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幽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章 凯旋荣归,风云初起,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莲池幽月,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暖煦的日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京城,像是为这座饱经战乱的城邑披上一层熠熠生辉的金缕衣。沈书瑶、宁王与沈书禹率领着凯旋的队伍,威风凛凛地踏入城门。百姓们如汹涌的潮水般涌上街头,欢呼声震耳欲聋,那声音仿佛要冲破云霄,将长久以来积压在心底的喜悦尽情释放。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老泪纵横,声音颤抖着感慨:“这些年战火纷飞,日子苦不堪言呐。如今他们凯旋而归,往后的日子可有盼头了!”一旁的热血青年挥舞着手臂,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高声呼喊:“是啊,有他们在,国家肯定能越来越强盛,咱们也能过上好日子!”一波又一波的声浪直直撞进沈书瑶耳中,她的心也随之激动地怦怦直跳。

沈书瑶骑在高大的白色骏马上,身姿挺拔如松,月白色锦缎长袍随风轻轻飘动,袖口与领口绣着的精致云纹,恰似灵动的游龙,在日光下若隐若现。淡蓝色丝绦系于纤细腰间,温润的玉佩随着骏马的步伐轻轻晃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那道从眼角蜿蜒至嘴角的长疤,虽显得有些可怖,却成为她无畏过往的独特勋章。她的眼神中透着无畏与坚毅,目光扫过欢呼的人群时,又满是温柔的守护之意,恰似春日暖阳,暖人心扉。

她抬眼望去,道路两旁身着补服的官员们整齐伫立,文东武西,品秩井然。文官从一品仙鹤补服到九品鹌鹑补服,武官从一品麒麟补服至九品海马补服,每个人的神情各异。其中一位年轻的文官,眼中满是羡慕与钦佩,小声对身旁的同僚赞叹道:“他们可真是咱们朝廷的中流砥柱啊,此番归来,朝堂局势怕是要改天换地了。”而一位资历颇深的大臣,却暗自攥紧了拳头,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冷哼一声,心中暗道:“哼,就等着瞧吧,看他们能得意多久。”还有些中立的大臣,神色平静如水,只是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心中默默盘算着朝堂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他们神色庄重,眼中满是敬畏,那敬畏的目光让沈书瑶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她暗自发誓,定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街边楼阁飞檐斗拱,朱红立柱与青灰瓦片相互映衬,宛如一幅古朴典雅的水墨画。红色绸缎烈烈作响,翻卷出胜利的姿态,仿佛在诉说着这段波澜壮阔的征程。孩子们嬉笑奔跑,手中挥舞的小旗帜上的赞美之词被阳光镀上金边,那闪耀的光芒刺痛了沈书瑶的双眼,却也暖了她的心。妇女们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这一幕深深印刻在沈书瑶的视网膜上,让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最美好的回报。

宁王紧随其后,身着绣着栩栩如生蟒纹的曳撒,头戴乌纱翼善冠,举手投足间尽显王者风范。他的目光始终紧紧追随着沈书瑶,眼神里满是深情与骄傲,望着她的侧脸,心中柔情四溢,暗自呢喃:有她在身边,再艰难的路也能坚定地走下去。

沈书禹身着飞鱼服,飞鱼绣工精细,线条仿若游动,仿佛下一秒就要破壁而出。腰佩的绣春刀,刀柄宝石散发着冷冽光芒,他目光如炬,警惕地扫视四周,那锐利的眼神好似能看穿一切潜藏的危险,手不自觉地按在刀柄上,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暗处,灵鹫一袭黑色夜行衣,只露出锐利的双眼,紧紧跟随沈书瑶,像隐匿于暗夜的守护者。他的呼吸平稳而低沉,嗅着空气中的气息,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便能立刻飞身而出,护沈书瑶周全。

