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权谋漩涡中的医馆情劫
莲池幽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4章 权谋漩涡中的医馆情劫,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莲池幽月,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然而,好景不长,同行嫉妒使坏,散布谣言说医馆用药过猛会损害患者身体,还联合抵制,煽动百姓在医馆门口闹事,要求退钱赔偿,医馆陷入危机。
此时,萧烬羽听闻赶来,正巧燕王也在商议对策。
四目相对,火药味顿起。燕王毫不客气:“晋王,大宁不是你能随意妄为的地方,此番前来,又有什么算计?”萧烬羽嘴角勾起嘲讽的笑,看向沈书瑶:“书瑶,我听闻医馆有难,特来帮忙,有些人光说不做。”
这话点燃了燕王的怒火,他猛地向前一步,双手握拳:“晋王,少阴阳怪气,有话冲我来,别在沈姑娘面前假惺惺!”萧烬羽也不甘示弱:“燕王,你没本事护好沈姑娘,还不许别人帮?你就是嫉妒!”
沈书瑶被吓得花容失色,急忙站到中间:“二位殿下,别吵了,医馆不能再耽搁,再吵就完了,百姓怎么办?大宁百姓还等着医馆救命 。”
众人商议对策,萧烬羽双手抱胸:“依我看,直接动用王府兵力,查封闹事者和黑心医馆!大宁是我的封地,岂容这些宵小捣乱 。”燕王一听,火冒三丈:“晋王,你这是莽夫行径,动用兵力民怨沸腾,大宁不乱套了?得想办法找证据,让百姓心服口服!”
两人争吵不休,沈书瑶急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别吵了,再这样医馆就彻底完了,我开医馆是为救人,不是看你们吵架的!”
沈书瑶决定举办义诊自证。义诊当天,她天不亮就起身准备,认真检查药材。医馆门口排起长队,百姓带着期待和怀疑的目光。她专注地为患者把脉、问诊,耐心解答。“您这是脾胃虚寒,平时注意保暖,少吃生冷,我开几副药调理,按时吃就会好。”她温和地对一位老者说。老者感激点头:“姑娘,看你这态度和医术,就靠谱。”
可恶意同行指使混混捣乱,混混冲进人群,推搡患者,叫嚷着医馆骗人。现场大乱,百姓惊慌逃窜。沈书瑶花容失色,但很快镇定下来,大声呼喊:“大家别慌,保持冷静!”
就在场面失控时,萧烬羽安排的侍卫赶到,将混混围住。燕王抽出佩剑,眼神愤怒:“你们这些混蛋,敢在大宁闹事,谁也别想跑!”萧烬羽也指挥护卫冲向混混:“给我狠狠教训,看谁还敢破坏沈姑娘的善举!大宁容不得你们撒野 。”
混乱中,燕王和萧烬羽虽一同对抗混混,眼神却满是敌意。燕王心想:若不是为了沈姑娘和百姓,才不愿和这莽夫并肩。萧烬羽也暗忖:燕王就会在沈姑娘面前装样子,要不是看在沈姑娘面上,早和他划清界限。
一番搏斗,混混被制服。沈书瑶看着混乱的现场,满心疲惫却没有退缩。她站在医馆中央,大声说:“大家别怕,义诊继续!我沈书瑶凭医术立足,问心无愧,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百姓被她的坚定感染,纷纷回到现场,眼神多了信任。
与此同时,燕王幕僚李明经过多日深入调查,终于找到了恶意同行收受贿赂、联合抵制沈书瑶医馆的铁证。原来,这些心怀嫉妒的同行与城中一家药商勾结,企图垄断大宁的医药生意,所以才不择手段地打压沈书瑶。李明先是伪装成伙计,进入药商的店铺,在库房里发现了他们之间往来的信件;之后又通过跟踪,掌握了他们贿赂官员、策划谣言的证据。燕王看着手中的证据,眼神中闪过一丝寒光:“这些人,竟敢如此胡作非为,绝不能轻饶!”他立刻将证据公之于众,大宁百姓们得知真相后,纷纷对恶意同行表示愤怒和谴责。那些原本被煽动闹事的百姓,心中满是愧疚,纷纷来到医馆向沈书瑶道歉。
医馆的危机终于成功解除,生意比以前更加红火,名声也愈发响亮。沈书瑶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更加努力地钻研医术,为百姓们治病救人。
近来,沈书瑶察觉到医馆里时常收治一些从大宁周边小镇送来的病人,症状都很相似,高热、咳嗽、乏力,普通的药方对这些病症效果甚微。她和医馆里的其他大夫讨论过,都觉得蹊跷,却也没太放在心上,只当是季节性的病症。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病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从更远地方赶来的,沈书瑶隐隐感到不安。
