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滩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4章 海防崛起:广东水师强军之路,铁血书生之南海风云,跑滩匠,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晚清末年,列强的坚船利炮如阴霾般笼罩着华夏大地,广东海防形势岌岌可危,每一寸海岸线都仿佛在风雨中颤抖。李准在深入调研、反复权衡后,内心的使命感如熊熊烈火般燃烧。在多方的不懈奔走与努力下,他毅然决然地开启了对水师相关设施与人员培养的全面规划,决心为风雨飘摇的大清海防筑起一道坚固的壁垒。
彼时,西江之上,外国兵舰依旧耀武扬威,尚未撤离。然而,令人振奋的是,李准在香港精心订制的 4 艘兵舰已顺利完工,历经波涛汹涌的航程,全部抵达虎门。
当那四艘兵舰如钢铁巨兽般缓缓靠近虎门时,尖锐的汽笛声骤然划破长空,惊起一群栖息在岸边礁石上的海鸟,它们扑腾着翅膀,慌乱地飞向远方。港口的海水被巨大的螺旋桨无情地搅起层层雪白的浪花,好似无数条舞动的白色绸带,在诉说着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百姓们早已听闻消息,纷纷赶到港口,翘首以盼。孩子们在人群中兴奋地钻来钻去,叫嚷着:“看呀,好大的船!” 老人们则微微眯起眼睛,眼中满是对这些新奇事物的惊叹,他们的心底深处,满怀着对大清海防力量得以增强的殷切期待。而士兵们,个个身姿挺拔如松,整齐地排列在港口两侧,手中的长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豪,仿佛在向这些兵舰庄严宣誓,他们将与之一同守护大清的万里海疆。
李准独自伫立在港口的高台上,迎着海风,他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这四艘兵舰上,内心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久久无法平静。这些兵舰,不仅仅是几艘钢铁铸就的庞然大物,更是他多年来对大清海防事业的希望与寄托,是他心中那团不灭的火焰具象化的体现。
兵舰靠岸后,一场庄重而肃穆的命名仪式如期举行。仪式结束的那一刻,李准一刻也未曾耽搁,立刻召集随行的官员和技术精湛的人员,迅速登上了 “江大” 号兵舰。刚一踏上甲板,一股崭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崭新的设备散发着淡淡的机油味。
林国详,这位对兵舰了如指掌的专业人士,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快步走到李准身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军门,您瞧,每艘船上都配备了一门 7 升半、15 倍长的克虏伯新式退管炮,这可是当今世上威力巨大的利器,在海战中,它能如雷霆般给予敌方沉重的打击,让敌人闻风丧胆。同时,还装备了 4 尊马克沁机关枪,凭借其高射速的显着优势,在近距离遭遇敌人突袭时,能迅速织就一张密集的火力网,让敌人无缝可钻。此外,4 门 4 升半克虏边炮,更是进一步拓展了舰艇的火力覆盖范围,使得我们在战场上拥有更广阔的威慑区域。还有那 6 支丹麦产的鲁伯罗机关枪,以及数量充足的步枪和手枪,这些武器的配备,让我们的兵舰在火力上远远超过了外国的小兵舰。而且,您再看,这些兵舰的现代化设备也是一应俱全。那探海灯,在漆黑如墨的海面上,宛如一轮明亮的太阳,能够穿透重重夜幕,为我们照亮前行的方向。还有那无线电设备,十分完善,确保了舰艇之间以及与陆地指挥中心的高效通信,无论相隔多远,都能实现信息的及时互通。”
李准一边认真地聆听着,一边仔细地查看每一处装置,目光中透露出专注与严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角落,他的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如何将这些先进的装备与武器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与此同时,港口的百姓们被这四艘兵舰深深地吸引,他们围在兵舰周围,眼中充满了好奇与惊叹。士兵们则在一旁耐心地维持着秩序,脸上洋溢着微笑,热情地向百姓们讲解关于兵舰的各种知识。一时间,港口上热闹非凡,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一片和谐的景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