偏头痛。阳辅穴通过调节胆经的阳气,疏通气血,能够有效地缓解偏头痛的症状。
又如,对于下肢痿痹,即下肢肌肉无力、麻木、疼痛等症状,多因经络气血不通所致。阳辅穴位于下肢,通过激发阳气,促进下肢经络气血的运行,为下肢肌肉、筋骨提供充足的阳气和营养物质,从而改善下肢痿痹的症状。
此外,阳辅穴对于热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中医理论中,热病多由外感温热之邪或体内阳气过盛所致。阳辅穴能够调节阳气,使其不过于亢盛,从而达到清热泻火的目的。
阳辅穴的穴名释义揭示了其在调节人体阳气、促进经络气血运行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