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幽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7章 铜潮铸史:双脉归一的机械谕令,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莲池幽月,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将军看天上!\"亲兵嘶吼着指向云层。平安抬头看见终生难忘的景象:铅云被某种力量撕开圆形缺口,七具铜棺正在太空轨道排列成北斗七星。朱棣的北斗剑突然脱手飞向天际,剑身镶嵌的宝石与铜棺产生能量链接,在地面投射出直径十里的孝陵地宫全息图。

最恐怖的是地宫影像里清晰可见——沈书瑶正抱着朱盘烒站在马皇后机械体前,孩子的手按在金指甲上。随着这个动作,灵璧战场所有金属兵器突然调转方向,统一指向南京。

五月二十五日,长江水战。盛庸的战船在铜绿色江水中剧烈摇晃。《明实录》所谓的\"江沸异象\"实为机械觉醒:每滴江水都含着纳米级传动装置,将船桨分解重组为《祖训录》铜版。当燕军水师出现在下游时,南军惊恐地发现对方战船竟是由孝陵铜棺材料铸造。

\"放火龙出水!\"随着盛庸令下,三十支原始火箭呼啸而出。这些本该焚毁敌舰的武器却在半空解体,燃烧的火药组成了朱棣与朱权少年时在凤阳练武的画面。更骇人的是,画面里两位藩王练习的剑招,此刻正通过量子纠缠实时控制着长江水流的金属化进程。

陈晖突然指着自己胸口惨叫。他铠甲下藏着的建文密旨正在融化,重新凝固成宁王府的乐律密码。当第一艘燕军战船接舷时,甲板碰撞激发的声波竟与密码共振,将方圆十里的江水瞬间凝结为青铜巨碑——碑文正是朱元璋亲笔《谕燕王敕》的原始版本。

五月二十八日,朱权在宗人府地牢突然睁眼。七重镣铐同时崩裂,碎铁屑在空中组成北平机关城的微缩模型。这位被囚禁的宁王此刻终于明白,马皇后植入他囟门的装置,实则是控制机械大明的生物芯片。

\"王爷!\"张玉浑身是血冲进燕王军帐。他撕开战袍露出胸腔——这个本该在去年东昌之战阵亡的名将,心脏竟是由《永乐大典》铜活字拼成。朱棣的指尖抚过那些文字,活字立刻重组为南京城防图,图中武库位置标注着\"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密藏\"。

与此同时,孝陵地宫里的沈书瑶正经历着最残酷的融合。朱盘烒的脊柱与浑天仪核心咬合时,她现代人的记忆如洪水般涌入大明量子网络。最痛苦的时刻,她看见自己二十一世纪实验室的同事,正通过时空裂缝向马皇后的机械体传输数据。

六月一日,黎明前的灵璧战场如同鬼域。《明实录》记载的\"俘获十余万众\"背后,是平安亲眼目睹的机械炼狱:被俘南军的太阳穴都伸出铜线,接入地下庞大的神经网络。朱棣踩着由《削藩诏》熔铸的台阶走上高台时,所有俘虏突然集体背诵《皇明祖训》\"藩王掌兵\"条款。

最震撼的一幕在辰时发生。朱权骑着机械战马自南京方向奔来,身后跟着本该被囚禁的沈书瑶与朱盘烒。当宁王举起右臂时,他掌心浮现的正是朱元璋传位密诏的量子签名——这个在《明实录》中被销毁的证据,此刻通过机械大明网络向所有藩王同步广播。

\"四哥,该结束了。\"朱权的声音带着电子混响。燕王与宁王的兵器在空中相撞,火花中迸发的不是铁屑,而是建文朝所有《削藩诏》的原始文本。这些文字在燃烧中重组为新的年号——永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江湖男儿

阳子下

马头墙映世清徽

慈莲笙

官场:重生后我权势滔天

血染军刀

迷雾求生:以异化术升格诡异之神

陈某是魔王

猎人不玩猎枪,改当起雇佣兵了!

送你走

官场,我能听见别人的心声

九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