平静日子没过多久,边境战报传来,蒙古进犯,战火蔓延,大宁百姓流离失所,物价飞涨。萧烬羽接到出征命令,临行前紧握沈书瑶的手:“书瑶,等我回来,你照顾好自己,等我凯旋,再一起看医馆发展。大宁的安稳,我定会守护 。”沈书瑶强忍着泪水,心中满是担忧与不舍:“你一定要平安,战场上刀剑无眼,你千万要小心,我每天都会为你祈祷。要是你出了事,我该怎么办……未来的日子,没有你在身边,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过。”
萧烬羽出征后,沈书瑶在医馆设伤患救治区,日夜为伤兵治疗。她亲自清洗伤口、换药,动作轻柔。燕王则在后方筹集粮草、调配物资,和商贾、农户频繁接触。他找到商户王财:“王老板,大宁有难,百姓受苦,希望您带头出资支援前线,日后大宁繁荣,您生意也会更好。”王财面露难色,看到燕王真诚的眼神,最终答应:“燕王殿下都这么说了,我愿尽份力。”
战争严峻,萧烬羽重伤消息传来,沈书瑶心急如焚,日夜兼程赶到前线。看着昏迷的萧烬羽,她泪水夺眶而出,紧握他的手:“烬羽,你醒醒,你答应过我会平安回来的,你要是不醒来,我怎么办……没有你,我的世界都塌了,未来的路我一个人该怎么走?”此后,她寸步不离,亲自煎药、换药,深夜轻抚他的额头,默默祈祷:“上天啊,求求你,让他快点好起来,我愿意用我的一切来换。”
或许是沈书瑶的坚持和爱意感动了上苍,萧烬羽病情逐渐好转。看着他苍白的脸色慢慢恢复血色,沈书瑶一颗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战争结束,萧烬羽凯旋而归。大宁城门口,沈书瑶扑进他怀里喜极而泣,泪水浸湿了萧烬羽的衣襟,仿佛要把这段时间积攒的所有担忧和恐惧都哭出来。燕王远远看着,双手不自觉握紧,心中五味杂陈,暗自念道:“只要她幸福就好……”
此后,萧烬羽常找机会陪伴沈书瑶,这让燕王心生嫉妒,时常故意制造碰面,三人之间的气氛总是剑拔弩张。一天,萧烬羽带着珍贵药材到医馆,正巧燕王也在。萧烬羽把药材放下,瞥了燕王一眼:“书瑶,这是我特意为你寻来的,有些人根本不知道你需要什么。”燕王冷笑:“晋王,你以为送点药材就能博得美人欢心?别白费力气了。”萧烬羽逼近:“燕王,你就是嫉妒,有本事你也为书瑶做点实事。”两人怒目而视,气氛紧张。沈书瑶无奈劝阻:“二位殿下好意我心领了,医馆事忙,你们就不能为医馆和百姓想想吗?”两人却置若罔闻。
一日,萧烬羽邀请沈书瑶参与一场慈善义诊活动,声称此次活动汇聚了大宁各地的名医与富贾,旨在为偏远地区的贫困百姓筹集善款与药材 ,还能一同交流医术经验,或许能为医馆发展带来新契机。沈书瑶一直心系百姓,又期望借此提升医馆影响力,便应允下来。燕王得知此事后,忧心忡忡,他深知萧烬羽心思复杂,笃定这义诊活动暗藏玄机,很可能是针对沈书瑶设下的陷阱。于是,燕王暗中部署,自己也扮作普通医者,悄然混入活动现场。
义诊当日,场地热闹非凡,百姓们满怀期待地排起长队,名医们也都带着各自的药箱器具严阵以待。萧烬羽看到沈书瑶,满脸笑意地迎上去,热情地向众人介绍。沈书瑶察觉到萧烬羽眼中闪过的一丝狡黠,心中顿时警惕起来。
活动开始不久,一位自称经验丰富的老郎中突然站出来,清了清嗓子说道:“沈姑娘,今日难得齐聚,我听闻你医术了得,恰好我这儿有个棘手的病例,想请你一同会诊,也让大家开开眼界。”沈书瑶心里明白,这是萧烬羽的计谋,来者不善。但她毫不畏惧,冷静地请老郎中详述病情。听完后,沈书瑶稍作思考,便条理清晰地分析病症根源、阐述治疗思路。周围的人纷纷点头,对她的见解暗自佩服。
萧烬羽见此,脸色微微一沉,却仍不罢休,皮笑肉不笑地说:“沈姑娘见解独到,不过医道注重实践,现场正好有几位重症患者,不如沈姑娘亲自施治,让大家看看你的真本事?”沈书瑶又气又恼,但她知道此刻绝不能退缩。她挺直腰杆,坚定地回应:“治病救人是医者的职责,我自当尽力。”
就在沈书瑶准备为患者治疗时,燕王猛地扯下伪装,大步跨到萧烬羽面前,怒目而视:“晋王,你一再刁难沈姑娘,到底有什么居心?”萧烬羽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强装镇定,冷笑着说:“燕王,你别胡乱指责,我这是为了检验沈姑娘的医术,保障患者能得到最好的救治,你少在这里无理取闹。”两人对峙,现场气氛紧张得如同拉紧的弓弦,一触即发。
沈书瑶心中满是愤怒与失望,眼眶泛红,大声说道:“你们闹够了没有!这场义诊是为了帮助贫困百姓,不是让你们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你们把百姓的苦难当成什么了?把我又置于何地?”说罢,她转身就要离开。萧烬羽见状,急忙伸手阻拦:“书瑶,你听我解释……”燕王也上前一步,却被沈书瑶抬手制止:“都别过来,我想一个人静一静。你们太让我失望了!”