三人来到皇宫,巍峨的午门红墙黄瓦,气势磅礴,宛如一座不可逾越的巍峨高山,尽显皇家威严。汉白玉台阶上精美的龙凤雕刻闪耀着威严光芒,沈书瑶轻轻伸手触摸那冰冷的雕刻,指尖摩挲间,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沧桑与厚重。走进大殿,檀香袅袅,那醇厚的香气萦绕在每一寸空气中,沈书瑶深吸一口气,香气带着丝丝暖意,却也无法驱散她心中面对皇权的敬畏与紧张。

皇帝身着明黄色龙袍,九条金龙仿佛要挣脱丝线束缚,腾空而起,阳光洒在龙袍上,金龙鳞片熠熠生辉,刺得人睁不开眼。他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威严,可当目光扫过宁王等人时,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这些年,朝堂局势波谲云诡,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他虽贵为天子,却也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今日宁王等人凯旋,他既欣慰又担忧,欣慰的是国家有如此栋梁之才,可担忧的是他们功高震主,会打破朝堂现有的微妙平衡,而平衡一旦被打破,他的皇权势必受到影响。

三人整齐跪地,行三跪九叩大礼,每一次叩首,都带着庄重与感恩,额头触地的瞬间,沈书瑶心中满是虔诚,默默发誓要为这天下百姓尽忠。

“你们三人,为朕和这天下立了大功!”皇帝的声音洪亮,在空旷的大殿前久久回荡,那声音震得沈书瑶耳鼓生疼。

沈书瑶、宁王和沈书禹立刻跪地谢恩。

“沈书瑶,你一介女流,却有如此胆识和智慧,实乃我朝之幸。朕封你为一品护国医女,今后宫中太医皆由你统领。”皇帝说道。

沈书瑶心中一喜,眼中闪烁着光芒,激动得声音都微微颤抖:“臣女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她抬头望向皇帝,脸上满是坚定的神情。此时,一位站在角落里的太医,眼中闪过一丝嫉妒,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冷笑,与身旁的太医眼神交汇,两人心照不宣地轻轻点了点头,开始暗自交头接耳,眼神闪烁,谋划着如何给沈书瑶使绊子。

原来,这几个太医平日里仗着资历在太医院散漫惯了,不学无术还排挤新人。这次沈书瑶一来就被委以重任,让他们心生不满。更关键的是,他们早已被朝中一位权贵收买,那位权贵担心沈书瑶得势后会对自己不利,便指使这些太医寻机陷害她,承诺事成之后必有重赏。几人聚在太医院的偏房里,为首的太医阴恻恻地说:“这沈书瑶一来就想整顿咱们,还被封了一品护国医女,咱们的好日子怕是要到头了。上头交代了,得想个法子,让她知道太医院可不是她能随便撒野的地方。”另一个太医眼珠子一转,凑上前道:“我听说下个月太后要举办寿宴,到时候肯定要太医院准备滋补的方子和药材。咱们就在这上面动手脚,将那几味关键药材换成看似相似实则药性大相径庭的,再在药量上稍作手脚,让她开的方子出问题。到时候治不好太后的病,她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保不住这官位。”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是,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沈书瑶跌落云端的狼狈模样。

“宁王,你智勇双全,此次平乱,功不可没。朕赏赐你黄金千两,绸缎百匹。”皇帝接着说道。

宁王跪地谢恩,心中虽满是感激,但想到朝堂局势复杂,推行改革困难重重,一丝忧虑悄然爬上心头:“儿臣不过是尽了臣子的本分,多谢父皇赏赐。”他下意识看向沈书瑶,那眼神仿佛在汲取力量,而沈书瑶也回以坚定的目光,传递着无声的支持,恰似冬日里的一团火,温暖而坚定。

宁王自幼便被卷入残酷的夺嫡之争,在众多皇子中,他虽不是最受宠的,却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卓越的才能。为了在争斗中保全自己和身边的人,他不得不学会隐忍和谋划,在权谋的漩涡中艰难前行。那些年,他眼睁睁看着兄弟之间为了皇位不择手段,人性的丑恶在权力的诱惑下暴露无遗,这也让他深知权力的重量和责任,暗自发誓若有机会掌权,一定要改变这个腐朽的朝堂,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

