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艺术创作的挑战
梁语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章 艺术创作的挑战,穿越四合院:系统带我闯天下,梁语晨,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大姐拿着药,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她紧紧拉着苏尘的手,感激地说:“多亏了你一直宣传,苏尘。要不然我还在家里瞎琢磨,指不定把小病拖成大病呢。”
在苏尘的不懈努力下,四合院的居民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社区的医疗室也变得热闹非凡,每天都有人进进出出。有来咨询养生方法的,有带着孩子做体检的,还有专门来感谢医生和苏尘的。
大家纷纷夸赞:“苏尘这孩子,真是为咱们社区办了一件大实事!”
苏尘听到这些赞扬,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之前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他深知,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四合院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健康、美好。
苏尘踏入艺术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在这段日子里,凭借着自身独特的艺术感知和扎实的绘画功底,他渐渐在这个圈子里崭露头角,开始有了些小小的名气。虽说还没达到那种众人皆知的程度,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他已然是一颗颇具潜力的新星了。
就在他平稳前行,继续在艺术创作之路上摸索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任务找上了门来。这个任务的主题是四合院,要求他创作一幅大型画作,而且这幅画将会用于一个极为重要的场合展览,承载着诸多期望与关注。对于苏尘而言,刚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那心情就如同坐过山车一般,先是极度的兴奋,仿佛天上真的掉下了一个金馅饼,正巧砸在了自己头上。这可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呀,一旦成功,自己在艺术圈的知名度必定会大幅提升,说不定就能一举跻身到更受瞩目的层次了。
可兴奋劲儿还没过去,随之而来的压力便如排山倒海般压了过来。毕竟,四合院这个主题看似普通常见,可要想把它通过一幅画作完美呈现出来,绝非易事。四合院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那独特的建筑风格、生活气息以及岁月留下的痕迹,每一处细节都需要精心雕琢,稍有不慎,就可能让整个作品变得平淡无奇,甚至沦为失败之作。
苏尘接到任务后,一刻都没耽搁,当即就来到了一处极具代表性的四合院。一进入那四合院的大门,他就像是被注入了无限的活力,脚步迈得又急又快,在四合院的各个角落穿梭起来。他的眼睛瞪得溜圆,目光所及之处,不放过任何一个旮旯拐角。从四合院的大门开始,那朱红色的门板,上面有着些许斑驳的痕迹,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岁月;再到院子里的石板路,每一块石板都有着独特的纹理,有的地方微微有些凹陷,那是多年来人们踩踏留下的印记;还有那四合院的房屋,青灰色的瓦片层层叠叠,屋檐下的木雕精致却又透着岁月的沧桑,苏尘都一一仔细观察着。
他试图把这四合院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深深地刻在脑子里,就好像要把眼前的一切都用大脑中的相机拍摄下来,存储在记忆深处,以便日后能在画布上完美重现。他一边走,一边在心里默默构思着画面的布局,想象着该如何将这些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既能展现出四合院整体的风貌,又能凸显出那些让人回味无穷的细节之处。
一开始,苏尘的创作灵感就如同决堤的江水,滔滔不绝地涌了出来。他的脑袋里像是在放一场绚丽多彩的烟花秀,各种奇妙的想法噼里啪啦地往外冒。他琢磨着,四合院给人的感觉是那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有着浓浓的热闹劲儿,同时又透着温馨,就好像这里的每一寸空间都承载着家的味道。所以,他想着要用那种浓烈得能燃烧起来的色彩,比如用大片热烈的红色来表现院子里挂着的红灯笼,寓意着喜庆与团圆;用暖黄色来描绘阳光洒在墙壁上的那种柔和温暖,彰显出四合院的温馨氛围;再用生机勃勃的绿色去勾勒院子里的花草树木,展现出这里的盎然生机。
而且,他还打算用那种细得跟头发丝儿似的笔触,去刻画屋檐下头那些岁月留下的道道痕迹。那些痕迹,有的是雨水冲刷后的印记,有的是岁月侵蚀后的斑驳,每一道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他想要通过细腻的笔触,把这些故事一丝不差地描绘清楚,让观赏画作的人仿佛能透过画面,触摸到四合院那历经风雨的过往。
想到这儿,苏尘兴奋得手都开始哆嗦起来,他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就像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士,急切地渴望在那大白画布上开始肆意挥洒,把心里头满得快要溢出来的激情与想法都释放出来,那劲头,真就好似要把心里头的火都给喷出来,让画布也跟着燃烧起来一般。
然而,艺术创作这条路,向来都是充满坎坷与变数的。随着苏尘越画越深,原本顺畅无比的创作过程,渐渐变得磕磕绊绊起来。他发现自己那原本满得要溢出来的灵感,这会儿就跟沙漠里的泉水似的,眼看着就要枯竭了。一开始在他脑袋里清清楚楚的画面,此刻变得模糊得就像隔了一层雾,无论他怎么努力地去回想,怎么使劲儿地去想象,都没办法让那些画面再次清晰起来。
原本想好的色彩搭配,现在看着却觉得有些突兀,那种浓烈的色彩组合,似乎并没有达到他预期中展现四合院韵味的效果,反而显得有些过于张扬和刻意了;而那些原本打算用来细致描绘细节的发丝般的笔触,此刻在画布上也变得有些杂乱无章,失去了最初想要表达的那种精致感。
不管他怎么绞尽脑汁,试图去重新找回灵感,去调整画面的布局和表现手法,都找不着那个能让这作品一下子活起来、亮起来的关键玩意儿。他一会儿站在画布前,皱着眉头,紧盯着画面,试图从已经画好的部分中找到突破口;一会儿又在画室里来回踱步,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像是在和自己的灵感对话,可那灵感却像是故意躲着他,怎么都不肯现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