沈书瑶回到医馆,坐在昏暗的房间里,心中乱作一团。她深知自己对萧烬羽的感情坚如磐石,可燕王和萧烬羽的纠缠,让她疲惫不堪。她望着窗外的夜色,内心纠结万分:“我该如何才能让他们明白,我的心只属于烬羽,也让医馆能顺利为百姓造福?难道真的是我给了他们错觉,才让事情发展成这样?”辗转反侧间,她暗暗下定决心,必须尽快做个了断,让一切回归正轨。
不久后,大宁突发一场罕见的疫病,之前沈书瑶察觉到的那些零散病症迅速蔓延开来,百姓们纷纷染病,医馆被挤得水泄不通。沈书瑶顾不上个人的情感纠葛,全身心投入到救治工作中。萧烬羽和燕王也意识到事态严重,暂时放下恩怨,全力协助沈书瑶。
萧烬羽召集自己府中的幕僚和城中的医者,日夜研究疫病的治疗方法。他们尝试了各种药方,却始终效果不佳。幕僚们围坐在摆满医书的桌前,眉头紧锁,气氛凝重。一位老郎中皱着眉头说:“这疫病来势汹汹,寻常药方根本不起作用,可特殊药材又极为稀缺,这可如何是好?”萧烬羽心急如焚,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不管想什么办法,一定要尽快找到治疗之法,不能让百姓再受苦了!大宁是我的封地,我绝不能让百姓陷入绝境 。”然而,服用新药方的患者不仅病情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更加严重的症状,呕吐、高热不止,情况危急。一时间,整个医馆笼罩在绝望的阴云之下,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萧烬羽满脸焦虑,不停地自责:“都怪我,贸然使用这个药方,害了这些百姓!我怎么这么糊涂,没有考虑周全。”他回想起自己这段时间为了在沈书瑶面前表现,总是冲动行事,忽略了实际情况,心中满是懊悔。
燕王这边,动用王府所有资源,从各地搜罗特效药材。但疫病来势汹汹,药材需求巨大,即便他竭尽全力,也难以满足。望着堆积如山却仍显不足的药材,燕王心急如焚,却又毫无办法。他找到负责采买药材的亲信赵武,焦急地问:“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再这样下去,百姓撑不住了!”赵武满头大汗:“殿下,能找的地方都找了,实在是供不应求啊。”燕王眉头紧皱,沉思片刻后说:“你再去周边城镇看看,多带些人手和银子,务必买到足够的药材。哪怕高价收购,也绝不能让百姓断了药。”
可赵武带着车队在返程途中,遭遇了一伙强盗。强盗们手持利刃,眼神凶狠,将车队团团围住。赵武心中一紧,他深知这些药材关乎大宁百姓的生死,绝不能有失。他一边暗中让手下人去搬救兵,一边强装镇定与强盗周旋:“各位好汉,我们这车上装的都是救命的药材,是为了救治大宁疫病患者的,还望各位高抬贵手。”强盗头子却不屑地冷笑:“少废话,老子可不管你救不救人,今天这车东西,我们要定了!”双方僵持不下,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燕王安排的援军及时赶到,经过一番激烈搏斗,终于击退了强盗,保住了药材。
沈书瑶强撑着疲惫的身体,穿梭在各个病房之间,安慰着患者和家属。她的双眼布满血丝,声音也变得沙哑,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她走到一位病重的老者床前,轻轻握住他的手:“老人家,您别害怕,我们一定会治好您的,您要坚持住。”老者虚弱地点点头:“姑娘,辛苦你了……”
在一次商讨救治方案的会议上,萧烬羽和燕王再次因意见不合而争吵起来。萧烬羽主张加大药方中某种珍稀药材的用量,他激动地拍着桌子说:“现在情况紧急,只有加大剂量,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再不用猛药,百姓都要撑不下去了!”燕王却坚决反对,他眉头紧皱,大声反驳:“这种药材本身就毒性不小,贸然加大剂量,只会让患者雪上加霜!我们必须从长计议,寻找更稳妥的办法。你这是拿百姓的命在冒险!”两人互不相让,争吵声越来越大。
争吵间,燕王不经意间瞥见沈书瑶疲惫的面容,她的眼神中满是失望与无奈。刹那间,燕王心中一痛,意识到自己的固执正将她置于两难之境。他回想起自己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一心只想着在沈书瑶面前证明自己,却忽略了她的感受和百姓的痛苦。多年的争强好胜与对沈书瑶复杂的情感,让他难以轻易妥协,但此刻,看着沈书瑶,他的内心开始动摇。他不禁问自己,一直以来执着追求的,到底是真正的爱情,还是自己的虚荣心?