“沈书禹,你身为顺天府尹,为官清廉,屡破奇案。此次更是深入敌营,获取关键情报,朕晋升你为刑部尚书,望你日后继续为朝廷效力。”皇帝看向沈书禹,眼神中充满期待。

沈书禹激动不已,叩首道:“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沈书禹出身贫寒,自幼便目睹了民间百姓受贪官污吏和权贵欺压的惨状。他的父母曾被当地的恶霸陷害,含冤而死,这让他从小就对不公和罪恶充满了痛恨。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才华,他踏入仕途,立志要为百姓伸冤,让正义得以伸张,这份信念如同磐石,从未动摇。

封赏完毕,众人陆续退出朝堂,宁王趁着众人忙碌,寻了个空当,避开众人,悄悄来到沈书瑶身旁。春日御花园繁花似锦,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蜿蜒的石子路两旁种满奇花异草,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蝴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馥郁的花香弥漫在空中,沈书瑶深吸一口气,那甜美的花香瞬间沁入心肺,仿佛所有的疲惫都被一扫而空。宁王轻轻握住沈书瑶的手,那温热的触感让沈书瑶心头一颤,他深情地说道:“书瑶,有你在我身边,真好。无论未来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一起面对。”说着,一阵微风拂过,一片花瓣轻轻落在沈书瑶的肩头,宁王微微抬手,轻轻为沈书瑶拂去肩头花瓣,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对待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沈书瑶微微低头浅笑,脸颊微微泛红,轻声说道:“嗯,我会一直在你身边,不管遇到什么,我们都不分开。”两人相视而笑,春日暖阳洒在身上,暖融融的,映出一片温馨,时光仿佛在这一刻静止。灵鹫隐匿在花丛后的太湖石旁,警惕地观察四周,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耳朵听着周围的风吹草动,守护着这份宁静与美好。

沈书瑶的伤疤源自幼时。她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父母皆是声名远扬的医者。在她五岁那年,一伙流窜的山匪为了索要能治愈重伤的奇药,血洗了她的家。小小的沈书瑶躲在柴房,却还是被发现。山匪头目手持利刃,寒光一闪,本想一刀结果了她,沈书瑶惊恐地瞪大双眼,本能地抬手去挡,那锋利的刀刃划过她的脸颊,留下了这道触目惊心的疤痕。好在后来她被路过的医仙谷谷主所救,谷主将她带回医仙谷,不仅悉心治疗她的伤口,还传授她医术。这段悲惨的经历没有击垮沈书瑶,反而让她更加珍视生命,立志用医术济世救人,这份信念如同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这时,沈书禹笑着走来:“王爷,书瑶,今日我们不妨去醉仙楼一聚,好好庆祝一番。”

宁王和沈书瑶欣然同意。

醉仙楼是京城最有名的酒楼,二层歇山顶建筑,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宛如一座华丽的宫殿。酒楼门窗雕刻精美花鸟鱼虫图案,栩栩如生,好似下一秒就要振翅飞翔或破土而出。店内壁画描绘着山川河流、亭台楼阁,仿佛将整个大自然融入其中,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红木桌椅散发着淡淡的木香,沈书瑶伸手抚摸着桌面,感受着木材的纹理,心中涌起一股宁静之感。桌上摆满珍馐美馔,香气四溢,引得人垂涎欲滴,她轻轻尝了一口菜肴,那鲜美的味道在舌尖散开,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美好。

三人围坐一桌,举杯欢庆。

“这一杯,敬我们的胜利!”宁王举起酒杯,目光坚定,然而一想到推行土地改革一事,心中五味杂陈,笑容中也隐隐透出一丝忧虑,仿佛那片乌云始终笼罩在心头。此时,沈书瑶似乎察觉到了宁王的心思,轻轻碰了碰他的酒杯,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别担心,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成功。”宁王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一抹温暖的笑容,点了点头,那笑容里满是对沈书瑶的信任与依赖。

