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人在地球,操控月球机器人
钟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8章 人在地球,操控月球机器人,考上行星防御岗,领导劝我冷静!,钟甫,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等到知识洪流冲击完成。
陈望立即开始梳理。
首先是地月通信网络。
要在环月轨道部署中继卫星,至少三颗,形成冗余通信链路。
采用激光通讯技术,确保下行速率达到100Gbps。
采用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抗太阳风干扰能力,提升至少10倍。
等等。
陈望拿起手机,查了查资料,2023年,龙国科技大学团队,利用超低损光纤实现了光纤中1002公里点对点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
那是实验室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的世界纪录。
“我这,直接能实现38万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了?”
陈望有些难以置信。
陈望想着,量子纠缠态,不是号称:即便在宇宙两端,都能彼此看到状态吗?
量子通讯,难道不是利用这个特性,做到跨宇宙空间实时通讯,跟《三体》中的智子一样吗?
随着海量知识进入脑海,陈望知道,是自己想多了。
量子纠缠的确可以实现超距状态关联,哪怕是跨宇宙空间都成,但纠缠态的坍缩无法传递有效信息!
至少人类目前科技做不到有效信息传递。
除非哪天,人类掌握了《三体》中,智子维度计算机建造技术,那么,星际实时通讯问题,才是真正解决了
第二,是机器人整体设计。
是一款通用人形机器人,考虑到在月球低重力环境,以及工种特殊性,机器人设计高度为1.7米(deepseek帮我算出来的)。
装配结构伸缩模块,高度可在1.4—1.8米间调节。
最重要的是。
机器人可通过“脑机同步接口”远程操作。
操作员需要穿戴有全身传感器的服装,戴上头盔,就能同步机器人的视野,进行作业。
有点“阿凡达”的意思了。
另外,通过边缘AI自主决策,确保通讯中断时,机器人能够自主执行预设任务。
通过预测操作技术,来消减约2.5秒延迟误差。
类似NASA开发的“time delay pensator”算法。
第三,续航问题。
机器人采用“无线充电”技术。
会在机器人活跃的周围,架设一个巨大的“微波无线充电桩”,跟光伏电站连接,机器人在“微波无线充电桩”内,就不会缺电。
第四,维修问题。
阶段一,往月球上运送大量机器人零部件,需要啥换啥。
阶段二,建立月球3d机器人制造工厂,少啥造啥。
梳理完后。
陈望算是松了口气。
旁的且不说。
光是那机器人的精细度,已经非常接近人类,拿手指来说,甚至可以进行猜拳游戏。
等通讯网络搭建完成,丢几百台机器人到月球上,再雇佣几百人在地球,实现远距离,超低延迟“替身”工作。
唔……
就是这种机器人吧,有点小贵,成本很难降下来。
“宇航员训练,需要数十几年如一日的训练,不计成本的投入。”
“100万一台机器人,相比于送宇航员上月球,几乎跟白送差不多。”
“唔,先提炼机器人主体框架,看看星芒设计公司的实力,能否给我优化出科幻的机器人外型来。”
陈望获得的,是统筹类技术。
并没有给出外观。
其实陈望可以找陆凯明……可是,他一个初创公司,陈望不太相信他实力啊。
除非小作坊用料猛。
时间不早了。
已经凌晨一点多。
陈望提炼了机器人用途、外观设计要求,并且自己做了张草图,就睡下了。
……
凌晨一点多。
内政部门,依旧灯火通明。
他们正在进行一场激烈辩论。
核心议题。
养老。
“怎么可以把养老问题甩给机器人?冰冷的机器人,能捂暖传承几千年的亲情孝道?”
“今天养老甩给机器人,明天生育,抚养小孩甩给机器人……照这么发展下去,全人类社会都要交给机器人,人类是不是灭亡了?”
“要考虑年轻人的实际情况,不走出去赚不到钱,还谈什么养老?谈什么陪伴?”
“可以在养老领域,引入数字人分身啊,通过AI技术,解决陪伴问题。”
“涉及的伦理问题怎么解决?如果人们发现,机器能代替大部分工作,甚至连养老、育儿的工作都能替代,请问,国家还有未来吗?”
“大家别急,政策制定需要深入探讨,寻找最优解,心平气和提意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