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风情,风俗,和风尘
崔破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章 风情,风俗,和风尘,开局手雷炸李二,他竟请我当国师,崔破天,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知道这是什么?”
李蒙捻起些朱红粉末,“硫磺混着丹砂,再加五石散渣滓。令堂服了这'灵药’,咳血之症怕是挨不过冬至。”
话音未落,文士忽然崩溃捶地:“郑氏用五姓联名的通关文牒,借赵郡李氏的商道往朔方运铁!”
走出阴森地牢,李蒙望着朱雀大街上熙攘人群。
觉得这些文人就像提线木偶——线头都拴在“仁义道德”四个字上,轻轻一扯就原形毕露。
无事一身轻,李世民现在又没有让他做什么事,又闲下来了。
忽然,身边驼铃叮当撞进耳膜,他盯着西市方向满载丝绸的商队。
看着一些拉着货物的车队,李蒙才想起来他都没有在长安城的商业地区逛过。
于是他转道走向东市,刚进东市坊门,一股喧嚣扑面而来。
汗臭味混着椒香糊了满脸,李蒙扯开黏在颈后的交领。
路过的拉货马车带起来一片尘土,青石板路缝隙里还是有沙土的,李蒙不由得眯了眯眼。
沉香混着椒兰的奢靡气息,波斯绒毯铺就的廊道两侧,蜀锦庄的贵女们雪青帷帽连成片,活似移动的蘑菇云。
绸缎铺前悬着的蜀锦泛着孔雀翎般的光,掌柜的托着算筹靠在门框上,眼神像极了他常去的奢侈品店柜姐。
李蒙蹲在路牙上啃着胡麻饼,看车马扬起的尘土在光柱里翻涌。
卖糖人的老翁用铜勺勾出凤凰尾羽,和网红拉糖师的动作分毫不差;
当铺二楼支着的幌子写着“质库”二字,霓虹灯似的在风里招摇。
他忽然笑起来,千年前的商业套路,比起直播间的“三二一上链接”要逊色很多。
来到铁匠铺,传来叮当锤音,赤膊匠人正锻打短刀,火星溅到李蒙现代运动鞋上,烫出个芝麻大的焦痕。
“郡王当心!“夏洛闪身挡住飞溅的铁渣,“这淬火用的马尿腥气重。”
李蒙捂着鼻子快步离开,眼里全是失望。
满街的“唐朝特色”看得他太阳穴直跳,除了手工制作的金银玉石的饰品外,其他的东西也就那样吧。
奢侈品倒是真的奢侈,但是一些平常用的东西就很一般,没有什么值得逛的。
“听说了么?平康坊新来了批波斯舞姬……”擦肩而过的闲谈飘入耳中。
李蒙眼睛一亮,转身就往平康坊的方向走,夏洛抱着枪紧跟在后面。
第一次来这里,李蒙随便挑了一个贵族子弟都去的地方——琼霄苑。
琼霄苑的朱漆大门前,两个梳双环髻的侍女盈盈下拜。
马上就有人前来接待,带着他穿过三重月洞门,琵琶声裹着龙涎香漫过回廊。
正厅里,着齐胸襦裙的歌伎正在吟唱不知名的诗,广袖翻飞间露出小臂上金灿灿的莲花钏。
“郡王请看,这是新排的《兰陵王入阵曲》。”鸨母殷勤地把李蒙引至雅座。
金甲舞者刚亮相就惹得李蒙喷酒——那“将军”广袖博带,挥剑如抡擀面杖,面具下分明是个文弱书生。
席间忽然喧哗,有喝醉的人想请舞姬一起喝一点,声音吵得很大。
乐伎吓得连退三步,怀中箜篌撞上鎏金灯台。
嗡鸣声里鸨母急道:“使不得!上月刘御史家公子掷玉,害我们雪娘禁足半月!咱这里不是南曲那腌臜之地,切莫胡闹!“
只见十二乐伎,抱着曲颈琵琶鱼贯而出,齐胸襦裙外罩着半臂纱衣,比现代汉服爱好者还保守三分。
“就这?”李蒙感觉自己好像被骗了,本以为能见识大唐风月。
欣赏不来什么舞蹈,李蒙知道自己没有那方面的细菌,啊呸,艺术细胞。
不过曲子倒是还能听一听的,正好可以下酒。
没有多久,李蒙就瘫在青瓷酒壶堆里。
看台上翻飞的披帛仿佛无数条白绫,他嘴里开始嘟囔着:“说好的胡旋舞呢?美人劝酒呢?风情,风俗,和风尘都对不上号啊!“
仰头灌下第十八杯酒,李蒙已经醉眼朦胧间了。
他躺在软榻上乱喊道:“青海长云暗雪山……不破楼兰终不还……”
“好诗!“不知谁先喝彩,满堂文人突然围来。
李蒙好像被鼓励到了,起身接着又喊道:“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然后就扑通一声,又倒了下去,这次没了动静。
夏洛连忙带着迷迷糊糊的李蒙回家,长安城又多了件“冯翊郡王醉酒成诗”的谈资。
马车驶过崇仁坊时,教坊司的抄诗婢女正翻过后墙,怀中揣着沾酒渍的诗笺,朝着荥阳郑氏的别院疾奔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