沈书瑶和沈书禹也举起酒杯,一饮而尽,酒水顺着喉咙流下,带着一丝辛辣,却也让人感到畅快淋漓。

酒过三巡,宁王脸上泛起微微红晕,兴致颇高,回忆起平乱时沈书瑶的果敢聪慧,不禁又赞了几句。沈书瑶浅笑回应,眼中满是温柔,那眼神仿佛在诉说着他们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此时窗外天色渐暗,街灯陆续亮起,光影摇曳,那昏黄的灯光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宛如一幅静谧的剪影画。酒楼内热闹依旧,宾客们推杯换盏,欢声笑语不断,那嘈杂的声音充斥在耳边,却也为这喜庆的氛围增添了几分烟火气。灵鹫隐匿在酒楼屋顶,透过瓦片缝隙,密切关注着沈书瑶的一举一动,一旦有异常,便能立刻飞身而下,护她周全。

皇宫深处,那间密室的石门悄然无声地滑开,一个身形佝偻的人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手中提着一盏灯笼,昏黄的灯光在密室中摇曳不定,将他的影子拉得又长又扭曲,仿佛来自地狱的鬼魅。密室中弥漫着一股陈旧腐朽的气息,那人忍不住皱了皱鼻子,那股恶臭好似要钻进他的五脏六腑,让人作呕。四周墙壁上挂着的黑色幔帐随着来人的走动微微飘动,更添几分阴森恐怖的氛围。密室的角落里,摆放着一些陈旧的刑具,上面的铁锈仿佛是岁月的痕迹,又像是无数冤魂的血泪,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墙壁上还刻着一些诡异的符号,似是某种古老的诅咒,又像是黑暗力量的象征,暗示着黑袍人的邪恶与阴谋。

“陛下,宁王和沈书瑶等人已经凯旋,皇帝对他们进行了重赏。”来人低着头,声音颤抖,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烁着诡异的光。他深知密室中的陛下手段莫测,平日里在宫中行事虽有几分狐假虎威,但面对这位陛下,心中满是畏惧,双腿忍不住微微颤抖,仿佛随时都会瘫倒在地。

黑袍人坐在密室的阴影中,身形隐没在黑暗里,只有一双眼睛在幽暗中闪烁着冰冷的光,恰似寒夜中的狼眼,让人不寒而栗。听到汇报,黑袍人冷哼一声,声音冰冷:“哼,这才只是开始。他们以为解决了宁王和‘暗影’,就能高枕无忧了吗?太天真了!”黑袍下的双手紧握成拳,关节泛白,心中涌起无尽的不甘与怨恨,在寂静的密室中,甚至能听到指节摩擦的细微声响。他脑海中浮现出多年前,自己在争夺皇位时,被兄弟联合朝中势力打压,险些命丧黄泉的场景,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那时的他,孤立无援,只能在暗中蛰伏,等待时机反击。正因这段经历,他对权力极度敏感,如今宁王势力渐大,朝堂风向有所转变,他怎能不警惕,那警惕之心如同绷紧的弦,一触即发。

来人不敢出声,静静地等待着黑袍人的命令,身体微微颤抖,手中灯笼也跟着轻轻晃动,洒下的光影在四周墙壁上晃荡,如同鬼魅一般。他明白,陛下此番言语,意味着朝堂又将掀起一阵血雨腥风,而自己不过是这风暴中的一片落叶,生死难料。

“密切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莫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但凡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来报。找机会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莫要让他们太过得意。”黑袍人冷冷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寒光,那寒光仿佛能穿透黑暗,直击人心,让人不寒而栗。

“是,陛下。小的定当万死不辞!”来人领命而去,脚步匆忙,带起一阵微风,吹得烛光剧烈晃动,墙上的影子也随之狂乱舞动,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动荡。他清楚,此次任务艰巨,稍有差池,自己的性命怕是难保,心中满是忐忑与恐惧。