萧烬羽这边,在激烈的争论中,脑海里突然浮现出沈书瑶平日里温柔善良的模样,以及她为医馆、为百姓付出的心血。他想到自己因为嫉妒和不甘,给沈书瑶带来了那么多困扰,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愧疚。看着沈书瑶那满是疲惫和失望的双眼,他嚣张的气焰顿时弱了几分。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太自私了,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没有真正为沈书瑶和百姓着想。
沈书瑶心力交瘁,她看着眼前争吵的两人,眼眶泛红,声音带着哭腔:“疫病当前,百姓受苦,你们却还在为一己之见争论不休,到底有没有把百姓的生死放在心上?我们是来救人的,不是来吵架的!你们就不能为百姓想想,放下成见,一起努力吗?”
两人被沈书瑶的话震住,看着她疲惫而愤怒的面容,心中都有些愧疚。燕王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低沉而诚恳:“沈姑娘,是我失了分寸,一心只想着压过晋王,却忘了我们的初衷是救助百姓。我……我向你道歉。”萧烬羽也红着脸,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书瑶,我也错了,不该在这时候还和燕王置气,耽误救治大事。”
在沈书瑶的调解下,他们终于决定放下成见,共同研究治疗方案。此后,三人日夜守在医馆,燕王凭借王府的人脉,不断从各地调配药材;萧烬羽和他的幕僚们则一头扎进医书和病例中,反复研究、尝试新的药方。沈书瑶更是不眠不休,亲自照顾重症患者,时刻关注着每一个病人的病情变化。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他们终于找到了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住了疫病的蔓延。原来,他们从一位隐居山林的老医者留下的医书中获得灵感,结合大宁当地的药材和疫病症状,调配出了一种独特的药方。这种药方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增强他们的抵抗力。大宁的百姓们欢呼雀跃,对他们感恩戴德。一位康复的年轻人拉着沈书瑶的手,激动地说:“沈姑娘,您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大宁有您,是我们的福气!”一位大妈拿着自家做的点心,非要塞给萧烬羽和燕王:“两位殿下,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我们可怎么办啊!”
经历这场疫病后,沈书瑶对燕王和萧烬羽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她感激他们在疫病中的付出,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萧烬羽的感情。
她找到燕王和萧烬羽,诚恳地说:“多谢二位殿下在疫病中的帮助,但我心中只有萧烬羽,也希望你们能找到自己的幸福。你们都是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未来一定会有更美好的人生。”燕王和萧烬羽虽心中失落,但也尊重沈书瑶的选择。
燕王决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治理封地、造福百姓上。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需求,兴修水利、鼓励农桑。他常常穿着朴素的衣服,与百姓们一同劳作,倾听他们的心声。在他的治理下,大宁的民生逐渐改善,商业繁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沈书瑶的医馆,成为了各民族交流的重要场所,不仅为百姓治病,还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在这里,不同民族的患者相互交流,分享着各自的故事和文化,友善与包容的氛围日益浓厚,沈书瑶深切地感受到,善良和爱能跨越一切隔阂。
萧烬羽则在经历这场感情波折后,性情有所转变,不再执着于儿女情长,开始投身于朝堂事务。他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与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生和国家发展的政策。他与燕王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缓和,两人在不同的领域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偶尔碰面,他们也能心平气和地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让大宁变得更加美好。
而沈书瑶和萧烬羽,在经历种种风雨后,感情愈发深厚。他们携手经营医馆,为大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沈书瑶精湛的医术和萧烬羽的支持,让医馆声名远扬,不仅大宁的百姓,就连周边城镇的患者也慕名而来。
在这之后的日子里,大宁在众人的努力下,愈发繁荣昌盛。曾经的那些纷争与纠葛,都化作了岁月长河中的一段回忆。集市上依旧热闹非凡,各族百姓和谐共处,医馆里时常传出欢声笑语,沈书瑶和萧烬羽的故事,也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它让人们看到,善良能凝聚人心,爱情能跨越重重阻碍,责任能驱使人们不断前行,只要心怀美好,齐心协力,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生活也将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