日子一天天过去,沈书瑶开始着手整顿太医院。太医院三进院落,古朴典雅,灰瓦白墙,飞檐斗拱,宛如一座宁静的世外桃源。后进房间昏暗潮湿,药柜上积着厚厚的灰尘,沈书瑶伸手一抹,那灰尘便沾满了手指,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陈旧与腐朽。药材摆放杂乱无章,一些珍贵药材因保存不当已经开始发霉变质,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让人皱眉。太医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论着无关紧要的琐事,对医术的钻研似乎早已抛之脑后,整个太医院弥漫着一股懒散的气息。灵鹫隐匿在太医院角落的阴影中,像一只潜伏的猎豹,暗中观察着一切,眼睛紧紧盯着那些太医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沈书瑶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一切。她召集太医们,严肃地说道:“从今日起,太医院将进行全面整顿。所有人都要各司其职,不得懈怠。”她的声音坚定有力,在房间里回荡,如同洪钟鸣响,震人心魄。

一位年逾古稀的太医,胡须花白,穿着一袭陈旧的青色医袍,袍角处还打着补丁,他站出来,脸上带着几分不满与疑惑,拱手说道:“沈姑娘,太医院自有一套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你这样贸然整顿,恐怕有违祖制,不妥吧?”这位太医出身医学世家,从太医院的学徒做起,一路熬到如今的位置,他站出来,脸上带着几分不满与疑惑,拱手说道:“沈姑娘,太医院自有一套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你这样贸然整顿,恐怕有违祖制,不妥吧?”这位太医出身医学世家,从太医院的学徒做起,一路熬到如今的位置,对太医院的旧规有着深深的执念。他虽行事保守,但也曾凭借精湛医术,在疫病横行时救过许多人的性命,赢得过百姓的赞誉。他的双手微微颤抖,眼中满是固执,仿佛在坚守着最后的阵地。

沈书瑶看着他,神色坚定,和声说道:“太医大人,规矩虽是祖宗所定,但时代在变,如今太医院的现状大家有目共睹。若不做出改变,如何能为皇室和百姓治病救人?祖宗定下规矩,本意也是为了治病救人,如今这般乱象,怕是有违祖宗初衷。”她目光诚恳地扫过众太医,试图说服他们,那眼神中满是真诚与期待。

其他太医们听了,纷纷交头接耳,有的微微点头表示赞同,觉得沈书瑶所言在理,太医院确实需要革新;有的面露犹豫之色,既觉得现状不佳,又担忧改变会带来未知风险。那位年长的太医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暗自摇头,心中仍保留着自己的看法。而那几个心怀不轨的太医,仍在暗处偷偷谋划着他们的阴谋,时不时用阴冷的目光看向沈书瑶,仿佛在等待着最佳时机给予她致命一击。

沈书瑶开始制定新的规章制度,规范药材的采购、储存和使用流程。她亲自挑选药材,手指摩挲药材,闻着气味辨别优劣。她还组织太医们进行医术交流和培训,邀请民间的名医前来传授经验。在交流会上,民间名医展示独特针灸手法,引得太医们纷纷围观学习,沈书瑶也在一旁认真记录要点。

在她的努力下,太医院逐渐焕然一新。药材摆放整齐,环境干净整洁,药柜擦拭得一尘不染,散发着淡淡的药香。太医们的医术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待病人更加认真负责,整个太医院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氛围。然而,就在她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太后寿宴的日子越来越近,心怀不轨的太医们也即将展开他们的阴谋。

寿宴当日,皇宫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太医院呈上了精心准备的滋补方子和药材,沈书瑶亲自查验,确认无误后才放心地让人送进御膳房。可当太后服用了按照方子熬制的汤药后,却突然腹痛难忍,昏迷不醒。整个皇宫瞬间陷入慌乱,皇帝勃然大怒,下令严查此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怪她太乖

蕾西

江湖男儿

阳子下

马头墙映世清徽

慈莲笙

官场:重生后我权势滔天

血染军刀

奉军家产不稀罕,我25岁当元帅

一只馒头啊

综影视:狐狸精在后宫杀疯了

小妙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